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学科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巧用四招做有“心”教师

 

巧用四招做有“心”教师
相对初中生而言,高中生的心智活动和注意能力大大提高,其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也发展迅速。但因高中的学科特点,他们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故焦虑感增强且情感问题日渐突出,以至于全国时有高中生跳楼自杀等现象发生。作为高中一线教师,我们在惋惜感叹之余,又应该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实施好心理健康教育呢?高中历史学科具有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同时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宽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特点,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信息,通过细致、敏锐的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采取灵活、巧妙的办法,帮助学生妥善地处理心理问题,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谈谈几点浅见,共同做一个有“心”教师。
 
一、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自卑是高中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自卑就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感情,表现为对自己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日本教育家田畸仁经调查研究发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由于缺乏自信心而造成的。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提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首要的任务是消除自卑,建立自信,因为自卑是成功的绊脚石,自信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第一要决。”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找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基本上通过以下两个渠道进行操作:第一,在课堂上表扬学生。比如给差生一个难易适度的问题,如果回答正确,便会借此机会表扬一番。记得一次一个较顽皮的学生把一道简答题在黑板上板演正确,我出其不意的用红粉笔在黑板上写上100分,并满怀激情地说:“你很棒,老师真高兴,继续努力吧。”我注意到这个学生感动万分,眼眶中挂满了泪花。第二,在作业本上写鼓励性的评语。如“你的这一回答很精炼”等。有时短短一句评语,其“效益”也许胜过和学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消除学生焦虑情绪
学习焦虑是高中生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常表现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过分敏感,缺乏自信心。特别是由于学习过程中一些小的失误而产生沮丧、过度焦虑等否定情绪。怕同学议论,怕老师另眼看待他(她)。学生张某平时表现温顺,自制力强,对历史课的学习十分认真,但期中考试的成绩略有下降,她便焦虑不安,试卷讲评结束后,她给了我一张纸条:“今天我看到自己的历史分数,不知有多么伤心,听见旁边的同学在嘲笑我,我觉得十分难过,老师,您对我失去信心了吗?老师,多给我一点鼓励吧。”我看后立即回他一纸条,上面写上批语:“别让失败的恐惧动摇了你对自己的信心,记住,真正的你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该同学看后激动万分,同时向我索回纸条,表示自己要永远珍藏,我对其抱着理解的微笑。老师的微笑,给学生以信心,给学生以勇气。在老师的理解和微笑中,张同学排除了焦虑情绪,促进了心理健康,学习走上了正轨。
 
三、纠正学生异常心理
高中生由于社会、家庭不良的环境以及错误的教育方式,出现了一些常见的心理与行为异常问题。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欺骗父母和老师等。在课堂上,个别学生由于虚荣心太强,因而难免有些弄虚作假的表现,自己明明不会,还装成什么知识都掌握了。凡此种种,如果是经常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应引起重视,视为行为异常问题。因为这是心理不健康的典型表现,长期下去容易导致其成年后的品德不良。我采取的方法是:“个别学生,个别解决,个别对待”。例如我对几个常“克隆”作业和考试作弊的学生,让他们私下在我面前重新背诵或重做类似的题目,一般来说很快就能暴露实情。此时,学生大都会感到自责和内疚,这时我会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内心冲突的瞬间,一方面晓之以理,另一方面当场耐心辅导。这些举措只要长期坚持,成效是比较显著的。
 
四、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目前许多同学自幼娇生惯养,吃苦精神差,独立能力低,但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不负责。例如有的学生自我显示欲望过强,而这种欲望与其本人的实际能力总是有距离,这样形成的反差,常使他们情绪波动,学习成绩不稳定。又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总想抛开常规的答题方式,时刻都想创造一种一鸣惊人的“壮举”,然而由于他的基础知识不过硬,却常常适得其反。如果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就会产生焦虑、颓废的情绪,甚至可能发展到以后在各个方面出现小小的挫折就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增强耐挫意识,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的一生中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遭遇挫折是正常的。要学会耐挫方法,学习和适应遭到反对和不成功,学会接受有益的批评,从学习中增强耐挫能力,在受挫中提高耐挫能力。例如,高三历史的几轮复习是非常枯燥的,而且记忆量较大,有的学生心情会比较烦燥,甚至少数意志薄弱者不想干任何事情。这时,我就说:“这是考验同学们意志力的时候了,若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哪一位同学能够取得成功,就是一个最有毅力的学生。”在学生受挫时,应教育学生在受挫之后,不要一蹶不振,而是要冷静分析受挫的原因,在困境中奋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解题策略,努力将“山重水覆”转化为“柳暗花明”。
 
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增强学生合作是通过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等,从而提高个人学习效果。成功的合作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互动双方都会有知识、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在教学中,我常常建立小组合作模式,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和动手能力差异,深入了解学生,优化小组组合,形成互补型合作团体,充分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个性特长。在遇到困难时,由他们自己合作解决,使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及与他人和谐相处、通力合作的意识,学会在民主的气氛中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学会如何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些好的品质,为日后走上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
 
 
本文作者:黄元罗,现工作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邮编:225800)
联系电话:13651530287,邮箱:huangyuanluo@126.com,QQ:929562685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