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小学高年级学生坚毅品质的特点及培养路径

                                      小学高年级学生坚毅品质的特点及培养路径
                                                              柳萌学1,2
                (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2.重庆市巴南区巴南小学校,重庆,401320)
摘要:坚毅性是个体必备的一项具有竞争力的核心品质。为了探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坚毅性特点,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重庆市S区和D区635名高年级学生集体进行数学学习策略水平施测,并对4名不同教龄的数学教师和9名学生进行访谈。研究表明,五年级学生的坚毅性水平显著高于六年级;独生子女学生的坚毅性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班干部学生的坚毅性水平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生;而坚毅性不具有性别上的显著差异。更有成效的教育需要发挥家校的合力,学校教育中有必要渗透坚毅理念,提升学生成长型思维品质;营造信任有爱的家庭氛围,适当增加生活挫折教育,以期培养学生的坚毅性品质,增强逆商。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坚毅性;特点;培养路径                     

      

           坚毅(Grit)的英文原意为“砂砾”,即坚硬且耐磨的颗粒。Duckworth等在2007年深度访谈发现,除天赋外,坚毅能最有效地预测成功,并指出坚毅中包含“坚持努力”与“持久热情和兴趣”两个层面的涵义[1]。2013年,Duckworth指出,坚毅“是一种保持激情,朝着长远的目标坚持努力下去,哪怕遭遇失败”[2],这种理念中所包含的内涵远不止毅力、坚持、专注和热情,也涵盖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等品质。
“坚毅是成功者必备的一项品质和能力,是决定青少年终生竞争力的核心品质”,是青少年战胜低效拖延、自我怀疑等困惑的关键[3],与学习成绩、智力以及外貌等相比,更能预测学生成功[8],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4]。坚毅品质高的个体能够坚持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长远目标,并收获成就感和自信感[5]。从动机和归因上讲,坚毅性的两个维度“兴趣一致”和“坚持努力”对学习者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且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6],高坚毅水平的个体更倾向于积极归因,拥有更加乐观向上的成长心态[7]。小学生是“发展中”、“未完成”的个体,是心智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加强坚毅性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在重庆市S区随机选取2所学校,D区随机选取1所学校,排除前测的班级外,随机选取12个高年级班级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进行施测。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在自习或课间休息期间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发放,时间为15-20分钟。共发问卷655份,回收635份,回收率为96.95%。将作答呈现规律性及反向题差异大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剔除后,有效问卷为564份,有效回收率为88.8%。其中,五年级有200人(35.5%)和六年级有364人(64.5%);男生293人(52%)和女生271(48%);独生子女有185人(32.8%)和非独生子女379(67.2%);班干部有278人(49.3%)和非班干部有286(50.7%)。另外,对9名学生和4名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坚毅性的特点。
(二)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官群等[8]修订的坚毅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制,该量表的两个维度分别是兴趣一致和坚持努力,共12个题项,其中兴趣一致的6个题项均为反向题。转换反向题后,坚毅得分越高,说明研究对象的坚毅水平就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73,兴趣一致和坚持努力的α系数为0.687和0.756,说明信度较好。验证性因子分析可知,=3.346,GFI=0.949,RMSEA=0.065,IFI=0.915,TLI=0.893,CFI=0.914,拟合指标均基本达标,问卷结构效度较好。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坚毅性水平总体情况
被试学生的坚毅性水平如下表1所示。从集中情况分析,学生坚毅性均值(M=3.62)显著高于理论中值3.00(t=23.14,p<0.001)。坚持努力维度(M=3.92)高于兴趣一致维度(M=3.32)均值,且均显著高于理论中值3.00(p<0.001)。可见,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坚毅水平较好。
从分散情形分析,变量间的标准差差异不大,表明离散程度比较类似。偏态分布方面,坚毅性及各维度的偏度系数小于0,则呈负偏态分布,表明得分比较集中于高数值方面;在峰度方面,坚毅性的峰度系数小于0,则呈低阔峰,表明被试学生的坚毅性得分集中在众数附近的数值较少。而兴趣一致和坚持努力维度的峰度系数大于0,呈高狭峰,表明被试学生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主要集中在众数附近,而分散在众数两侧的数值个数较少。
                                        表 1 坚毅性及其维度的描述性统计摘要表(N=564)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偏度峰度
统计量标准误统计量标准误
坚毅性1.675.003.620.64-0.230.10-0.220.21
兴趣一致1.005.003.320.80-0.160.100.290.21
坚持努力1.005.003.920.72-0.540.100.160.21


(二)坚毅性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特点
1.坚毅性的年级差异
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五年级学生的坚毅性、兴趣一致和坚持努力均值均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高于六年级(p<0.001)。具体而言,五年级学生的坚毅性及其维度的均值显著高于六年级。吴明隆指出,对差异显著的可进一步求出效果值,即实际显著性,用η2来表示[9]。若η2在0.06以下,说明变量间为一种低度关联强度;在0.06~0.14间为一种中度关联强度;在0.14以上为一种高度关联强度[122]。由此可知,年级变量可以解释各检验变量总方差中1.0%~4.0%的变异量,均呈低度关联强度。
                                                       表 2 坚毅性及其维度的年级差异(N=564)

能力维度 五年级(n=200) 六年级(n=364) t       p η2

坚毅性                  3.79±0.66        3.52±0.64          4.82     0.000     0.03            

兴趣一致                3.52±0.85        3.21±0.79          4.36     0.000     0.01            

坚持努力                4.06±0.78        3.84±0.68          3.57     0.001     0.04            


2.坚毅性的性别差异
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坚毅性、兴趣一致和坚持努力均值均在年级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p>0.05)。但男生的坚毅性均值(M=3.63)要高于女生(M=3.60);男生的坚持努力均值(M=3.97)要高于女生(M=3.86);而女生在兴趣一致上的均值(M=3.35)要高于男生(M=3.30)。
                                               表 3 坚毅性及其维度的性别差异(N=564)

能力维度 男生(n=293)  女生(n=271) t           p 

坚毅性                   3.63±0.67         3.60±0.60            0.55       0.582                      

兴趣一致                 3.30±0.85         3.35±0.75            -7.56      0.444

坚持努力                 3.97±0.73         3.86±0.73            1.82       0.069                            


3.坚毅性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独生子女学生的坚毅性和坚持努力均值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而在兴趣一致维度上,虽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独生子女的得分也要高于非独生子女。η2表示效果值,表明是否为独生子女变量可以解释各显著变量总方差中1.0%的变异量,均呈低度关联强度。
                                     表 4 坚毅性及其维度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N=564)

能力维度 独生子女(n=185)  非独生子女(n=379) t       p η2

坚毅性                 3.70±0.61          3.58±0.64         2.03     0.043     0 .01          

兴趣一致               3.37±0.80          3.30±0.81         1.07     0.287  

坚持努力               4.02±0.70          3.87±0.73         2.38     0.018     0 .01


4.坚毅性在是否为班干部上的差异
t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班干部学生的坚毅性及各维度上的均值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生(p<0.05)。η2表示效果值,即是否班干部变量可以解释各检验变量总方差中1.0%~4.0%的变异量,均呈低度关联强度。
                                  表5坚毅性及其维度在是否为班干部上的差异(N=564)

能力维度 班干部(n=278)  非班干部(n=286)       t       p η2

坚毅性                3.72±0.61         3.52±0.64          3.94     0.000     0.03                

兴趣一致              3.39±0.79         3.25±0.81          2.07     0.039     0.01            

坚持努力              4.06±0.68         3.78±0.74          4.63     0.000     0.04          


三、研究讨论
(一)坚毅性水平的特点分析讨论
         研究结果由表1可知,小学高年级学生坚毅总量表的均值为3.62,坚持努力维度的均值为3.62,兴趣一致维度的均值为3.32,得分均显著高于理论中值3.00,可见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坚毅性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坚毅品质的发展水平比较好,能够克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长期目标。相较而言,坚毅性的坚持努力维度均值要高于兴趣一致。这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地克服困难,但保持持久兴趣的能力相对较弱。坚毅性作为重要的非认知能力,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兴趣作为成功的秘诀,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培养的关键。
(二)坚毅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特点分析讨论
1.五年级学生的坚毅性水平显著高于六年级
        年级上的t检验结果由表2可知,五年级学生的坚毅性及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六年级(p<0.05)。即坚毅性水平会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降低,这一结论与蒋文等[10]、胡恒德等[11]研究结论一致。但与Duckworth [1]和杜帅领等[12]得出的结论不同。造成坚毅性随年级的升高而减低的原因可能是:相较于五年级,六年级学生压力更大,易滋生倦怠、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他们去努力和奋斗。六年级学生的升学压力不仅来自于升学带来的直接压力,还来自于家长的期待和教师的要求。从学生C2的访谈中可以得知,“自从升入六年级后,自己的压力很大,作业也很多,并且都很难,考试的频率也在增加……周末还要参加特长培优班和奥数班,之前自己还是比较喜欢上数学课,但现在对数学学习没有一点兴趣,也觉得自己学不好数学,所以也比较排斥或害怕上数学课”。教师的访谈中也谈到“六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很多学生已经将六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学完了,有的已经学初中的内容了。其实这样对学生数学思维和素养的培养是不利的,外边的培训机构教学生怎么做,但没有教学生为什么怎么做。虽然课堂教学中注重讲算理,但是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点的算法,因此在学习上缺乏兴趣”。
2.坚毅性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性别上的t检验结果由表3可知,坚毅性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男生的坚毅水平高于女生,这一结论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13][12]。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比较优越,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面对失败。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主要来自于学习成绩。通过对高年级学生的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在学习上都比较刻苦,也承受着比较大的升学压力,因而都会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且男尊女卑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渐淡化,性别歧视日渐式微,学校对男女生的教育理念日趋一视同仁。因此,使得坚毅性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本研究也表明,男生的坚持努力维度得分要高于女生,但是兴趣一致维度反之。由于性别和社会赋予的男生男子汉气概的影响使得男生的坚毅性总体水平略高于女生也在所难免,特别在坚持努力维度方面。而女生的兴趣一致维度得分高于男生,这一结论与李新得出的研究结论不一致[14],但也说明女生在数学兴趣方面的得分要高于男生,这表明女生的兴趣持久优于男生,这与女生勤奋、专注、安静的性格特点相符。
3.独生子女的坚毅性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t检验结果由表4可知,独生子女学生的坚毅性总体水平和坚持努力维度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而兴趣一致维度得分略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与张楠[15]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子女抱有更大的教育期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养成坚持努力和不轻易放弃的学习习惯。但胡恒德等[11]等对军校学员的研究得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坚毅性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不一致结论的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不同。胡恒德等研究对象为军校学员,而本文研究对象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能力日趋增加,使得最初源自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日趋拉平。因而,家庭的教育影响对知识经验缺乏的小学生影响更大。
4.班干部的坚毅性水平显著高于非班干部
        是否为班干部上的t检验结果由表5可知,班干部的坚毅性总体水平显著高于非班干部,且坚持努力和兴趣一致维度也显著高于非班干部(p<0.05)。首先,班干部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在班级中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及引领作用。因此,在面对困难时更倾向于努力克服,给其他学生起好良好带头作用。其次,班干部具有较强的期望值。班干部在班级中具有“上传下达”的职能,在教师和学生心中都赋予了较高的期望,而正是在这种隐形的期望效应时刻影响着班干部要着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效完成自己的职责,进而造就班干部坚毅性水平显著高于非班干部。最后,由于班干部的学习成绩大多比较好,研究表明坚毅性水平越高,学生成绩就越好。因此,班干部学生的坚毅性水平显著高于非班干部。
四、坚毅性品质提升的路径探析
(一)学校教育中渗透坚毅理念,提升学生成长型思维品质
       成长型思维强调“智力和能力并非由基因决定,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进行提升”,具有这种思维品质的个体能够准确理解学习的价值、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需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支持,促进个人的自我完善[16]。有研究表明,“培养坚毅品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成长型思维”[17]。可见,成长型思维能力的塑造是培养坚毅性有效路径。因此,对个体发展具有独特优势的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首先,学校应根据学情的需要开发成长型思维能力塑造系列的课程,该课程主要由“成长型思维”“自我管理”和“学习模块”构成,各课程主题围绕不同内容的主题展开。如“成长型思维”主要围绕着“努力比天赋更重要”等主题[16],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引导归因努力。另外,学校可以开展名人传记导读、团体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长远目标,并制定不同期限的学习目标,形成有效的学习目标群,通过不懈努力将学习目标“化整为零”,逐个有效突破。
其次,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情感、意志等非认知能力的培养。教育是爱与智慧的启迪,要对小学生适当的关爱,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通过“期望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其克服困难,历练坚强的意志。同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布置难度和能力处于“发展区”的学习任务,多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有梯度的“数学问题链”。在尊重课程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前提下,遵循从易到难、从直观到抽象等循序渐进的原则,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锤炼学生不轻易放弃的品质。另外,也有必要成立学业帮扶互助组,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后进生,促进班级凝聚力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
最后,结合具体的情境,完善学生的坚毅品质。如发挥榜样示范的积极作用和班集体的民主功能,引导学生集体约定规则,进行自我约束,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教师也要敏于捕捉学生身边的案例,使坚毅品质的培养更加生活化,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名人传记中的人物或身边具有坚毅品质的人作为榜样,进行自我约束。同时,增设班干部岗位,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使得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体验。
(二)营造信任有爱的家庭氛围,适当增加生活挫折教育
        教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毅品质的培养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原型,这就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研究表明,孩子意志坚强与家长信任的相关系数最高[18]。家长的照管过度、溺爱都不利于孩子积极主动态度的养成。因此,需要营造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适当增加生活挫折教育,提升学生坚毅性,特别要对非独生子女予以更多关注。其中,信任有爱的家庭氛围是通过适当增加生活挫折教育提升坚毅品质的前提和保障。
一方面,注重营造信任有爱的家庭氛围。首先,父母要适度、理性地关爱孩子,并给予孩子有质量的陪伴和有效的情感交流。使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内在的安全和归属,在遇到困难时才会表现得更加自信。同时,家长不能使用“冷暴力”,包括情感等“软暴力”。其次,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不能包办一切,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一些问题。家长根据实际需要应鼓励孩子勇敢做事,遇到挫折,引导孩子如何分析并加以克服,直到成功。最后,家长可通过适当延迟满足,培养子女的内控力[19]。
       另一方面,家长为学生增加适当的生活挫折,培养其持久耐力和坚韧意志。首先,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独立意识,可在起居、饮食、娱乐等方面进行贯彻。家长不能对孩子过分溺爱,不要包办孩子的穿衣、吃饭等理应独立具备的生活能力。同时,捕捉生活中培养坚毅品质的教育契机,尽可能为孩子创设一些可以磨难的生活情境,让孩子多参加一些体力劳动,如打扫卫生,植树活动等。使得孩子学会自立,能够承受适当的挫折。其次,发掘孩子自身的兴趣,这是激发儿童意志力的有效途径。兴趣的养成过程与意志力的培养是相互促成的。最后,在活动中锤炼学生的坚毅品质。家长可让孩子参加一些徒步旅行、体育竞技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坚毅品质,增强学生的逆商。

参考文献
[1]Duckworth A L,peterson C, Matthews M D, etal.Grit:perseverance and passion for long-term goal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7, 92 (6) :1087-1101.
[2]石转转.“Grit(坚毅)”教育理念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5,(13):32-33.
[3]《坚毅力:青少年告别畏难放弃的行动计划》简介[J].现代教育论丛,2019,(03):2.
[4]Duckworth, A.L., Kirby, T.A., Tsukayama, E.,etal.Deliberate practice Spells Success:Why Grittier CompetitorsTriumph at the National Spelling Bee[J].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2011, 2:174-181.
[5]刘玉敏.坚毅人格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模型[J].上海教育科研,2020(09):18-23.
[6]HILL p L,BURROW A L,BRONK K C.persevering with positivity and purpose:An Examination of purpose Commitment and positive Affect as predictors of Grit[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16,17(1):1-13.
[7] ANGELA LEE DUCKWORTH, PATRICK D.QUINN, Ma ARTIN E.p.Seligman.positive predictor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009,4 (6):540-547.
[8]官群,薛琳,吕婷婷.坚毅和刻意训练与中国大学生英语成就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5,
(12):78-82.
[9]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10]蒋文,蒋奖,杜晓鹏,古典,孙颖.坚毅人格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8,(04):91-96.
[11]胡恒德,刘敏,黄荷,刘权辉,张琰,朱霞.军医大学学员坚毅品质的特点及其积极效应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9,35(23):3268-3272.
[12]杜帅领,朱艳丽.农村中学生坚毅人格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业拖延的完全中介效应[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0,8(01):9-16.
[13]黎晓娜,李晓华,王璇,夏于娟.初中生班级关系对其坚毅品质养成的影响:自我价值感的中介作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01):92-96.
[14]王新.小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18):43-45.
[15]张楠.大学生坚毅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8.
[16]梅海燕,金泠,张果,林丹华.基于脑科学的成长型思维培养: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J].中小学管理,2018,(06):46-49.
[17]翟乡平.成长型思维与坚毅的关系: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动机的多重中介作用[D].鲁东大学,2018.
[18]黎晓娜,何远梅,李晓华,马聪颖.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生坚毅品质养成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1(03):46-50+73.
[19]卿素兰.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坚毅品格[J].中国德育,2012,7(10):56.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