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12-20 10:08:03
孩子契约精神的培养是家校社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制定契约的目标、奖惩和执行三个方面出发,为家中提供具体指导,助力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
发表时间2024-10-29 11:31:27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的起点教育,家庭教育能否顺利有效开展,最关键的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否构建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扫兴式父母”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探讨“扫兴式父母”的概念、类型以及如何成为不扫兴父母,对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助力新时代家庭教育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时间2024-10-22 21:04:08
本文深入探讨了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特别是对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长期作用。文章提出了多种策略帮助个体识别和处理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包括自我反思、情感疗愈和行为改变。强调了承认原生家庭影响的重要性,并建议通过物理和心理上的远离、改善沟通、选择性倾听父母之言来减少这些影响。文章还讨论了如何通过追求个人梦想、放弃改变父母、自我抚育、提升技能和停止自我惩罚来实现自我疗愈。另外,文章特别强调了建立健康的的重要性,以及交流方式。提供了成为不生气的妈妈、享受育儿过程的建议,并介绍了游戏治疗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所扮演
发表时间2024-10-11 09:20:37
在亲子关系中,被理解是孩子最渴望的需求之一。现实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很多家长习惯讲道理、教育对方,而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共情。共情有四个步骤,即接纳、了解、表达和启发。良好的共情能力对培养亲子关系有重要作用。
发表时间2024-09-09 14:12:14
这位孩子和父母“争吵”,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文\杨聪(通讯地址附文后) 《那次,我和妈妈“争吵”了》是我班张涵(化名)同...
发表时间2024-07-24 21:48:51
正态分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也为理解孩子成长提供了新视角。孩子的成长过程,无论是生理、心理还是知识技能学习,都遵循着正态分布的规律。家长应以正态分布的眼光,理性看待孩子的各个方面,如学业、兴趣、学习状态波动以及性格等,接受孩子的平均水平,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发表时间2024-06-20 14:58:29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以积极正向、目标导向、例外架构等特点,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阐述了焦点解决短程疗法在家校沟通三部曲有效应用,一、共情倾听,构建合作关系,二、例外架构,寻找解决之道,三、任务巩固,保持对话成果。以期为家校有效沟通提供一定参考。
发表时间2024-06-19 11:43:47
在孩子的一生中,他们会面临很多次考试,对于成绩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而家长怎么看待孩子的成绩,怎么和孩子沟通?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成败等。本文引导家长重在让孩子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看待成功,失败,挫折等人生必经的过程。并反思家长自身角色,做好孩子的陪伴者与支持者。
发表时间2024-06-12 17:06:35
相较于出生就处于多子女家庭的二宝,一直独享家庭全部关注和资源的大宝可能会随着二胎的降生而产生“被掠夺感”,心理和行为更容易受到同胞竞争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同胞竞争对大宝心理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及结果,指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做到积极关注、公平对待、充分信任,以此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大宝感受到自己仍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发表时间2024-05-30 11:00:33
“抱持”是由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提出的,可以理解为接纳和支持。温尼科特认为,抱持性的家庭有两个特点,一是孩子发展好时给予孩子认可,认可他的感受。二是孩子受挫时,支持他、陪伴他、接纳他的情绪,给予适当的保护,与孩子共渡难关。在家庭中获得抱持的孩子会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滋养,在独自面对困难时,自我会更强大,更容易渡过难关。
发表时间2024-04-23 11:23:38
【摘要】良好的沟通是和谐亲子关系建立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也是高中生健康人格和心理构建的前提。本人以沟通分析理论中的自我状态为核心,剖析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两个亲子沟通案例,探讨高中生亲子沟通中的交错式和隐藏式沟通所带来的问题,找到构建互补式高中生亲子关系的方法,促进高中生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亲子沟通;沟通分析理论;自我状态;互补式沟通模式
发表时间2024-04-12 16:36:39
信任是家校合力的重要基础,在育人过程中,当孩子回家“哭诉”时,家长往往容易被情绪左右,失去客观和理性。本文从家校沟通中的一件“小事”出发,从亲子对话中,探索“信任”的力量。
发表时间2024-03-13 21:47:49
家长面对孩子的极端行为要理性对待,及时加以矫正,必要时予以训诫,掌握沟通的技巧,当面有效沟通,并正确回应孩子的诉求中合理部分。同时要反思家教中的偏颇和不足。
发表时间2024-03-01 11:56:10
孩子苦恼于班级内盛行的“摆烂”文化,不敢努力,害怕被贴上“卷”的标签,家长该如何引导他们走出困境?首先要弄清楚现象背后的缘由——因为想要融入同伴群体而错把努力当成内卷,引导孩子及时调整不合理信念;其次,了解行为背后的意图——“摆烂”文化背后是孩子对自我价值的保护,引导孩子积极归因,适切地保护自我价值;最后通过成长型思维的培养,引导孩子相信人的智力、能力、技能和天赋是可以进一步发展的。
发表时间2024-02-28 17:59:22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最容易与父母发生沟通上的矛盾,从而破坏亲子关系。PAC理论可以了解他人在交往中表现出的沟通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言行、减少误解,提高沟通效果。本文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研究相融合的模式,立足一节人际关系主题的心理课,调查了初中生与父母间的沟通状态,结果发现:当父母表现出P状态,他们会尽可能避免争锋相对的“P→P”沟通类型,以“P→A”或“P→C”沟通模式来自我保护;当父母表现出A状态,几乎都会以“A→A”模式进行沟通;当父母表现出C状态,大部分会以“C→C”模式同等回应。“A→A”沟通
发表时间2024-02-27 14:26:55
一名11岁的多动症男孩与父亲的亲子关系紧张,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甚至“大战”。本文以个案为例,分析多动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从多动症儿童父母的教养压力,以及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对多动症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建议,包括对孩子的了解和接纳,耐心和关注,以及亲子关系,父母行为训练和家校共育等。
发表时间2024-05-14 12:58:28
当下社会,家长和孩子都离不开手机,手机又很容易引发亲子之间的冲突。孩子容易沉迷手机,与自身身心特点、手机吸引力及家长教养方式都有关系,也跟病理性的创伤记忆与病理性的正向体验形成的巨大反差有关。家长要满足孩子的内在心理需求,提升其归属感、自主感和成就感,发掘资源为孩子积极赋能。孩子精神富足、能量满满,自然能成为手机的主人。
发表时间2024-02-14 15:51:46
青春期男孩拥有强壮的体力、旺盛的精力,自我意识比较强烈,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独立意识也比较强,希望摆脱父母的控制,由于情绪管理高级脑——大脑额叶发育不完善,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比较冲动。养育青春期男孩,面临最大的挑战便是亲子冲突。看见冲突背后的原因,发现冲突的价值,学会化解亲子冲突的策略,能够复盘事件、修复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中需要学习的一项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