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教师成长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事上练,心上学 ——一位心理老师在心育专业道路上的摸索与成长


一、心育教师的新手“阵痛期”:在逆境中坚定心育专业初心
(一)心理老师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2013年8月,我研究生毕业正式成为一名小学心理教师。还没开学,领导对新学期的分工给了我“当头棒喝”——“有个英语老师这学期请产假,学校人手紧张,你先来救救急。”看来领导是充分做了“背调”,知道我本科读的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水平可以胜任学科教学。于是,心理老师的职业生涯从一开始似乎就开启了“双困难模式”,我只能安慰自己:看来自己这块“砖”还是非常有用的,自我效能感得到了满足。
于是,带着“万能砖”的这个使命,我开始了英语学科的教学,一教便是好几年。期间,还担任了两年的班主任工作。每年新学年分工的时候,领导都不好意思地对我表示专业专职要分步走,逐步实现英语教师到专职心理教师的角色转变,其实我完全能够理解领导的决策,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师资的紧张要优先保障传统主科的教学,只要我保持专业初心,把心育融合在所教学科一起渗透,在班级管理中也融汇贯通心育的理论和实践,保留自己“打铁”的能力,终有一天我会等来自己的那块“铁”。
(二)来自心理萌新老师的“挑战不可能”
我入职的2013年,心育教师对于其他老师而言还是一个新的、较为陌生的学科角色,似乎老师们对心理老师的技能和工作范畴也存在一定的误解。“心理老师,我们班小明上课和同桌互吐口水,你找他聊聊。”“心理老师,小红上学总是迟到,你跟她谈谈问问是怎么回事。”“心理老师,听说小方喜欢隔壁班的一个女孩儿,写信表白了,你快去干预一下,制止这个早恋的行为。”……几乎每周,我都会接到来自同事的这些“转介”,让我有点哭笑不得。我一个一个地去找这些“转介”中的当事人,用自己稍显青涩的心理辅导去介入他们的问题,但是成效似乎不够明显,渐渐地,找我的老师少了,我当时也在内耗:是不是老师们觉得找心理老师没用所以就不再让我介入了,心理老师的人设好像要崩塌了。
终于,我做成了一件事保住了心理老师的人设。开学第一个月,每天早上学校门口都站着一个一年级的“钉子户”——小桃,她不愿意进教室,每天和送她上学的妈妈上演“母女分别的大戏”后背着书包坐在保安室门前干嚎着,任由谁劝说也不为所动。作为心理老师,我想试试看,这看似不可能的背后或许可以用心育的方式来转圜一下。于是我悄悄走进小桃,先递了一张纸巾给她,她抬头看了看我没有理我,可能以为我会像其他人一样劝她回教室。我蹲下身和她一起坐着,等她的“干嚎”声渐渐变弱平静了很多后,我把水壶递给她“哭了这么久,一定很累也很口渴吧,赶紧补补水吧!”这一次小桃没有无视我,接过了水壶。之后我趁热打铁,看到她手心里撰着一块拼图在把玩,猜想可能是妈妈奖励她的奖品。我心生一计,把心理室的中国地图拼图拿过来,和她一起拼,很明显在拼图的过程中她展现了浓厚的兴趣,情绪也变得平和可沟通,还会主动发问,对我的身份充满了好奇。我顺势提议带她去心理室玩一下,小桃没有反对,我拉起她的手走进了心理室……从这天开始,我和小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慢慢的,她愿意让我领着她进校园、进心理室、进教室。这件挑战不可能的事件让其他老师对心理老师的“神奇心技能”有了初步的认知,也让萌新心理老师阶段的我找到了一些心育的契机和信心。
(三)与自己的真心对话
入职的前几年我一直担任英语学科的教学,还做了两年班主任,带的班级获得了镇特色班级的荣誉,我也代表学校参加了镇区英语教师口语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在英语教学领域的“闪光”,让领导和同事们经常开玩笑地鼓励我“转行”——舍弃心理专业,直接转投英语学科的怀抱。其实,我也有过动摇——毕竟英语领域的风生水起也让我找到了一些成就感,还有英语科组的抱团成长也给了我莫大的归属感。但是一想到我当年跨专业考心理学研究生的那份勇气,那份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诚挚追求伴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热血的那一年,还有我那颗育人助人的朴素教育之心……我有了坚定的答案——我要继续坚守在心育的行列中,不管要等几年,我不能忘记自己的专业使命,这一刻,心育专业的根扎得更深、更牢……
二、心育教师的主动求索期:在抱团取暖中坚定心育信心
(一)主动抱团,汲取能量
确定了自己的心育初心后,我开始复盘自己的处境——每天的工作时间被英语教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塞得满满当当,如何见缝插针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日常工作中去呢?带着这样的困惑,我主动询问所在镇区的心育中心教研组马组长,她之前教了五年语文,对于心育教师的角色冲突和角色融合有着充足的经验,给了我很多特别实用的“干货”,一下子帮我拓展开了思路,于是一场心育与学科融合及渗透的计划悄然而至……
我把团体心理辅导中常用的团体游戏进行“爆改”——在英语课堂中玩英语版的“大风吹”游戏、无组织英语报数游戏等,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教导孩子们有技巧地背单词,用学习心理的理论和方式来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英语,这种新奇的体验让孩子们大呼过瘾。而在班级管理中,心育专业也让孩子们看到了我这个心理、英语老师双重身份的特别。有一次课间,浩浩趴在桌面啜泣,一大群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去办公室找我处理,我来到教室并没有立刻走向浩浩的位置,而是先稳住其他“吃瓜群众”,告诉全班同学,哭泣是每个人的正当权利,是表达负面情绪的其中一种方式,浩浩同学现在哭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些让他难过的事情,他需要时间来安抚自己体内的这些负面情绪“小怪兽”,我们其他人要做的就是默默地陪伴他,给他递上纸巾擦眼泪,静静聆听他的不快,一起和他等待“平静小怪兽”的回归。几分钟后,浩浩同学擦干了眼泪重新抬起了头,情绪回归稳定,我走过去摸摸了他的头,点赞他的情绪转换效率,表扬他给自己的负面情绪按了一个“暂停键”,告诉他如果需要下课可以和老师分享他刚刚的经历。
无数个这样的瞬间,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庆幸自己的心育背景,收获了不一样的课堂风采,摆平了一个又一个“烫手山芋”。同时,这样的经历也驱使我学习更多的专业理论及实践技巧,我主动申请加入中心教研组,向组内的小伙伴虚心学习,多次承担镇内教研的讲座分享、公开课等,在这些事项中反复练习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锤炼自己的心育本领,汲取成长的力量。
(二)神奇的第一次“被看见”
时间来到2019年5月,我接到一个任务——市心理教研员督导的公开课,基于镇里的课题研究需要课程设计的主题是生涯规划。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主题,之前的课程鲜有涉猎,但同时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我把平时在镇教研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付诸于新的课堂,查阅书籍、搜索文献,让自己的生涯教学设计既有理论依据,又贴近学生实际。带着组内小伙伴们给的建议,我磨了一次又一次课,终于磨成了一节自己满意、课堂效果良好的心育活动课——《小优点,大职业》。
督导那天的评课环节,心理教研员梁老师对这节生涯主题的心理课赞赏有加,“虽然在教英语,但看来你并没有丢掉自己的看家本领,这节课有精品课的味道,继续努力吧!”听到梁老师的赞赏,我几乎热泪盈眶,这几年在“夹缝中”生长的专业本领得到了更高层面的认可,让我这几年的艰辛努力“被看见”,我的自信心瞬间膨胀,这种膨胀让我在之后的各项心育比赛中更加积极认真,全力付出,而对待各项比赛事项的积极严谨态度又反过来增进了我的专业素养,助力日常心育工作实效的提升。
三、心育教师的专业专职幸福时期:在比赛中收获硕果赋能恒心
(一)从被动比赛到主动请战——参加两次市赛心态对比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共参加过两次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竞赛,一次是2015年5月,毕业不足两年的我被推着参加了这次比赛,当时心中是忐忑的、不自信的,因为毕竟平时多半是上英语课,感觉心育老师这个角色底气是不足的,因此备赛过程倍感煎熬,自己参赛的情绪也是消极的、自我怀疑的,那么自然的,教学竞赛成绩也不如人意,连决赛都没有入围,只拿了三等奖。这个比赛也是我职业生涯的分水岭,在赛后失意、对专业感到迷茫的时候,是中心教研组的组长及其他成员给了我走下去的信心,我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决心沉淀专业素养,“卧薪尝胆”,苦练各项心育技能。终于,2021年,我又一次迎来了市心育教师教学竞赛,这一次,我铆足劲地要“一雪前耻”,积极准备,比赛前半年我就开始根据往年方案着手备赛,看书、刷题——准备笔试,查找文献、看课例——各个主题备一节精品课,看个案报告、报班督导——苦练心理辅导技能。在中心组的指导下,我信心满满地参加了市复赛,从25位老师中脱颖而出,闯进决赛,最终在决赛中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荣获市心育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那一刻,我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专业信心,看到了自己主观能动性带来的可能性——我证明了自己。
(二)代表市参加省心育教师专业能力大赛,喜获一等奖
在参加工作的第8年,市赛中的优秀表现,让更多的心育同仁们看到了大器晚成的我,市心理教研员梁老师又一次“看到”了我,鼓励我报名参加省心育教师专业能力大赛的市级选拔赛。
于是又是一番积极备赛的循环,2022年9月,很幸运我获得了参加省赛的机会——代表市小学心理教师群体参加省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在教研员的组织下我加入了省赛备赛团队,教研员给每位选手配备了两名备赛导师和两位种子选手助赛,我的导师一位是上届省赛一等奖获得者,一位是具备多年指导青年教师经验、耐心细致的骨干心理教师,她们不遗余力倾囊相授地帮助我磨课、训练现场个辅模拟。备赛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我坚强的后盾,累了疲了,她们就自己上阵,给我示范上课时应有的松弛感;个辅模拟找不到节奏,她们就让我来扮演来访者,她们则做心理辅导老师,帮我疏通现场模拟辅导的每一处细节;上课素材无力分身乏术去准备,她们就亲自指导学生去拍摄短片、录音,只为呈现最贴近学生实际的效果……无数次夜晚辗转难眠,我都无比庆幸自己加入的这个团队,收获了巨大的专业成长,就这样,脚踏实地的熬过了三个月的备赛期,带着小组团队的期待,我一步步地走向了省赛的舞台,代表全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展示市心育团队的风采,最终以第三名的好成绩喜获省赛一等奖。
市赛和省赛的成功不仅让我收获了荣誉,更让我从“原地踏步”到“跑起来”,实现了专业的快速成长,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更多的信心,更有恒心去做好心育工作。
四、回望来时路,续航“心”征程
从新手“阵痛期”到主动求索期再到专业专职幸福时期,一路以来,每个时期都映照着专业成长的脚印。回望来时路,我总结一路的收获。
第一,不忘初心,始终坚定自己心育人的角色身份。不论心育老师在职业前期遭遇怎样的挑战,都要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助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想一想曾经填报志愿时的信誓旦旦,读一读心理室留下的那些来访者的反馈,品一品孩子们对心理课的喜欢和热爱……这些都值得自己奋不顾身鼓起勇气应对挑战。
第二,不怕“事儿”,敢借力。当大大小小的比赛、教研任务、个案辅导、团体辅导等接踵而来时,要大大方方地、积极地“接住”这些磨炼专业素质的事项,向团队借力,敢于清空自己,汲取团队的能量,在“事儿”中获得刻意练习,追求专业大跨步的成长。
第三,越积极,越努力,越幸运。面对职业生涯困境,唯有积极努力,虚心求教,才能在机会降临的那一刻,争取主动权,让别人真正地“看见”自己,形成无数个良性循环,让未来的心育征程更加光明。
未来,心育道路上或许还有很多新的挑战,心理教师的成长之路还很长,我想,我会把这三点牢记在心,落实到每一件事上,做到“事上练,心上学”找到属于自己那份心育人的成长节奏,助力更多孩子的健康成长。

 

文章题目:事上练,心上学 ——一位心理老师在心育专业道路上的摸索与成长

作者姓名:凌华丽,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同茂小学,528400

课题情况:主持2020年中山市小榄镇镇级心理课题《疫情背景下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韧性的干预研究》,获得镇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主持2022年市级心理课题《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研究》,正在研究中。

获奖情况:获得2021年中山市第六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2022年广东省第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课例《乌龟也能到终点》、《小优点,大职业》分别获得2019年、2020年中山市互动课堂评比一等奖,两次获得中山市优秀教师荣誉,小榄镇学科带头人,小榄镇心理健康中心教研组组员。

通讯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沙湾路86号保利天珺花园8栋1901房,联系电话:13590873738

邮箱:394296114@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