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破茧成蝶,重塑自我 ——对一名中职生学习适应障碍的个案辅导

作者:赵春晓
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223003
摘要: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学习适应障碍作为常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本文以一名存在严重学习适应障碍的中职二年级学生为例,在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和初步评估的基础上,运用叙事疗法重新建构学生的积极身份认同,通过解决焦点疗法寻找成功经验,采用行为塑造技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开展家校联动构建全方位支持网络,最终帮助学生从认知偏差、专业认同感缺失、学习习惯不良的困境中走出,实现从“问题学生”到“技术能手”的成功转变。
关键词: 中职生;学习适应障碍;叙事疗法;行为塑造
一、案例概况与原因分析
小强(化名),男,17岁,中职二年级机电专业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照顾。初中成绩中下等,中考失利后进入中职学校。入学以来表现出严重的学习适应问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趴桌睡觉;作业完成质量差,专业课成绩持续不及格;与同学关系疏远,性格内向自卑;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多次表达“不想学了,想去打工”的想法。
近期因为专业实训课程连续不及格,被任课教师多次批评,情绪变得更加低落,甚至出现了逃课现象。班主任发现其状态异常,建议其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经调查和分析,小强患上学习适应障碍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一)认知偏差严重,自我效能感低
小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有强烈的负面认知,认为自己“脑子笨,什么都学不会”。这种认知偏差源于初中阶段的学习挫败经验,进入中职后,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专业课程,他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无法胜任,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遇到困难喜欢从自身找问题,经常自我批评和指责,自我价值感低。一次实训操作失败后,他沮丧地说:“我就是不是学技术的料,连最简单的操作都做不好。”
(二)专业认同感缺失,学习目标不明确
小强对机电专业缺乏真正的了解和兴趣,选择该专业主要是因为“男孩子应该学技术”的传统观念和家长的建议。他不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不知道毕业后能从事什么工作,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经常抱怨说:“学这些有什么用,毕业了还不是去工厂拧螺丝。”这种专业认同感的缺失导致他在学习中缺乏内在动力,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三)家庭支持不足,缺乏情感关怀
小强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在经济上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但在情感支持和学习指导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爷爷奶奶年纪较大,文化程度不高,无法在学习上给予有效帮助。这种家庭支持的缺失使得小强在遇到学习困难时缺乏及时的情感支持和有效指导,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他说:“爸妈在外面赚钱很辛苦,我不想让他们担心,但心里有烦恼也不知道跟谁说。”
二、辅导过程
(一)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初步评估
良好的辅导关系是来访学生改变、成长的催化剂,是辅导能够成功的关键[1]。因此,在咨询前期,我通过倾听、共情、尊重、理解、接纳、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方式与小强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由于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适应障碍,所以用学习适应性量表、学习动机量表、SAS等心理量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结果显示小强的学习焦虑水平较高,学习动机不足,专业认同感较低。
由于小强多次表达“不想学了,想去打工”的想法,于是初次辅导时,为他开展了学习风险评估,并与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咨询过程中持续关注其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以降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风险,帮助学生以较稳定的状态应对学习和生活。我也告诉小强,如果有任何学习上的困惑或生活中的烦恼可以随时来找我,我会耐心倾听、陪伴和帮助他,让他多一些社会支持。当小强情绪低落时,陪伴和倾听是我最常用的技巧。
(二)运用叙事疗法,重新建构积极的身份认同
叙事疗法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问题外化技术将人与问题分开,协助来访者外化问题,解构“问题导向”的消极的主线故事,找到并丰富其在叙述中忽略的支线故事,重构积极正向的生命故事[2]。因此,我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他并不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而是一个“有待发掘潜能的技术人才”。我通过外化问题、寻找独特结果等技术,帮助学生将问题与自己分离,发现自己身上被忽视的能力和资源。
我引导小强重新审视自己的“故事”,从中发现积极的情节和独特的经历,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和价值。
以下为部分对话:
师:小强,如果有人要拍一部关于你的电影,你觉得这部电影应该叫什么名字?
小强:可能叫《一个笨学生的故事》吧。
师:这是别人给你贴的标签,还是你真实的故事?
小强:(沉思)应该是别人说多了,我也这么认为了。
师:我想请你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些时刻,你觉得自己是聪明的、有能力的?
小强:(想了很久)小时候邻居家的洗衣机坏了,我帮他们修好了。
师:那一刻你是什么感受?
小强: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很厉害。
师:所以真实的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动手能力强、乐于助人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小强:我不是什么都不会?
师:没错!你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如果重新给这部电影命名,你会叫什么?
小强:(眼中有光)《小小修理工成长记》?
师:很好的题目!这才是真正属于你的故事。
我继续引导小强思考“学习困难”这个问题是如何“绑架”了他的生活,帮助他认识到问题只是问题,人就是人,他不等于他的问题。我们一起探讨了“学习困难”这个“不速之客”是什么时候闯入他生活的,它带来了什么影响,又有哪些时刻他成功地抵抗了它的入侵。
(三)运用解决焦点疗法,寻找成功经验
解决焦点疗法强调整题的正向力量,而不是注重看当事人的缺陷;强调整当事人的成功经验,而不是过分关注他们的失败;强调整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可行性,而不是责任使其陷入内疚和自责[3]。因此,我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学生发现他在学习中的积极表现和成功时刻,建立“我能行”的信念。我运用奇迹问题、例外问题、刻度问题等技术,帮助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我引导小强回忆那些他学习状态较好的时刻,分析当时的情况和做法,从中提取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以下为部分对话:
师:小强,我想问你一个神奇的问题。假如今晚你睡觉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奇迹,你的学习问题全部解决了,但你不知道奇迹已经发生。第二天早上醒来,你怎么知道奇迹发生了?
小强:(思考)我会很想去上课,不会觉得学习是负担。
师:还有呢?
小强:我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师:很好!那你觉得现在的状态,用1到10分来衡量,1分是最糟糕的状态,10分是奇迹发生后的状态,你现在是几分?
小强:大概3分吧。
师:你有没有哪些时候达到过4分或5分?
小强:(想了想)上次实训课做电路实验的时候,我一次就成功了,感觉挺好的。
师:那天你做了什么不同的事情吗?
小强:我提前预习了电路图,还向同桌请教了不懂的地方。
师:太棒了!这说明当你做好准备并主动求助时,你是能够成功的。
我帮助小强总结出他的成功公式:预习+请教+动手实践=成功体验。我们一起制定了将这个成功模式推广到其他课程的具体计划。
(四)运用行为塑造技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小强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我运用行为塑造技术,通过设定阶梯式目标、建立奖励机制等方法,帮助他逐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步骤,让他在每个步骤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和及时反馈。
我与小强一起制定了“学习习惯改进计划”,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周:每天按时到教室,上课时保持坐姿端正15分钟;
第二周:上课时认真听讲30分钟,记录至少3个重点;
第三周:课后复习当天内容15分钟,完成一项作业;
第四周:主动向老师或同学提问至少1次。
每完成一个阶段目标,小强就可以给自己一个小奖励,比如看一部喜欢的电影或买一个小玩具。
师:小强,你觉得一下子要求自己完全改变现实吗?
小强:不现实,我试过,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
师:所以我们要用“小步快跑”的方法。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个台阶,慢慢往上走。
小强:这样好像容易一些。
师:没错!而且每走一步,你都要为自己庆祝一下,因为你又进步了。
通过这种方式,小强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控力都有了明显提升。
(五)开展家校联动,构建全方位支持网络
我与小强的父母、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分别进行了深入沟通,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网络。我向家长详细说明了小强的心理状态和成长需求,请他们调整教育方式,多给予情感支持和学习鼓励。同时,我也与任课教师协商,请他们在教学中关注小强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及时给予正面反馈。
我建立了一个包括家长、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和心理教师在内的微信群,定期分享小强的进步情况,协调各方面的教育策略,确保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班主任开始在班级中营造更加积极的学习氛围,专业课教师为小强安排了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家长也学会了用鼓励代替批评,用理解代替指责。
这种全方位的支持让小强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爱和期待,他不再觉得孤单和无助,学习的动力也更加充足了。
三、效果与反思
(一)辅导效果
通过对小强的多次咨询,倾心陪伴,他的学习适应障碍有所好转。因为他知道了自己在动手操作方面有天赋,机电专业正好适合他的特长,所以当自己学习遇到困难时不再自暴自弃。家长也不再对他提过高的要求,告诉他只要他好好努力就可以了,他的学习压力减少了很多,家长也给了他很大的自由空间和时间,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当他开始对专业产生兴趣后,他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人也越来越积极、阳光。
后来,他的学习状态持续改善,专业课成绩有了明显提升。前几天,班主任给我反馈:“小强现在判若两人,不仅学习认真,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实训中的问题,成了班里的‘技术小能手’。”
(二)辅导反思
这个案例的辅导时间较长,学生也出现了反复。但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教师也获得了很多成长。
通过小强的个案辅导,使我在专业技能上获得较大成长,我需要根据情况,灵活地整合运用多种咨询流派的理论和方法来帮助学生,这对我来说是一次专业的锻炼和成长的契机。叙事疗法、解决焦点疗法、行为塑造技术等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让我深刻体会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这个案例也促使我对中职生学习适应障碍的帮扶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很多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多在于认知偏差、专业认同感缺失和家庭支持不足,所以要多开展家长讲座对家长进行指导,在辅导过程中也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班主任、家长等多方资源,集体合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校也应完善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机制,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支持的学习环境。同时,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要突出职业特色,重视专业认同感的培养,这是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俞丽萍,杨雪林. 与初中学生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策略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 (18): 30-32+35.
[2]庄续玲. 让故事可视化:叙事疗法视域下“生命线图”在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5, (08): 19-23.
[3]赵君红,许春苗,刘洋. 聚焦问题 正向引导 助力成长——“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在小学个案辅导中的有效运用 [J]. 山东教育, 2024, (Z1): 18-20.

本文系江苏省淮安市2024 年度职业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家校社协同支持对中职生社会认同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研究”(课题编号:Hazy24007)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地址: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大路168号 东方豪城11-103 
邮编:223300
联系电话:15861769275
邮箱:286797261@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