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李树
署名方式:李树(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浙江嘉兴314000)
工作单位: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电话:13957327699
详细通讯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邮编:314000
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内应用之后发展起来的全新教育理念,被心理学家定义为“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新课程背景下,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培养具有积极心理素质的孩子,让学生具有学习的原动力,不断地发挥出自己内在的优势、美德、品质,从而积极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在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不喜欢做作业”正是“积极心理品质”对立面的具象表达,学生对做作业的消极或抵触的情绪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由此,积极心理“赋能作业”的设计和落实是具有实践意义的探索。
一、理性审视:积极教育突显单元语用作业的育人功能
积极教育强调知识传授与幸福感培养相结合,不仅教授传统的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如积极情绪、积极关系、参与感和成就感等。旨在通过培育学生的积极心态,构建积极品格,获得学习幸福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提高自我学习效能,在推动作业的“育人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作业“育人功能”的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立场检视作业问题的来龙去脉,调整作业的目的、结构和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所以说,作业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负担和成绩的关键点。纵观现在的英语作业,作业设计的结构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被动式作业导致高耗低效,难以培育积极心态
英语作业的老三样:抄写、默写、背诵,长期高频地出现在作业中,教师经常采用机械重复、形式单一的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知识印象,但偏重于作业数量而忽视作业的质量;作业内容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对语言知识、语法结构的重复、机械记忆以及题海式的粗放训练,给学生以“炒冷饭”的感觉,缺乏新鲜感,只能被动完成。不能很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情绪,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发挥不出来,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能落实到位。
(二)浅层化作业导致知识延拓障碍,难以促成积极投入
新课程新教材中的单元内容具有系统性、关联性、综合性、递进性的特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仍难以走出单课时的视角。作业对标性不强,结构不合理,碎片化现象普遍。浅层化作业形式单一,巩固性抄写的作业比重很大,难以触及知识内涵和理解关联。因此,即使学生完成了作业,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加上课堂教学过程的低效,导致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未见提高,更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语言内容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基于单元视角整体设计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将是小学英语教师面对新形势下的一大挑战。
(三)散点状作业导致语用建构残缺,难以获得积极成就
作业内容之间缺乏系统性与联系性,虽然学生习得的知识很多,但他们的知识结构基本上是“点状散态”的,知识关联结构水平不高,限制了他们语言运用时自由度。因此,我们需构建在小学英语作业中设计“减量”、“提质”、“育人”等技术路线,实现聚零为整,构建“整体习得”的闭环框架,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将完成作业视为“创生作品”,为学生的作业观开辟一个新视角。把作业当“作品”来做,培养一种积极学习、恭敬认真的态度,就会勾连和启动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成就等品格优势培育系统。
二、实践探寻:积极心理赋能单元语用作业的创新落实
在作业“育人功能”价值定位的关照下,积极教育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业的目标定位与学生生活链接、真实情景相关、拓展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优化支持学习过程中的作业结构。同时,新课标理念下作业的有效性体现在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强调作业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服务于课程实施与教学开展以及为教学评价提供反馈中的作用。从逻辑上讲,作业的前置环节是课堂教学,后置环节是考试评价,二者对于作业都会产生深刻影响,牵动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变化,需要整体协调,教学实践应该在统筹三者的基础上进行。
着眼于学生发展,从语用任务出发,基于单元整合,“精准性”反馈语言内化所得,在作业内容上关注整体性和交际性,形式上关注衔接性,活动上关注连贯性;帮助每个孩子平衡充分地经历个性化的学习历程,充分激发积极情绪,促成积极投入,关注作业对于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自主发展能力等积极品格培育的作用,获得积极成就。
(一)创新表现形式,多元交互,启积极“情动”
作业的设计,要建立在“有趣、增效、提质”的基础上。教学中我们提倡在整体化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推行合作交互式的学习活动和交际方式,“交互性”体现了学生完成作业时与知识的互动,主张学生在主题式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运用,找到学教支架点。
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说,促发其更关注学习目标的效度和学习过程的吸引力,突出作业对教学的反馈作用。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说,我们通过跨学科、跨年级的合作型作业,让作业变得有趣、有料、有变化,更受学生欢迎。同时,为每一份作业都设计了“作业设计属性表”(如图1所示),以量化的形式明确作业目标、形式、完成方式及建议完成时间,杜绝无效作业和机械作业。在作业上负担少了,在积极情感的促动下,做作业的能动性就强了。
图1:作业设计属性表(以某学生完成表为例)
(二)依托项目主题,集成组合,激积极“情思”
积极情绪驱动下的单元语用作业设计就是反馈单元目标达成度的行为方式。语用任务有“全程性”的要求,单元作业要“集成性”地体现多种形式的有机组合。以单元作业设计为出发点,对学生学情的把脉、学习层次和能力的差异性进行宏观调控,平衡学习间的差距。从学生主体出发,从整体单元设计到局部作业设计的过程,联系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关注单元整体性、课时递进性的作业设计;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培育作业的“作品观”,有相应的成果展示。
例如,以中秋国庆等节庆为契机,结合单元语用任务,进行了体验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的探索。各年级以学校吉祥物“Mi Bao”为主角,将作业融入“Mi Bao”的衣食住行中,在集成性的长时作业中巩固和运用核心语言。
◆ 绘声绘色·乐演:让学生思维激荡
Story Show作业:契合小朋友乐玩爱演的年龄特色,运用与玩偶对话、与父母合作、皮影戏表演、一人分饰两角等形式,配合丰富的肢体语言,生动的语言模仿,绘声绘色地将教材故事里人物Zoom与Zip的快乐游戏情景再现。
◆ 学科融合·乐联:让学生思维回荡
一年级的主题作业Mi Bao’s bag、Mi Bao’s painting 将场景化身到孩子们的好朋友“米宝”身上,通过整理米宝的书包、完成米宝的画作等形式,把单元认读的核心词句与孩子们热爱的绘画相结合,画一画说一说,融美育于学科教学,唤醒儿童的学习热情,在游戏中自然习得知识。
◆ 联系生活·乐探:让学生思维徜徉
二年级的主题作业My friend请同学们来介绍好朋友“米宝”,运用第一单元所学国家、性别、身份等信息,在情境填空的基础上介绍米宝,将所学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自然生成。三年级的Mi Bao’s classroom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介绍classroom的物品、设施名称以及颜色和位置描述等信息。这是融合了读与写的练习,把单元的核心单词和句型融入在阅读文本中,学生通过读图观察、读懂语篇,看懂信息,把机械枯燥的抄写变成了有趣的探究。以读一读、写一写和画一画的方式,无形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 单元主题·乐拓:让学生思维延展
四年级‘My favourite teacher in the moon’将单元主题What’s he like?和Mid-Autumn Festival相结合,引导同学们在学习人物特征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画一画、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恰逢中秋节和教师节临近这一特有的文化场景,融入相关祝福语的语言知识表达。并把作业当成作品(如图2所示),作为节日贺卡送给老师,学以致用,有效拓展。主题作业Happy National Day是在同学们学习了My week的相关内容之后,引导他们结合生活实际,用文字或简笔画的方式,记录国庆七天的date, day, weather and activities(如图3所示),并选择其中的一天,仿照例子,创编一段歌谣。新旧知识的融合,多种形式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作业体验。
图2:单元语用任务作业示例一(学生作品My favourite teacher in the moon)
图3:单元语用任务作业示例二(以某学生完成表为例)
(三)着眼育人发展,精准内化,生积极“情智”
教师需要认真做好教材解读研讨,从单元语用任务(如表1所示)出发设计作业做好教材梳理。在具体实践中,聚焦有趣有料,也具有挑战性的单元语用作业,通过任务的达成,培养学生的学习美德和积极品质,使学生更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并能够更好地管理情绪和人际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坚毅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英语单元作业设计时,要始终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实现当前的教学目标,更要深远地看向未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未来社会主人公。
表1:基于教材主题的单元语用任务(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各单元为例)
单元主题 | 单元语用任务 |
Unit1 My classroom | 在真实的语境中描述自己的classroom;能用至少5句话描述自己classroom里物品的颜色和位置,内容清晰,表达合理。 |
Unit2 My schoolbag | 以“失物招领处”为情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schoolbag的颜色、外形特征,以及书包里的教科书名称和其它物件,内容清晰,表达合理。 |
Unit3 My friends | 在向他人介绍自己好朋友,对好友的性格、外貌特征及衣着打扮进行描述。关注跨文化交流的习惯,关注语音语调准确,语句表达流利。 |
Unit4 My home | 在家居生活的单元语境中,描述家里的居室及相关设施,逻辑清晰,表达完善;或根据实际居室内物品摆放的位置,进行多次话轮的问答询问。 |
Unit5 Dinner’s ready | 了解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关注科学饮食;能用至少3个话轮与同伴交流分享用餐意愿和建议,语音语调准确,语句表达流利。 |
Unit6 Meet my family! | 询问朋友的或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情况。结合实际用至少5句话描述自己家人,表达对家人的爱;初步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以及为家人职业自豪的情感。 |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促进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这表明,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外语,仅仅掌握发音、词汇和语法等这些散点、碎片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要理解语言表达的各种关系:如语句的得体表达、说话人意图、合理推测等,综合地、系统地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来应对来自真实生活情境的问题。
三、观察思考:积极行动助力单元语用作业的结构设计
作业是教育的一部分,不只是“巩固知识”的工具,不只是服务于单一的智育需要。而积极教育的教育目标就是构建一个让学生在知识和德育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性化教育体系。具体来说,积极的品格培养指向树立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心,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社交技能,让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适应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环境之下的需求。
(一)突显单元语用作业的积极功能
如果把英语课堂教学视为一个“闭环的”圆形整体,其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如图4所示)。在整体教学中,“作业”是整个学习历程的一个相关要素(如图5所示),作业不是悬空的,是落实教学关键要素(内容、 目标、语用、话题)的载体,关联着目标的要求、语用的任务、话题的情境、内容的语言、过程的活动、板书的框架、评价的目的。同时,在课堂教学的整体过程中都在渗透文化素养与积极情感。
图4: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素 图5:英语学科教学的相关要素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培养积极情感、品格特质和环境机构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动机是驱动学生持续学习和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作业数量与难度要符合儿童生理认知规律,在与生活的连接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启动积极情感; 其次,衡量作业合理与否的根本标准在于作业能否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促成积极投入;第三,作业是整个学习历程的一部分。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作业是课程和教学的自然延伸,能促进学生学习在更高层面上的习得和内化,不能异化为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机械重复,而是指向积极成就的获得。
(二)明晰单元语用作业的结构流程
作业中的结构化内容指的是在设计和实施作业时,将作业的目标、内容、进程、评价方式等系统化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增强作业的结构性和关联性。这种结构化设计有助于避免作业内容的重复和零碎,提高作业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所以说,单元语用作业设计要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为目标,通过不同类型和梯度的作业落实核心素养。一般来讲,英语教学中的“语用”涉及两个概念:意义(meaning)和语境(context),是指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使用时,体现出来的整体具化的意义。通过基本流程(如图6所示),把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任务,达成积极主动,真实有效的输出。
图6:小学英语单元语用作业的基本流程
积极驱动的“语用任务”既是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单元学习评价的载体,通过“语用任务”的全程导向、教学资源的多元支持带动学生语用体验的学习过程。积极驱动的单元语用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中,在做任务中注意倾听、乐于交流、大胆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学会反思和评价进展,调整学习方式;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发展英语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三)构建单元语用作业的统筹体系
如果说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那么作业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解决“如何学得更好”的问题,考试评价则主要解决“学得怎么样”等问题。其中作业是链接教学、评价的重要桥梁,也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评价质量的重要支点。英语作业该怎样做“减法”?哪些核心要素不能丢?如何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保障教学质量又兼顾学科融合的平衡?这些问题都需要聚智聚能、实践中思考,需要学校、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多层级地进行作业统筹:从整合与结构化的视角减量增效、优化结构,形成高质量、校本化的作业体系:
1. 建立同一年级跨学科的作业体系
作业体系可以打破学科间的界限,用领域化的思维,设计跨学科学习的作业。不同学科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知识横向迁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看到知识在生活世界的运作和勾连,从而建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建立间接与直接经验的连贯与整合。
2. 建立不同年级同学科的作业体系
作业体系可以打破知识与真实世界的界限,改变当前作业形式单一、割裂知识关联及与生活关联的状况。我们探索了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线上线下融合性作业等。相关理论也证明,打破年龄界限的学习更加符合人性和经验增长的规律。
3. 建立合作式评价的作业体系
作业体系可以打破师生、生生间的界限,明确“主体”是学生,让学生主导作业过程,形成合作作业的机制。现在的作业是教师布置、批改、讲评,工作量大,效果却不佳。真正的作业是为自己而做,起点是学生反思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渴望。
(1)师生合作,翻转课堂。让学生提炼需要巩固和应用的问题,经教师评估后,成为个性化作业。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判和学情基础,分层列出作业菜单,供学生选择。
(2)生生合作,同频对话。不同层次的学生彼此支持,在自己的起点上获得进步,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和同理心。生生合作还可以跨越年级,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后,学生互批,教师进行指导。学生主导差整个作业过程,并体会到过程的快乐和完成后的满足感。把作业视为自己的“作品”,会更认真、仔细和自信;从作品的角度来看,就不会以“成败”评价作业,而是个性化的角度来欣赏“作品”。
由此可见,如果高耗低效,作业就是学业负担;如果积极高效,作业就是锦上添花。减负,关键在于作业的有趣、提质和增效。所以在单元语用作业的结构设计中,要渗透积极品质的培育,更要借力积极品质助推作业设计的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实现“教-学-评”一体和“学习经历”的价值最大化。 同时,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自身专业素质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在研究中探求“用质量换时间”,在教学目标、语用、话题、内容的上位引领下促进课堂增效,探索作业提质,促进作业设计的蝶变跃升。以优化作业结构为“小切口”,促学生素养发展之“大变革”。
参考文献
1.雷玲.名师作业设计新思维[M].2017.1
2.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树. 2014. 嵌入式听说设计在三年级语音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9)23-28
4.任俊.2022. 积极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R].新华社,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