发表时间2014-02-18 11:02:10
目的 探讨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Young网络成瘾量表和社会认同量表对6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27.65%,在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维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中学生的社会认同在性别、年级、生源地维度上均存在显著
发表时间2013-04-11 15:16:32
对不同人群的工作记忆进行训练的研究发现, 工作记忆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工作记忆与流体智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研究发现,通过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提高个体的流体智力,但是现有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旨在评述现有工作记忆训练对流体智力的影响的研究,提
发表时间2013-03-13 18:30:56
本研究探讨了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班级地位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采用家庭学习支持量表对宁波市254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并收集被试的班级地位和学业成绩信息,结果表明:(1)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存在着性别、年级、生源以及年级等人口学变量方面的差异;(2)小学生的
发表时间2013-01-09 11:46:38
为探讨中职生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手机成瘾倾向高低分组在学习倦怠各因子上的差异,采用中职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238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职生手机成瘾倾向高分者手机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有密切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3-01-09 10:30:51
心理咨询是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但一些心理咨询老师侵犯学生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侵权行为严重影响心理咨询目标的实现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因而在心理咨询中对学生合法隐私权的保护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认真研
发表时间2013-01-05 23:38:40
不自杀协议,是咨询师或者心理辅导老师与来访者共同签订的关于来访者自己在平常生活中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不采取比如自杀自残等消极应对方式,而是主动向咨询师或心理辅导老师求助的一种心理问题处理方式和方法的协议。针对中学生的自杀现象日益严重,一种新的自杀干预
发表时间2012-11-09 13:17: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其立足岗位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入手,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几种路径,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除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岗位培训、职称晋升等以外,更需要培养“一专多能、更
发表时间2012-11-07 00:40:23
目的 探讨中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拖延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学生学习拖延问卷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学习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01);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存在较高相关(P<0.01);学习倦
融智·融通·融态:大数据驱动下高中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转型研究
发表时间2025-07-10 12:51:39
在大数据驱动教育变革的背景下,传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因评估静态化、干预经验化与资源割裂化而暴露适应性不足。本文基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融智—融育—融态”三维数字化转型框架:在“融智”层面,聚焦多源数据融合与个体画像建模,实现心理服务由经验判断向智能决策的跃迁;在“融育”层面,重塑“家校社”协同网络与“三师”队伍,形成支持主体的系统耦合;在“融态”层面,开发过程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推动评价由终结性测量走向动态性成长评估。研究旨在为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技术赋能、机制协同和过程反馈一体化的实践范
发表时间2025-06-04 11:12:40
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可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机能,但上好一节心理课并非易 事,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设计一节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提供了可能性。本文结 合我校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快乐急救包——我的情绪自救指 南”备课过程为例,详细论述人工智能在辅助中学心理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整合教学资 源、提供教学设计灵感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探讨人工智能赋能中学心理教师备课的实 践路径,为中学心理教师备课提供符合时代趋势且实用的思路与方法,推动心理健康教 育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
累积生态风险对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反刍思维和认知融合的链式中介
发表时间2025-06-20 14:49:46
摘要:采用累积生态风险问卷、反刍思维问卷、认知融合问卷以及社交焦虑问卷对1120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累积生态风险与儿童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反刍思维、认知融合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累积生态风险、反刍思维、认知融合和社交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2)儿童累积生态风险对社交焦虑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间接效应包括三条路径:通过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通过认知融合的中介作用以及通过反刍思维和认知融合的链式中介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当重视对儿童进行多维度的,全面、系统的生态风险干预活动,帮助儿童建立具有适应性
《童年不良经历对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自恋与道德推脱的多重链式中介作用》
发表时间2025-03-09 22:51:56
为调查童年不良经历对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为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预防和教育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选取江苏省徐州市三所中学共1598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童年不良经历正向预测网络欺凌行为,自恋特质与道德推脱在其中具有中介作用。具体来说,夸大自恋通过增强道德推脱进一步促进网络欺凌行为的发生,而脆弱自恋虽然正向影响道德推脱,但对网络欺凌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童年不良经历通过影响个体自恋特质和道德认知,促使其采用道德推脱策略,促进
家庭义务感对高中生积极冒险的影响: 亲子关系和学校参与的链式中介作用
发表时间2025-03-03 08:49:11
摘 要 目的:探讨家庭义务感对高中生积极冒险的影响,着力考察亲子关系和学校参与在其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881名高中学生作为研究被试,运用家庭义务感量表、亲子关系问卷、学校参与量表和积极冒险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家庭义务感、亲子关系、学校参与、高中生积极冒险两两变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 亲子关系和学校参与在家庭义务感与高中生积极冒险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 (3) 亲子关系和学校参与在家庭义务感与高中生积极冒险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发表时间2025-03-11 19:40:33
初中生心理危机呈现复杂性、隐蔽性和发展性特征,现有评估体系存在医教资源割裂、维度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医教结合的初中心理危机评估模型,以医疗机构、学校、家庭、社区及学生五方协同为核心,构建“筛查-诊断-会商-干预-监测”五阶段动态流程。模型创新性引入四色预警机制,匹配差异化干预策略;通过医教双轴心联动及个案会商机制,实现生理、心理、环境三维干预。
发表时间2025-02-20 16:33:03
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学生的核心障碍之一。团体游戏在孤独症学生的康复训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在团体游戏课堂教学中开展精心设计的具有康复训练功能的团体游戏活动,对一名重度孤独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干预,有效提高了该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发表时间2025-02-10 09:21:23
摘 要:采用自编量表,从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以及所形成的综合幸福感对广西N市1192名学生进行调查,以更全面、客观反映高中生综合幸福感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高中生的综合幸福感均分为(4.03±0.68)分;(2)该群体的综合幸福感在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学校类型、父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类型、母亲职业类型、学习水平、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是否长期在外务工上存在显著差异;(3)高三学生的综合幸福感得分最低,其中学校幸福感的表现尤为不佳。总体而言,高中生的幸福感发展状况较为良好。未来可以根据高中生
发表时间2025-02-08 00:49:18
为探讨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武汉市56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男生运动量、学业满意度、待人接物困扰、与异性相处困扰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2)初一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及初三年级的学生(p<0.05);初三年级学生自由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及初二年级(p<0.05);(3)人际关系困扰与年级、运动量和生活满意度之间两两显著负相关(r=-2.371、-0.
发表时间2024-11-14 14:37:55
为探讨农村初中生学校适应的潜在类别及其与攻击性的关系,采用学校适应量表和攻击性量表对1109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农村初中生的学校适应可分成“适应较好组”(3.34%)、“一般适应组”(40.85%)、“适应不良组”(21.55%)、“适应困难组”(3.88%)以及“低学业适应组”(30.39%)五种潜在类别;(2)“适应不良组”和“适应困难组”学生的攻击性水平最高,“一般适应组”学生的攻击性水平适中,“适应较好组”和“低学业适应组”学生的攻击性水平最低;(3)多元逻辑回归结果表明,除
发表时间2024-10-16 08:34:42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发病率呈持续上升态势,由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自伤、冲突、自杀等危机事件频发,心理危机干预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家校沟通、协同育人是必不可少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与心理危机学生的家校会谈中,本人积极运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中会谈技巧,提升家校合作动力,增强协同育人效能,共同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专·特·合:优化学生心理成长环境的20年全生态教育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4-10-07 22:15:1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全面、和谐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长期以来,这一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模式单一、专业资源分配不均、各部门间联动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是我们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着力构建从机制建设、师资培养、家庭教育、部门联动的全生态教育模式,从而优化学生心理成长环境,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具有“山之坚韧,水之包容,剑之刚毅,瓷之温润”的快乐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