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心理茶坊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别把孩子的霸道当智慧

   霸道,是一个贬义词,形容人做事专横。尤其是在礼仪之邦的中国,讲究尊老爱幼,谦让随和,形容俊男我们会用温良俭让、济济彬彬等词语,形容淑女我们则会用钟灵毓秀、兰质蕙心等词,我们绝不会用霸道来形容对一个人的欣赏和赞美。

但是现如今,霸道却成了评价一个孩子是否智慧的关键词汇。我们总能听到家长评价自己的孩子:“这孩子厉害,不吃亏!”“这孩子就是个大王,别的孩子看到都要怕。” 别人爱用这些话来奉承家长,家长也非常为自己孩子的霸道而沾沾自喜。当然,有的家长并没有那么明显,他/她自己本人也并没有把孩子养得霸道的想法,但实际中却也在促成孩子霸道的养成。

我有一个朋友,几年前做了妈妈,生了一个宝贝女儿。有一次聊天过程中,她问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女儿好好吃饭。她说:“家里没人治得了我的女儿,现在的小孩太聪明了,她的奶奶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比如说我的女儿一定要边看电视边吃饭,否则就不吃饭,她的奶奶怎么说都不听,没办法只能妥协。这个还不止,送去托儿所,托儿所的老师也被我女儿治得服服帖帖的,我女儿要玩什么的话,老师也没办法,不然就闹。现在唯一的,就是稍微怕我,所以还能听得进去一点。”大家听了会有什么感觉?这个孩子有问题吗?孩子当然有问题,孩子已经学会了霸道、威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更多的问题在家长和老师。一个成年人,会真的怕小孩,拿小孩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那个孩子会害怕自己的母亲呢,难道只是因为她是她的妈妈吗?其实,是因为他们不觉得孩子霸道是个问题,甚至还认为这是因为孩子厉害、机智,他们允许孩子这样的行为,他们只认为孩子不吃饭、哭闹才是个问题。结果让孩子尝到霸道的甜头,不断强化孩子霸道的行为。

为什么那么多家长都在有意无意地促进孩子霸道的养成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负。现在六个人守着一个小孩,孩子成了大家的宝,家长唯恐自己的小孩受到了欺负,尤其是曾经接触过暴力的家长,深感曾经的懦弱对自己带来的伤害,所以立志要让自己的孩子摆脱这些痛苦。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太老实就会吃亏,吃亏就意味着受到伤害,总是吃亏就无法适应激烈的社会环境,因此很多父母都在教孩子不吃亏的方法。曾经看到网上有一个论题:“孩子在校受欺负了,该不该打回去?”我看到很多家长都回复必须教孩子狠狠地打回去。我还看到评论中很多指责老师的批评就是和稀泥行为,因为这个并没有对打人的孩子造成什么影响。作为受害者的孩子,也认为只有老师帮他们狠狠出一口气,那才可以原谅对方。作为家长和老师,肯定都不希望孩子受到欺负,但是这个问题,仅仅是打回去就可以解决的吗?对于那种欺软怕硬的孩子,可能可以起到效果,前提是你的力气也足够,但这样也造成了另一个受欺负的孩子,而你可能就成为了另一个施暴者。而且这样还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孩子会变得斤斤计较,他/她不容许自己受到任何伤害。还有很多家长更喜欢带着孩子找老师要说法,一定要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否则就采取更为激烈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前段时间,瑞安隆山实验小学发生了一起家长伤人事件,因为男孩打伤了女孩的眼睛,女孩的家长务必要求男孩当着全班的面做检讨,但老师认为这样可能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就采取了点名批评的方式,结果女孩的家长直接去学校在厕所里杀死了男孩。

事实上,孩子之间发生小打小闹是很正常的,正如我们小时候,总是会出现打打闹闹过来的现象,但是马上又会和好如初,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学会与人交往的正确方式,孩子的世界并没有大人想得那般复杂。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养成一个霸道的孩子,而是教导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懂礼貌、有素质、有涵养的人,同时懂得保护自己。家长担心孩子吃亏是正常的,但如果从来不遭受挫折困难,家长总是提前帮孩子解决问题,那么当有一天孩子遇到的问题超过家长的承受能力的时候,那又该如何?

因此别把孩子的霸道当智慧,而是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各种可能,你只要站在那里,让孩子知道他需要的时候,你会伸出援手,这样就可以了。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