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教师成长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让自己“被看见” ——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业发展之路

让自己“被看见”

——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业发展之路

重庆市铜梁中学校  邓公明  15310187520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中小学心理教师的队伍也日益壮大。与此同时,中小学心理教师却面临着诸如工作业绩不易量化、评职晋级困难等诸多职业发展困境,继而影响其职业发展。为此,结合工作经验,提出心理教师需通过“让自己看见自己、让身边人看见自己、让同行看见自己”三大路径,突破职业困境,实现专业价值的显性化,从而促进自我成长,助力自身职业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成长;价值可视化;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迅猛发展的当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为此,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有关部门多次下发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件,反复强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要求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心理教师的配置率,毕竟心理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守护者,在疏导学生消极情绪、预防学生心理危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现实中,心理教师常常因工作成绩难量化,评职晋级较困难等因素而陷入职业发展的困境。笔者作为拥有十九年一线工作经验的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深刻体会到:唯有主动让自己“被看见”,才能打破发展壁垒,实现职业成长。

一、让自己看见自己:锚定初心,明晰职业方向

(一)看见自己的初心:回溯职业选择的原始动力

每一位选择走上心理教师岗位的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原因。有的源于学生时代被心理教师治愈的经历,立志自己也成为学生的“心灵摆渡人”;有的因为目睹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普遍性,选择以专业力量去守护孩子们成长。而我选择当一名心理教师,一是因为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二是被“用心理学点亮人生”的信念所驱动。这份初心,成为我十九年职业生涯中支撑自己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当面对琐碎工作或职业倦怠时,回顾自己选择做心理教师的初衷,就能重新激活自己的工作热情,继续投入到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之中。

(二)看见自己的价值:扮演学校心育工作的核心角色

看见自己的价值,才能增强自己从事心理教师的意义感和存在感。无容置疑,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关键枢纽。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仅承担着心理健康课教学、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讲座等常规工作,还在心理危机干预、校家社协同育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建立个人案例库,系统梳理工作成果,能更直观地认知自身对学生、家庭和学校的重要意义。

(三)看见自己的未来:把握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

当前,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全国各地也依据自身情况,下发了多个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的文件,甚至带有法律性质的条例,如2025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湖南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条例》。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业发展正迎来黄金期。作为心理教师,我们的舞台不再只是心理课教学和心理辅导,生涯规划,家庭教育,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发光发热的地方,必将进一步拓宽我们的职业通道,成就更好的职业发展。

二、让身边人看见自己:多维展示,提升职业影响力

(一)让学生看见自己:打造温暖有爱的心理教育

1.打造精品心理课,提升课堂吸引力

心理课堂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作为心理教师,我们要不断地优化学生最为关注和需要的教学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全力打造精品心理课,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学生在心理课上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如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真实的社交场景,学习人际冲突的解决办法;采用AI技术,让学生和未来的自己对话,和已故的名人对话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有趣的活动中,获得了心理知识,掌握了心理技能,促进了自身心理健康。当你和毕业多年的学生再次相聚时,他们还能记得你曾上过的一两节心理课,那也是一种特有的幸福。

2.提升心理咨询技术,优化个体辅导效果

心理辅导是心理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帮助学生缓解或者解决心理困惑或者心理问题,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咨询技术,如经典的认知行为疗法、叙事疗法、艺术疗法以及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等。在辅导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接纳学生,耐心倾听,实时反馈,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毕竟,学生都是带着很大的期待来到心理辅导室,也是鼓足了勇气才下定了决心来求助心理老师。当通过你的辅导后,学生的问题得到了缓解或者解决,一声“谢谢老师”抑或是一封感谢信,往往能让我们坚定继续助人的信心和动力。

3.组织校园心理活动,提高学生认可度

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也可以提升心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如组织策划学校的五月心理健康月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游园活动、心理手抄报比赛、心理剧表演等,还可以设置心理信箱,定期回复学生的来信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心理健康活动,既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心理知识,获得心理成长,又能提高学生对心理教师的认可度。

(二)让同事看见自己:构建跨学科协作的成长共同体

1.修炼专业素养,树立良好形象

作为学校的心理教师,我们应专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修炼自己的专业素养,尤其是提升自己的心理课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以专业的态度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同事的尊重,让同事们都认可你的专业水平。

2.发挥专业优势,实现跨学科合作

作为学校心理教师,我们要主动与学科教师合作,共促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优化学科教师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科渗透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教育部也提出了“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和“以劳健心”。另一方面,我们也可通过心理学知识去指导学科教师优化教学,为其他学科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如怎样去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同事看到心理教师的专业价值。

3.普及心理知识,助力彼此成长

我们可以在校内开展面对教师的心理知识讲座和心理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运用心理学助人助己的能力。如开展教师心理压力管理培训,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获得良好的心理状况;开展针对班主任群体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策略,教会班主任识别和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等。如此以来,既让同事了解了你的能力,又增加了对你的认可。

(三)让领导看见自己:成为学校心育工作的战略参谋

1.主动与领导沟通,汇报工作业绩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作为心理教师,我们要主动与领导沟通交流,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支持和重视。汇报的内容不仅包含工作的数量,如辅导学生的人次,更重要的是工作的质量,如学生心理问题改善情况,个人在专业比赛中的成绩等。

2.参与学校发展规划,提供专业建议

心理教师虽然不是考试科目教师,但是,我们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为学校发展规划提供专业的建议。如,在学校制定学生管理细则时,可以提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从心理学角度去考虑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培训计划制定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内容等。通过为学校发展贡献专业智慧,体现心理教师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危机干预能力,展现关键作用

在学校出现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作为心理教师的我们应迅速反应,及时介入,展现专业的危机干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协助领导制定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组织相关培训和演练,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通过成功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凸显心理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体现我们自身的独特价值,从而得到领导的重视。

三、让同行看见自己:输出成果,塑造专业影响力

(一)参与学术交流,分享经验成果

积极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学术会议,与同行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在会议中,主动发言,积极展示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如分享有效的心理辅导技术,深受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等,从而扩大自己在同行中的影响力。

(二)加入专业组织,扩大自身影响

积极加入省级、市级、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专业组织,并通过参与组织的活动和项目,与同行建立广泛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继而提升自己的区域影响力。如2008年,我与区内几名专职心理教师一起筹备成立了重庆铜梁区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我们组织策划铜梁区心理健康教育年会,促进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也让自己被区内同行所熟知。

(三)开展心育科研,展示专业智慧

作为心理教师,我们还需要开展教育科研,物化不容易被看到的工作业绩。一是开展课题研究,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痛点等开展实证性研究,找到破解之道;二是撰写心育论文,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为同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还能提升自己在同行中的知名度,且科研成果也是教师评职晋级的重要条件,容易量化,也有很好的说服力。就我自身而言,在教育科研上的丰硕成果,也是我获评重庆市第三批学科名师的重要因素。

总之,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业成长,本质上是一个价值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化过程。通过向内认知自我、向外展示成果、向同行输出智慧,心理教师能够突破工作难以量化的困境,实现从“幕后工作者”到“专业引领者”的蜕变。在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唯有主动“被看见”,才能在守护学生心灵的同时,书写属于自己的职业华章。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