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同伴精微:促进心理健康新教师主动专业化成长

同伴精微:促进心理健康新教师主动专业化成长

林安宁(浙江省台州中学,临海317000)

摘要:同伴精微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模拟演练与团队互动反馈,让有意愿学习的人能在短期内学习基本咨询技能的高效训练方式。本文尝试以同伴精微小组为组织架构,搭建互助成长的学习平台,聚焦个别辅导技术和同伴督导,帮助心理健康新教师在互动中掌握辅导技能。同时,通过同伴精微训练模式增强心理健康新教师的胜任力,实现心理健康新教师的主动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同伴精微训练 个别辅导 同伴督导 教师专业发展

 

后疫情时代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剧增,学校、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重视。基于当前学校心理教师队伍素质的现实情况,提升心理教师的胜任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专职心理健康新教师大多是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年轻教师,缺乏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相关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明显表现出不自信、经验不足的现象。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在心理健康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校内的心理教师孤军奋战,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结对帮扶、以老带新,缺失专业指导和案例督导;二是区域心理健康教研活动以专兼职教师混合培训模式为主,内容侧重理论讲授,技能的学习不深入,同时没有对应的实操演练;三是单独学习专项咨询技能,所需花费的时间周期长、耗费资金大,而初入职场的新教师往往无力负担。

基于此,我们尝试将同伴精微训练模式引入心理健康学科新教师的培训体系,把“小组合作学习”和“技能演练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推广到心理健康新教师的培养和成长中,通过理论学习、模拟实操和同伴互动反馈,加深受训教师的知识性理解,丰富其实战经验,创建“抱团式”同伴互助机制来提升新教师的胜任力。

一、基于需求,搭建同伴精微成长体系

我们以同伴精微小组为组织架构,建立成长互助的学习平台,构建一套具体可操作的心理教师培训模式,通过创设合作性的动态学习圈,创造更多的技能练习的机会,来提升专职心理新教师的胜任力。

1、组建精微小组,创设互动平台

传统的新教师培训模式中,常常以讲授式的专家讲座为主,由资深学科专家或者一线教师传授个人经验,互动模式往往是权威型的单向输出,无法营造轻松平等的互动氛围,缺少双方的情感链接,不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我们组建同伴精微成长互助小组,邀请有意愿、有能力参与辅导的近5年新入职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加入其中,成员们有着相似的专业背景和同等的专业发展水平,且咨询技巧和能力水平相近,有较高的同质性。

我们将所有参训教师分成三人小组,形成一个小型同伴互助式成长团体,在三人之间进行演练、观察、反思,用实践促进学习,以便快速运用和掌握技巧。在模拟演练后,三人小组将回到大团体中进行平等、开放、自由的分享。在这样的模式中,成员不会像在传统指导模式中体验到压力,也不会将小组讨论变成严肃的、单向的、缺乏实践的讲座。

图1 同伴精微小组训练的互动模式

 

2、设计训练模块,明确提升方向

为了解心理健康新教师的胜任力水平和实际培训需求,我们对全市近5年入职的专职心理教师进行调查,为培训项目设置提供参考。调查显示,新教师对个别辅导技能、心理辅导课设计与操作和案例督导这三个模块的成长需求最为迫切,其中案例督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个别辅导技能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图2 近5年新入职专职心理教师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有受访老师提到,“刚成为一名心理老师时我充满了期待,也很有学习的热情,很想参加一些培训,学习咨询技能。因为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凸显,大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但我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心理学科在学校依旧是一门边缘学科,领导不重视,参加的培训也都是以危机干预为主的防治培训,或者是侧重理论的培训,而且培训质量普遍不高,与(我)真实的需求也不匹配。”

综上,考虑培训需求、时间安排、培训效率等情况,我们设置以心理健康新教师的个别辅导能力提升为培训的主要项目,同时将同伴督导形式加入同伴精微训练,帮助新教师提升心理辅导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

3、评估训练实效,促进专业成长

反思实践和评估效果对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增强了教师技能学习的训练效果,而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学习的持续进步。我们采用情境案例分析、技能模拟演练、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培训的实效性进行评估,以检验同伴精微训练模式对提升心理健康新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性。

训练前我们先对受训教师进行访谈和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微训练后,从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心理辅导实践经验等角度,再次对受训教师进行访谈,通过例如 “在接受本次培训后,您对心理辅导的理解有哪些变化?”“本次培训中,您认为哪些专业知识对您的日常工作帮助最大?”“本次培训后,您在辅导方法和技巧上有哪些提升?”“可以分享一次成功的心理辅导实践经验吗?并分析其对学生和自己的影响。”“经过本次培训,您认为自己有哪些成长?”等问题,回顾式帮助教师进行深度反思,了解受训教师对训练整体设计、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

二、聚焦问题,实施同伴精微训练项目

同伴精微训练项目的重点工作在于组好同伴联盟、抓准共性问题、助推演练实践,最终达到深化专业知识、提升咨询技能、丰富实践经验的目的。项目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培训项目设置的合理性,更需要关注成员的情感链接以及投入程度,进而保障项目的有效性。

1、促进平等对话,突出主体地位

同伴精微小组的每个成员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没有哪位成员是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训练的主体。

 

图3 咨询技能精微训练项目流程图

 

图4 同伴案例督导项目流程图

在同伴精微训练中,由成员掌握主动权,在暖身中无压力式互动,在演练中无游离式倾听,在分享中无批判式探讨,在督导中无指正式点评。三人精微小组训练时,每个成员对应唯一的角色,即一位扮演“咨询师”,一位扮演“来访者”,另一位是“观察者”。辅导老师和来访学生要根据案例中的问题自然作出回应,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认真观察和仔细聆听,并做好相关记录。在这样的角色分工下,成员的角色责任感更强,投入度和参与度也更高。同时,训练小组的成员都是同质性较高的伙伴,不仅有利于自然表达,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有受训教师在访谈中提到:“同样的话从同龄人口中说出来的感觉就是和专家说出来的不一样,一个像是建议,另一个像是批评,而且无关语气和态度……成员说的时候,我会更关注不足之处,会想怎么去改进,但如果是指导老师或者专家说,我可能会更多关注问题本身。”

每一轮模拟演练后,成员间相互分享,再进入下一轮演练,每个人轮流体验不同角色。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促进成员对每一个角色的换位思考,更全面深入地体会该咨询技术,提高运用咨询技术的能力。

2、关注共性问题,聚焦技能提升

针对来源于实践中共同存在的辅导困惑,进行训练和督导,不仅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受训教师的现实困惑,还会激发心理新教师的学习热情,促进积极体验,最终实现提升胜任力的效果。

模拟咨询的练习需要借助大量的个案案例,以往传统的训练中,案例常常由督导者提供。在同伴精微训练项目中,每一期训练的模拟案例由小组成员自行提供,若有多个案例供给,则由成员自行商讨决定,案例涉及中小学学生常见心理困惑,例如“入学适应困难的新生”“人际支持薄弱的孤独学生”“有着不合理信念的焦虑考生”“学习无力感强烈的应考生”“青春恋烦恼的学生”“沉浸其中不可自拔的网络迷”等等。

每次精微训练的内容以咨询技术为核心,受训教师均为心理学专业背景出身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根据访谈发现,新教师对于各类心理流派咨询技术的专项学习需求高于倾听、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等基本咨询技术的需求。心理咨询技术百家争鸣,有经久不衰的精神分析流派、行为主义流派等老牌流派技术,也有迅速发展的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流派等新兴流派技术。根据成员需求,共同探讨后从众多流派中选取叙事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正念疗法等三个常用咨询流派的多种技术作为本周期的训练技术。

3、立足实践演练,激发胜任体验

在心理咨询技能的训练中,练习和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咨询师才能熟练掌握各项技能,更好地为来访者提供帮助和支持。

针对新教师“缺少机会”这一问题,我们采用精微训练的模式,为新教师们创造了丰富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磨练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很多新手教师因为“缺乏信心”而不敢进行演练,我们通过组建同伴小组,让新教师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进行演练。由于同伴之间没有权威性的压力,新手教师们可以更加放松地参与训练,从而降低演练的难度,增强他们的信心;最后是“缺少指导”的困境,心理健康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有效的指导,在同伴督导的机制下,我们安排了相对有经验的年轻骨干教师进行指导,既不会带来权威性的压迫,又能够根据新教师们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互动反馈和专业知识的指导,是共同学习者和学习促进者。

三、省视实践,萃取精微项目有效经验

同伴精微训练是一种能够激发主观能动性、促进受训者快速成长的高效训练方式,回顾本次训练项目的设计与开展,我们总结和提取有效的探究经验,以平等、开放、尊重为纽带,形成了友爱的同伴互助群体,积累了同伴精微训练的实践经验,助力新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1、搭建平台,增强教师胜任能力

通过组建同伴精微训练小组,创建线上线下的学习交流平台,包括微信群、钉钉群等,方便教师进行资源分享和经验交流,建立一个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的学习环境,创新新教师的培训模式,为新教师提供成长空间。通过培训前后的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发现,受训教师在胜任力的各个维度均有提升,且远高于理论均分,其中“有效的教学和咨询能力”维度的提升最为显著。

图5 培训前后心理新教师的胜任力各维度得分

在个别访谈中,参与培训的教师对自我评价也有明显的变化:“觉得自己做咨询比以前更有信心了,之前有时候学生或者班主任突然临时找我做咨询,我都有些害怕,担心自己做不好,现在这种感觉稍微好些了。”“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也会发现,我们不可能完美地接住每一句话,完美地完成每一次咨询,但我们可以尽力做到最好。”“即使是工作5、6年的教师,也会有招架不动的时候,(我)感觉有点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

2、精细训练,提高教师咨询技能

通过一学期的定期同伴精微训练和同伴督导,精微小组通过自主学习、模拟演练、同伴督导、小组研讨等展开系统式的培训,为心理健康新教师的成长提供助力,提高咨询技术,提升咨询能力。

在日常的咨询中,经过训练的心理新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去运用已训练或者即将训练的咨询技巧,在实践中熟悉和学习咨询话术。“之前觉得自己在咨询中只是使用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这些基本的技能,不会使用一些咨询技术,缺乏督导和培训,在咨询方面总是感觉做的不够好。”“参加培训有时候也是感觉在逼自己学习,有同伴的监督。”“在几次训练之后发现,平时输出的时候也更自然了,有时候做咨询卡住的时候也会想到这些练过的技术。”

3、反思优化,探索教师成长体系

将同伴精微训练运用到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是可实现的、有实际价值的和可持续的一种培养模式,是心理健康新教师培养方式的创新。同伴精微训练面向主动参与、专业背景相似、有共同需求的专职新教师,以主动参与和互动回馈为核心,通过模拟演练与同伴间的经验分享,让新教师从“求助无门”转向“抱团式成长”,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师资的专业化成长。

本项目从培训的需求调查到培训内容的设计,再到训练的实施与评估,呈现了完整的设计流程,为今后心理新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同伴精微训练的小组活动,形成一套针对心理新教师的同伴精微训练培训模式,同时整理形成案例集、咨询技术话术集,为心理健康新教师的成长助力,帮助心理健康新老师更快地适应工作,提升心理辅导能力,提高教师的胜任力,促进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而推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鲁小华,樊富珉,田宝伟,牛勇,朋辈循环支持法在心理咨询师团体督导中的应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3):3-5.

[2]李铭.基于同伴精微训练的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4):70-72.

[3]翟云秋,程晋宽.芬兰教师何以优秀?——基于芬兰新手教师同伴小组指导模式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1,43(04):19-25.

[4]王承清.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10):71-77.

[5]骆丽娟,赵晶.共情式线上同伴督导的实践与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7):55-56.

 

 

 

课题情况:临海市2023年教研课题结题(课题名称:基于同伴精微训练的心理新教师成长项目探究;编号:LYZ01)

通讯地址:浙江省临海市大洋街道双林南路220号浙江省台州中学

邮编:317000

联系人电话:15057606027

邮箱:lan990131@163.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