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教师成长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困境与破局:中小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发展状况访谈分析

选题有意义,初选入25年7-8月

困境与破局:中小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发展状况访谈分析
吴宁  江苏省泰州中学
【摘要】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群体遭遇很多发展困境。本文通过对专职心理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当下心理教师工作的真实状态,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着如角色模糊、身兼数职、专业发展受阻、压力巨大等困难,大大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主观能动性。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层面能推动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支持策略和专业发展,心理教师也需要主动破局和自我赋能去应对挑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困境;对策;访谈分析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工作状态和职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多措并举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支持社会力量、专业医疗机构参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行动”[1]。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确实可以地感受到国家层面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同样深刻体会到在推进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发展、保障心理健康教师待遇等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阻碍和困难。专业发展受限、工作压力大、角色定位不清晰等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因此,本文立足新时代强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选取本地区市属学校的10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不同能力层次、不同教龄的专职心理教师的需求,发现专职心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困境和阻碍,力求全面、准确地揭示问题本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地区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出可借鉴的参考。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
为了进一步掌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本文采取一对一、面对面与受访者交谈的方式,在访谈中进一步深化探讨,获得更多的信息。本次访谈以代表性个案选样为原则,采用半结构式访谈,邀请10位市直属学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了解心理教师的基本情况、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专业发展路径、制约因素、现实支持(如工资、福利)等。
访谈对象均为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女性8人,男性2人,平均年龄为32.2岁,平均教龄为7.8年(见表1)。
表1:访谈对象信息

本研究采取访谈的方式进行,自编访谈提纲,涉及到的访谈内容包括:专职心理教师的基本信息(年龄、教龄、专业、学历等)、工作内容(课程开设情况、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情况、个体辅导和讲座等开展情况、家校协作等)、福利待遇(职称评定、专业待遇、工资水平等)、个人专业发展(培训、提升、督导等)、困难与挑战等部分。(访谈问卷附后)
三、访谈结果与困境剖析
(一)重要凸显与边缘化的矛盾
随着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国家层面及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推动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的完善。一方面,全社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依然面临着角色模糊、工作边缘化、身兼数职等并不被重视的情况。
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常常不够清晰,导致其承担了过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任务。参与访谈的老师都是专职心理教师,个别老师明确兼任其他部门工作或学科教学工作,但实际上,每位老师有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关的其他工作。
教师3:我不仅要教心理课还要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内容繁杂,一天下来,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说我是专职心理老师,但心理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只要有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检查督导,我又被推到了“前台”,不得不做一些之前没有做过的心理工作。领导说我是专业的,别人也不会做,真的很无奈。
教师7:我教高中心理,平时主要做心理的工作。因为心理中心隶属于德育处,所以德育处有很多工作也安排我去做,比如开学典礼、班主任培训、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刚工作的那几年,哪个部门缺人就会找我,做过招生办工作、办公室工作,甚至当过学校场馆解说员。近几年学校按照文件要求开设了心理课,课务多了,工作内容也越来越多。只要出现“润心”两个字,那就一定是心理的活,有时候我都调侃自己“专职打杂、兼职心理”。
教师4:我是初中心理教师,承担的工作可谓“五花八门”。除了要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外,还要组织校园活动、撰写各类文件材料等工作。由于学校师资紧张,直到去年我还一直教《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心理中心的大门每天紧锁,因为我一周有十几节课,学生根本找不到我。今年学校开设了心理课,我才“专职”心理,但我心里没底,生怕哪一天,又回去教别的学科了。
(二)专业要求与现实能力的担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涵盖方方面面,需要心理健康教师具备的能力包含但不限于教授课程、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危机识别与干预、家校沟通与协作、科普宣传等能力。很多时候,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路径单一、甚至困难重重。主要体现在培训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督导与成长支持。
教师10:我入职不到三年,在大学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很多,但是实践操作很少。所以接待学生咨询的时候,其实我都蛮心慌的,尤其是遇到学生危机的情况,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干预。上岗之前,接受了一些培训,但基本上都是教育教学相关的培训。这几年都是“战战兢兢”,一边实践积累经验,一边自费学习、自我提升。
教师1:进入学校工作也十几年了,一直做的就是心理的工作,算是有经验的老师了。即便这样,还是保持要持续学习提升的状态。我希望有专业且贴合教师需求的培训,如最新的心理干预技术、系统的长程培训等。然而,现实中的培训常常“一刀切”,无法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教师8:中小学心理教师平时基本上都是同行之间的交流,很难有持续的督导。自费督导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财力支持。学校层面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团队,也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专业共同体。很多学校只有1-2名心理老师,在遇到工作问题时,只能独自摸索。就拿我来说,虽然也算是“老教师”了,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也会感觉孤立无援、很无助。
(三)工作压力与待遇困境的负重前行
随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逐年攀升,中小学心理教师承担着很大的压力。早在201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要求“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2]。
在访谈中发现,每个学校基本上都只有1-2名专职心理教师,负责全校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工作量巨大。兼职心理教师设置的目的就是“应付检查”,几乎不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关于心理老师的相关待遇,落实的学校只有2所。受访的教师中,全部都是未定级或一、二级职称,普遍反映职称晋升困难。
教师2:我们有三个校区,每个校区1个心理老师,但就我一个是专职的心理老师,不仅负责本校区的全部年级的心理课、讲座、团辅活动等,还要帮助其他校区老师推动工作的开展。课后要进行学生心理辅导、家校沟通、整体各种迎检材料等。在落实“心理教师等同于班主任待遇”上几乎无法实现,但我做的不比班主任少。有的领导委婉地说,要不然就当一下班主任,不仅可以有这个待遇,还可以帮助晋升职称,挺无语的。
教师5:近年来,我们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在工作中,面对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学生当中有很多“自伤”的,他们拒绝进行心理辅导。我经常担心学生会出现意外情况,精神高度紧张,最怕周六日接到学校的突然来电。我不仅要做学生本人的工作,还需要进行家校沟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时,常常回避、遮掩,我做了大量的沟通,也很难得到家长的配合。我经常感觉很受挫,甚至有点职业倦怠。
教师7:我曾经一天有3节课,5个学生辅导,这样的工作量对我来说其实不算最多,但确实很疲劳。很多管理层或学科老师不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认为“心理课就是做游戏”、“没有课很轻松”、“心理咨询就是随便聊聊天”……这些忽略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内容的主观臆断,忽略了心理教师的投入和付出,我会觉得蛮委屈的。工作十来年,对待遇和职称评定,其实不抱什么希望。因为放眼全国,也没有几个地方能落实“心理教师等同于班主任待遇”这一要求。
四、策略探讨
(一)改善职称评定机制,合理量化工作
相关部门应切实落实心理健康教师的待遇政策,在职称评定方面,应充分考虑其工作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制定专门的评定标准,将心理咨询辅导、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果等纳入评定指标体系,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对需求较大的学校,在心理教师分配上进行倾斜,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层面应明确心理健康教师的岗位职责,避免其承担过多非专业工作,使其能够专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咨询服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制度,确保课程的正常开展。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心理老师也不例外。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心理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
(二)增加系统化培训,保障专业成长
教育主管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教师的教龄、专业背景和实际需求进行分层分类培训。新手教师,着重开展入职适应性培训;对经验型教师,则提供进阶式培训,如聚焦于特定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满足他们对专业提升的需求。
学校应积极引入专业督导,定期对心理教师的工作提供专业支持。教育教研部门要搭建心理教师的线上线下交流平台,促进朋辈支持,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促进专业成长和发展。
(三)缓解教师的压力,建立支持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作,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和规范,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操作流程。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是心理老师“一个人的事”,学校要推进兼职心理教师的培养、规范使用,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学校心育队伍,形成全员育人育心的良好局面。
(四)自我赋能,从被动适应到主动破局
当前的很多困难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心理教师的自我赋能就变得非常重要了。通过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心理老师也会有更多的职业自信和职业认同感。心理教师也要关注自身心理状态,积极主动调整,强化工作“边界”,培养兴趣爱好,保持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不少心理老师运用人工智能、AI等来突破发展瓶颈。比如利用校园心理云平台进行学生心理档案的动态管理,通过大数据精准识别高危群体等;利用AI来协助教师进行教学资料的搜集整理、生成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科普材料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负担,提升工作成效[3]。
中小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切实重视和支持心理教师的工作,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才能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Z].教体艺[2023]1号.2023-04-27.
[2]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婧文.中小学心理教师工作的AI赋能思考:应用、局限与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23):76-79.
[4]赵乾坤.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现状——基于心理教师的访谈视角[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29):70-74.
附:访谈问卷
一、基本信息
1.请简要介绍您的心理学专业背景(学历、资格证书)及从教年限。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团队成员构成?学校是否有兼职心理教师、外聘专家等,如何分工?
二、工作内容
1.您平时的工作内容包括哪几个部分,是否兼任其他部门或者学科的工作?
2.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情况(课时量、任教年级)?
3.学校开展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情况(讲座、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月活动等)。
4.心理辅导室开放的时间?接待学生心理辅导的情况?
5.对心理危机学生的处理流程。
6.如何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专业发展
1.平时是否参加督导?何种形式的督导?
2.您如何持续提升专业能力?
3.是否参与过危机干预、家庭治疗等专项培训?效果如何?
四、福利待遇
1.您的工作量如何计算?
2.您的职称是?职称评定的情况如何?
3.您所在的学校是否落实了“心理老师享受班主任工作待遇”?
五、困难与挑战
1.您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2.您作为心理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3.您认为学校或教育部门应提供哪些支持(如职称评定、学术交流等)?

通讯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美好易居城云庭12栋
邮编:225300
联系电话:13961041063
邮箱:1242969928@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