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心理茶坊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每个孩子都值得一百分

每个孩子都值得一百分
林青青
(深圳市龙岗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知新学校 518100)

关键词:“废物”、标签、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废物。”如果你听到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
这句话其实来自于一节心理课上,我问学生“视频中的两种思维方式分别有什么影响?”在看视频过程中,我观察到男生小许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后座嬉笑,所以让他回答。他一站起来,就说“我不知道,我是个废物”。我试着引导他,问他视频的关键词是什么。小许反而抬头挺胸提高了声音,再次说“我是一个废物”。与此同时,周围也响起了几个男生的声音“对,我们都是废物。”
听到此起彼伏的“废物”的时候,我下意识的反应很生气,他们这样哗众取宠是不是在挑衅我?然而学心理的本能告诉我,等一等,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突然这样?
其实作为老师的我,也有过不少觉得自己有点废物的时候。比如有的班级过于活跃,因为管不住纪律每次走进教室都要做一番心理建设的时候;比如看到很多老师把各种创意融入心理课,自己却什么都不会的时候;比如在孩子们那些灵光出现的时候,却因为自己的经验不足没有抓住的时候。那么,又是什么让我觉得这个废物好像还有点用呢?
这学期的一个晚上,我突然接到一个学生的电话,说自己心情不好。他说了很多,关于朋友的、家庭的、成绩的,这些事情加起来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第一次接到这样的电话,评估后我还很庆幸不是危机,我试着去共情安慰他,帮助他看到自己身上的资源。大概40分钟后,他说感觉好了一些。第二天我收到了他的信息说,“谢谢你会认真听我讲话,谢谢你在乎我的感受,如果你没理我可能就出事了。”那一刻我在后怕的同时才突然意识到,有时成人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但对身处动荡时期的青少年来说,也许就是很大的事。这时候他人的支持与肯定,就是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力量。
特鲁多医生有句经典的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虽然还是有觉得自己废物的时刻,但是也是那一个个有时治愈的瞬间,让我觉得,好像自己还不错。
没有孩子从出生起就觉得自己是个废物。回到刚才的课堂上,我意识到戏谑背后,也许是听过许多这样的批评带来的无奈。我问他们,“可能每个人都失败的时候,但你们真的觉得自己是废物吗?这个声音来自哪里?我相信当你们听到别人这么评价你的时候,心里肯定是不开心的,所以你们觉得这样的说法合理吗?我看到有人在摇头,那么你们为什么要把别人给你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呢?”
这时候有同学开始说,他才不是废物,他篮球打得很好,唱歌也很好。其他同学开始附和。于是我说,“那些说自己废物的同学,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只是自己没有看到。小许也是,他能够站起来,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佩服。”这时候,小许也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相信至少这节课,他不会再说自己废物了。
上学期期末,我围绕自我探索出了一张试卷。我希望孩子们可以放大那些快乐的、成功的时候,学会感谢自己,学会好好爱自己。最后一题是给自己这份试卷打分,我欣喜的看到很多学生给了自己满分。当然最后我也给了他们这个分数。因为我知道这里面很多人可能从小到大都没有得过100分,但,我相信你们值得这样的分数。

 

 

 

作者信息:
林青青
通讯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知新学校
电话:18816930332
邮箱:islinqq077@163.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