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教师成长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心理教师怎样亮相

发表时间2013-03-15 10:41:52

心理教师第一次在学校亮相,为什么感觉那么难?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第一次亮相的成败?怎样亮相,有助于心理教师被老师认可,并更好地开展工作?文中分析了一些心理教师经历的案例,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为“走在钢丝上的高三师生关系”解困

发表时间2013-03-13 10:01:15

本文从心理咨询视角分析造成高三师生关系紧张的因素,包括竞争性的班级环境、焦虑压抑的学生、负担升学压力的老师,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缓解高三师生关系的对策,如学会抱持和抽离,合理疏导情绪等。

参加市心理健康课比赛归来——记一次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发表时间2013-03-04 21:38:02

题记:在2012年珠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现场大赛中,我作为一名工作三年的青年教师,参与了初赛、复赛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课堂的把握,对如何打造“心育课”,有了更多的认识与思考,为此记录下此次比赛中的感受,以见证一名青年教师的成长。

为师的幸福需修炼

发表时间2012-11-04 19:15:53

生活中的我们只是教师,但仍能写下自己的教育诗,抒发个人的小情怀。作为教师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创造,那样幸福就会悄悄来到身边。善待自己,善待学生,善待周围的一切,修得一个有阳光心态的人,是为人师者一生的责任。

青年心理教师如何应对工作中的心理困惑

发表时间2012-10-15 22:28:3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及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刚参加工作的心理教师常因高成就感与现实处境产生较大落差而出现各种心理困惑,甚至出现职业倦

探心理咨询相关技术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9-25 10:25:20

班主任工作繁杂也细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除了需要具备教学的艺术,同时还需要有管理的艺术和对学生心理成长阶段特点的把握。如何让学生真正的自由发展、民主平等的学习是每个班主任思考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存在大量的和学生接触、交谈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以一个

让自己“被看见” ——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业发展之路

发表时间2025-07-18 14:28:59

让自己“被看见”——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业发展之路重庆市铜梁中学校 邓公明 15310187520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

当 “无助的母亲” 与 “沉稳的心理教师” 合体

发表时间2025-07-18 14:30:22

本文通过心理教师的自我叙事,呈现其在亲子教育中从 “专业能力失效” 到 “自我心灵觉醒” 的成长历程。面对儿子的厌学、沉迷游戏及亲子冲突,作者经历了从困局中的无助挣扎,到通过专业求助、家庭系统反思、肢体情感唤醒、意向对话技术等方式,逐步重建亲子情感联结,最终实现自我与孩子的共生成长。研究揭示了心理工作者在家庭角色中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强调情感联结与自我觉察在家庭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 “双循环驱动”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25-05-20 16:29:55

集团化办学是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其核心在于教师专业发展。当前心理健康教师面临专业师资不足、校本教研薄弱、支持生态匮乏等困境,本文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构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的“双循环驱动”模式,旨在通过内外循环协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困境与破局:中小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发展状况访谈分析

发表时间2025-05-21 14:57:54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群体遭遇很多发展困境。本文通过对专职心理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当下心理教师工作的真实状态,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着如角色模糊、身兼数职、专业发展受阻、压力巨大等困难,大大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主观能动性。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层面能推动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支持策略和专业发展,心理教师也需要主动破局和自我赋能去应对挑战。

事上练,心上学 ——一位心理老师在心育专业道路上的摸索与成长

发表时间2025-07-01 14:37:48

心理教师职业生涯伊始,受到学校师资、校情等条件限制,心理教师在专业专职的道路上要经历一段“新手阵痛期”——专业不专职,即在学校担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这种经历让新老师感到迷茫,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也不明晰。心理教师在这样的境况下通过各项教学事务渗透心育,通过教研任务磨炼心育专业本领,通过抱团取暖和自主学习形成自身心育风格,在“事”上练习,在“心”中汲取能量持续成长,保持专业初心,坚守心育匠心,探索出一条属于心育教师独特的专业成长之路。

做班主任的“心理外援”——心理教师助力班主任心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发表时间2025-06-18 15:55:12

面对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高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常遭遇学生心理问题的挑战,亟需专业支持。本文聚焦于心理教师如何赋能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核心问题,从两者育人工作的异同出发,结合具体实践案例,系统阐述了心理教师作为班主任的“心理外援”(即专业支持伙伴),通过“协同者”“赋能者”“守护者”三重角色定位,构建协同育人工作联盟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该赋能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班主任的心育能力与效能,缓解其工作压力,更促进了心理教师专业实践的落地。最终实现“德心合力”促进学生成长,以及“德心互惠”推动双方

打造学校心理学家 ——深圳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发展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5-02-10 23:17:17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在于构建一支专业、高效的人员队伍。近年来,深圳市教科院在中小学心理教师成长与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集教学、教研、科研、培训、督导为一体的综合培养模式。这不仅为深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其他地区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本文旨在探讨深圳中小学心理教师的成长与培养策略,以期为构建更加专业、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体验式教研:实践意蕴、专业样态和实现路径

发表时间2024-04-22 16:15:45

体验式教研以活动、游戏为载体,围绕研讨问题,进行结构化的专业对话,包括课例呈现、支持性暖身活动、呈报教研问题、事实性提问、提出假设性思考、反馈感受、总结沉淀等几个环节。对授课教师而言,可以体验“被支持”的感觉;对参会教师而言,可以提升感受和觉察能力;对于教研部门而言,有助于建立互助、温暖的学科专业成长团体。与非体验式教研不同,教研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让的信任、情的滋养、智的点拨几个方面。

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样态表征及纾解路径

发表时间2024-07-08 15:28:46

随着国家减负政策的相继出台,教师负担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角色多重、工作繁杂宽泛、职业病多发、职业幸福感与认同感下滑等回应了教师减负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权力博弈淡化工作边界、科技加速扩大职业场域、利益捆绑异化职业动力等揭示了教师工作负担沉重的缘起。为实现中小学教师减负目标,营造静心安心全身心教学环境,亟须下放专业权限,明晰教育工作边界,限时定量工作内容,通力协作,共担减负职责。

声入人心,教学相长 ——以生为本理念推动心理教师专业成长

发表时间2024-04-10 15:32:53

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要始终以学生为本,关注与倾听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并及时明确自我定位,调整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理念,应对职业倦怠,持续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热土耕耘,不忘教育初心,给学生传递温暖与力量。

以正念的态度应对心育课实施过程中的艰难

发表时间2024-03-23 11:18:24

心育课是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和最重要的载体,但其在实施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让心理教师身心疲惫,工作的成就感、幸福感逐渐消退。正念作为一种技术或方法也被广泛运用于课堂当中,其所倡导的七个态度既是正念练习的目标,也贯穿于正念练习。正念的态度能够帮助心理教师及时觉察自己及周围环境发生了什么,以更好的状态应对课堂教学。鉴于目前心育课堂中存在的状况,笔者基于日常教学实践,探索如何以正念的态度应对心育课实施过程中的艰难,帮助心理教师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加工作的成就感与幸福体验。

中小学心理教师工作的AI赋能思考:作用、局限与建议

发表时间2024-06-12 16:50:02

在人工智能(AI)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其在教育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本文旨在探讨AI技术如何优化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责执行,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能。通过分析AI技术在该领域的实际应用及其潜在局限,为促进AI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建议和思路。

点亮生命的成长型思维

发表时间2024-02-04 15:00:18

本节课结合了“成长型思维”、“积极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等理论,通过课前问卷调查、课中自由联想、成长刮刮乐,课后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遇到失败、挫折和困扰时首先识别、接纳自己的自动化思维,哪怕它是负面的,接着尝试点亮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最后通过课后作业“付诸行动”去收获积极心理品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长中的烦恼和挫折,启动“成长型思维”,用更积极的心态看待成长中的烦恼和挫折,关注生命的积极面,提高抗逆力,建立成长型思维。

研训一体:基于实践的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新路径

发表时间2024-03-15 15:29:01

调查显示,专业成长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小学心理教师,成为阻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与难题。基于此,本文立足研训一体,探索并构建了基于实践的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包括:训前调查—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需求;路径探索—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标设计;内容精选—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活动推进—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即时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