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给学生上价值澄清的课时,很多都选择了快乐和自由。原因是人是为了自己而活,如果活着不快乐,人生何来意义?追求再多的名利金钱无非也是为了使自己快乐。也许这是最走心的答案,人生的意义是快乐,这无可厚非,常言道:“悦人先悦己”,“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人”。
什么是快乐?难道真的是做自己喜欢的做并且给自己带来愉悦的事情那么简单吗?曾问过学生有哪些兴趣时,大多数的回答是看电影、听音乐、打游戏等一些让他们放松快乐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我也有相似经历,但渐渐发现,这些并不能使自己真正快乐起来,反倒有种失落。直到有幸阅读到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所写的《真实的幸福》,我才明白,原来是我们混淆了愉悦与满意。愉悦有很强的感官和情绪特点,纯粹是感官上的满足和快乐,不需要经过思考,而满意则是做了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而带来的感觉,它不一定像愉悦那样有很强的感官满足与快乐,但它对人的成长是有正向推动力的,而愉悦则仅是停留在生理层面的满足。
随着手机、电竞等电子产品的盛行以及五花八门的打着“放松、快乐”旗号的休闲方式泛滥,我们都渐渐地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因为简便快捷,不需要付出太多精力就可以让自己暂时远离现实的烦恼,这种投入和产出从短时间来说均是人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但时间越长,那么可能会涣散人的精神意志,玩物丧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今抑郁症成为了高发疾病之一,与这些愉悦不无关系。马丁·塞利格曼在书中提出,治疗抑郁症的强有力的方法就是想办法增加他们的满意,同时减少他们对愉悦的追求。抑郁症患者大多是为了逃离客观现实,本质是为了避免失败而使心理与现实产生冲突,所以要使一个人真正快乐的前提是:引导其学会生存于现实社会中,订立目标,关注当下,把避免失败转向对成功的期待,专注投入并有掌控感和责任感,不强调生理上的愉悦。每个人自身都拥有自愈能力,挖掘自身优势并充分运用与生活实践中,如果可以做到这些,相信离真正的快乐就不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