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是什么让女孩如此暴力

发表时间2013-07-03 09:07:28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中,儿童早期的心理创伤会一直影响着个人以及个人的人格发展。在生活中,个体的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人格的发展扭曲,都能在童年的经历中找到原因。

告别过去,珍重现在

发表时间2013-07-01 20:45:22

本文运用格式塔疗法,引导来访者意识到发生在过去的两件未完成事件(一件事爸爸的去世留下的遗憾,另一件对初二班主任态度不好留下的愧疚)对现在产生的影响。通过空椅子技术帮助来访者与父亲实现“对话”,并领会到父亲的去世已经成为事实,自己能做到的是珍惜现在的生

父母为什么这么偏心?——一例运用人本主义疗法的心理咨询案例

发表时间2013-06-25 16:18:40

本文记录了咨询师运用人本主义疗法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协助初中女生燕l玲解决其心理困扰——父母为什么这么偏心?通过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激发燕玲充分发挥自己积极向上、自我肯定的成长,挖掘自我实现的潜力,让来访者释放压力、辨析问题,认识到改良关系

“隐喻故事疗法”辅导学生偷盗行为的个案例析

发表时间2013-06-24 16:54:03

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从幼稚到成熟的重要过渡时期,此时学生中出现的很多问题行为普遍存在复杂的心理成因,一般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根源问题。隐喻故事疗法能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讲故事”的形式,快速打破阻抗,从问题的根源入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本文即是

人际焦虑外壳下的自我意识探索

发表时间2013-06-10 18:18:08

摘要:本文叙述了一位高一女孩因人际交往焦虑而寻求自我成长的心路历程。文章具体分析了帮助该求助者重新探索、认识自我进而重塑自我的过程。通过思维训练和行为训练两大步骤帮助求助着充分认识自己,理解和接纳自己,从而积极的参与到校园的交往和学习生活中。

意象对话对车祸后心理应激的个案(高中女生)研究

发表时间2013-03-28 09:32:01

目的 探索车祸事件对高中女生的心理影响,以及合适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 对一例成功采用意象对话进行车祸后心理应激干预的高中女生咨询案例报告进行质性文本分析。结果 高中女生作为严重车祸事件的目击者相比普通的成年人会更受到强大的心理冲击,表现为强烈的回避行为

一例中学生考前焦虑的案例分析报告

发表时间2013-02-28 11:19:14

采用贝克认知疗法的原理和技术,对一例中学生考前焦虑的咨询个案进行分析。咨询师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咨询关系。通过六次咨询,明确不合理认知是导致考前焦虑的根本原因,帮助求助者检验其表层错误观念,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通过行为矫正

疼痛的“伪装者” ——家庭高期待下儿童自伤行为的短期焦点干预与成长

发表时间2025-06-19 09:09:34

为探讨短期焦点解决治疗(SFBT)对缓解家庭高期待下儿童自伤行为的有效性,深入分析一名个案。该个案在父母学业高标准要求下长期压抑真实自我,形成“乖巧”表象但内心痛苦,并出现情绪低落及自伤行为。辅导运用SFBT技术,包括:建立信任后运用奇迹提问、刻度化询问锚定改变目标与愿景;引导探索并记录“例外”情境以激活内在资源;通过角色扮演强化“我信息”表达技能;在家庭介入中重构自伤为“压力信号”,并布置“3分钟倾听”等具体化任务;制作个性化“应对卡”巩固行为替代策略。经八次辅导,来访学生的自伤行为显著减少并能

破茧成蝶,重塑自我 ——对一名中职生学习适应障碍的个案辅导

发表时间2025-06-04 21:30:34

摘要: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学习适应障碍作为常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本文以一名存在严重学习适应障碍的中职二年级学生为例,在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和初步评估的基础上,运用叙事疗法重新建构学生的积极身份认同,通过解决焦点疗法寻找成功经验,采用行为塑造技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开展家校联动构建全方位支持网络,最终帮助学生从认知偏差、专业认同感缺失、学习习惯不良的困境中走出,实现从“问题学生”到“技术能手”的成功转变。

从“控制”到“涵容”:代际传递视角下厌学青少年的家庭系统重塑

发表时间2025-04-30 10:45:31

本文以初二学生小飞(化名)的厌学行为为切入点,通过家庭治疗模式与家校协同干预,探索青春期厌学问题的辅导路径。小飞因长期处于母亲过度控制与父亲角色缺位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出现情绪失控、沉迷手机、拒学等行为。心理教师通过分阶段的情绪疏导与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小飞重建自我认同,调整家庭互动模式从“控制”到“涵容”,最终实现其重返校园的稳定状态。

沉默背后的呐喊——认知行为疗法在小学生社交焦虑个案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5-04-27 16:20:42

本文介绍了一名四年级男生,因社交焦虑而导致课堂参与度低、人际关系紧张的案例。该学生上课不敢回答问题,小组活动中游离于集体之外,且经常因被误解为“傲慢”而与同学发生冲突。心理教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先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和安全感,再利用认知重构,帮助学生识别并调整非理性信念,最后设计系列渐进式暴露训练来提升其社交技能。整个干预过程注重家校协同,辅之以绘画表达和表扬强化策略,最终帮助学生逐渐突破社交障碍,实现了课堂积极参与和同伴关系改善。本案例展示了认知行为疗法在儿童社交焦虑干预中的有效应用,并为教师处理类似问题提

远离抑郁,拥抱阳光 -中职生抑郁心理辅导案例

发表时间2025-05-22 11:05:13

一名中职生因受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引发了抑郁、自卑、焦虑等系列心理问题。心理教师采用空椅子技术帮助学生合理宣泄;采用认知治疗技术,通过驳斥不合理信念,引导学生转变认知;通过焦点解决技术引导来访学生发掘闪光点和成功经验,建立解决问题和重燃对生活的信心。经过心理辅导后学生的心理状况逐渐稳定。

找回闪闪发光的自己——心理剧技术在高三考前焦虑个辅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5-05-20 15:13:20

一位因亲子关系不良、考试焦虑、情绪困扰的高三女生多次找班主任倾诉,却始终无法深层次地探寻内心世界,考前焦虑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心理老师决定尝试运用替身、具象化、角色交换等“心理剧技术”帮助她突破不良关系、情绪受困,既让来访感到被充分理解宣泄情绪,解开了情绪疙瘩,又能增强个体心理调适能力,找回了闪闪发光自信的自己。

一个“没用”的孩子 —— 焦点短期治疗和心理剧技术应用于高三学生“假冒者现象”的个案辅导

发表时间2025-02-26 15:51:59

一位成绩优秀的的高三学生面对父母的高期待和高要求、考试焦虑、人际关系不良等困扰,出现了否认自己的“假冒者现象”,即学习能力和成绩都很优秀,却怀疑自己不行。班主任综合运用焦点短期治疗和心理剧相关技术,协助学生看见自身力量,挖掘积极心理资源,重构认知,建立家庭支持系统,有效应对“假冒者现象”,缓解焦虑等负面情绪。

在阴影之后,阳光依旧存在——一例性侵案例的危机干预辅导

发表时间2025-05-13 15:50:18

本研究以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信任关系、执行恰当的评估、探究例外情况、运用赞美的技巧以及积极实施“一小步”行动等方法,对一位遭受性侵害的女孩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辅导,帮助她逐步恢复心理平衡并重新规划未来。这不仅为在类似情境下的危机干预提供了参考,而且进一步验证了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理论在创伤后心理康复中的有效性。

“老师,我有密集恐惧症!”——一例初三女生的心理咨询手记

发表时间2025-02-20 09:49:39

来访者小安(化名),从小学五年级到九年级,一直恐惧密集的东西,内心产生严重的不适感。原本最初的这种不适感是正常反应,但是来访者一直用回避的方式想消除不适感,结果反倒不断的放大与强化,并泛化到了美术作品和生活中其他密集的事物,同时,出现了内心发毛、想要呕吐等躯体反应。本文中心理老师运用接纳承诺疗法,鼓励来访者接纳自己的不适症状,和不适症状和平共处,然后朝着自己的价值方向去努力和行动。

破茧而出”的小勇士 ——游戏疗法在儿童退行行为转化辅导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5-02-15 11:03:18

本文通过一则新入学学生出现“退行”行为后的辅导案例,清晰地看出学生入学适应的困难,以及问题背后的家庭教育的不当。辅导老师采用绘画治疗、沙盘游戏、感统训练等多元化干预手段,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缓解焦虑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感,结合家庭互动模式重构,促进家庭教育的反思及改变,帮助学生重新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形成"个体-家庭-学校"三维干预模型。

第二把手术刀 ——叙事疗法在高中生低心理韧性自伤个案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5-01-01 21:11:28

一名高中女生因家庭原因,缺乏自我认同,成绩不良时会出现自伤行为,被医院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拒绝药物、心理治疗。心理老师以该生《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结果为导向,从其分值较低的四个维度“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入手,采用叙事疗法的问题外化、发展支线故事、观众见证等技术对其开展辅导。经一个学期的心理辅导,该生情绪趋于稳定,自伤行为明显减轻,心理韧性得到提升。

像骑车一样思考——运用三C技术帮助高中生缓解人际焦虑

发表时间2024-12-11 15:36:07

一位高一学生在公开场合与同学争吵后,一直感觉被班级的同学们误会,通过放大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细节,逐步形成不合理信念:认为没有人喜欢自己。心理教师通过认知疗法中的三C技术,在会谈中帮助他学会识别自己的不良信念,共同检验消极信念的准确程度,从而改变不合理信念,缓解焦虑情绪,重塑积极认知,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社交焦虑的个案辅导

发表时间2024-12-27 14:26:33

本文以一例社交焦虑的高中生为对象,依据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概念化模型分析其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并制定认知行为取向的辅导策略,针对其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开展了12次辅导。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辅导前后的情绪变化。结果显示,来访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具有明显下降,社会功能显著改善,达到预期的辅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