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本剧灵感源自网络流行词“电子父母”,该词代指短视频中通过情感支持、倾听共情与正向语言沟通构建的虚拟父母形象,是一种理想化的家庭互动模式。在面对家庭教育中的高要求与亲子交流的隔阂时,短视频中的理想父母形象为青少年提供了现实中可能缺失的鼓励和共情,让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中的需求和期待。因此本剧旨在唤醒家庭教育中的双向反思:一方面引导家长学习倾听与共情,建立健康的亲子互动模式;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主动表达情感,打破沉默,寻求支持,从而让双方共同意识到家庭教育的改变需要双方的努力和成长的勇气。
【剧情简介】
小学生开心因考试失利遭到父母责骂,逐渐封闭内心,转而依赖短视频中的“电子父母”获取情感慰藉。在内心世界的挣扎中,“黑衣人”不断扯断象征着与传统父母情感连接的“线”,并将情感连接转向电子父母的包容与鼓励。现实中,父母偶然发现电子父母的对话,开始笨拙地模仿其沟通方式,最终尝试改变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开心也开始主动地改变并敞开心扉。本剧通过虚实交织的场景,探讨家庭教育中的情感的忽视与支持,传递“改变需要双方努力”的成长主题。
【主要人物】
开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敏感内向,因父母的高压教育而自卑,内心极度渴望被理解。开学后,学习的压力和父母给予的负担让他有些喘不过气,于是他开始沉迷刷短视频,在电子爸妈的视频里寻找慰藉,暂时忘却现实中的烦恼。
开心爸爸:传统型父亲,严厉急躁,习惯用否定式语言,内心深爱孩子但缺乏沟通技巧。
开心妈妈:焦虑型母亲,过度关注成绩,常以“为你好”施压,逐渐意识到教育方式的问题。
电子爸爸:短视频《养宝日常》中的爸爸形象,理性温和,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与独立性,擅长用鼓励性语言化解压力
电子妈妈:短视频《养宝日常》中的妈妈形象,情感细腻,侧重倾听与共情,通过具体行动支持孩子始终传递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黑衣人:开心内心世界的具象化角色,揭示了他内在冲突、矛盾与成长的过程。
【心理剧技术】
替身技术、镜像技术、束绳技术、对白、留白
第一幕:现实的裂痕
场景:在家中
道具:手机、沙发、一套桌椅、短视频框架、点赞贴纸
(开心低着头拿着刚刚考试的卷子,慢吞吞地走着)
(父母坐在沙发上交谈着)
开心妈妈:听说孩子今天期中成绩出来了,不知道怎么样。
开心爸爸(边刷手机边说):放心吧,咱孩子肯定没有问题。
开心妈妈:放心,放什么心,都说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现在才小学,还得看以后,所以现在得抓紧了,不能在小学就掉了队。
(此时开心低着头走到父母旁边)【音效:开门声】
开心妈妈:开心回来了,考试成绩怎么样呀?
开心:妈妈,这成绩还没出来(把手上得试卷藏在身后),哦,对了,我跟你说......
开心爸爸(生气道):藏什么藏,都看到,拿出来!
开心妈妈(冲过去把卷子拿过来,边摊开卷子边说):是不是没考好,作业不认真做,都叫你不要天天玩,不考砸才怪。
(妈妈摊开卷子,上面大写着一个B)
开心妈妈(大怒,把卷子扔给开心爸爸):你看看,你看看,不知道他怎么考的!
(开心的头越来越低,抽泣着)
开心爸爸:哭什么哭,就知道哭,以后有什么出息,一点用都没有,真丢人!(拿起卷子向开心砸去)
(开心捡起卷子,低着头走进自己的房间)【音效:关门声】
开心爸爸:还学会摔门了,不知道跟谁学的,学习学不好,脾气还大。(转头继续刷着手机)
(开心趴在书桌上,拿起手机,刷起了短视频)【音效:短视频前音】
【短视频中的内容】
电子爸爸:宝贝回来了,今天上学感觉如何呀?
电子妈妈:噫,宝贝怎么低着头呀,不开心吗?遇到什么事情了吗?
电子爸爸:来,到爸妈这来,和爸妈说说。(展开双臂)
电子妈妈:没关系的,爸爸妈妈都在的。
(开心呜呜地哭了起来)
(黑衣人从旁边走出来,并为短视频点赞【贴上点赞贴纸】,然后站在开心身后)
第二幕:线的拉扯
场景:开心的内心世界
道具:线、短视频框架、心形灯(大)
(开心身上连着很多线,手捧着心,少量的线在电子父母手中,大量的线在开心爸妈手中)
开心妈妈:你作业做完了吗?快去写作业!
(黑衣人出现,扯掉一根开心妈妈手上的线)【音效:布料撕裂】
电子妈妈:今天作业完成得如何?遇到了一道难题呀,没关系的,需要妈妈的时候可以跟妈妈说哦。
(黑衣人将扯掉的放在电子妈妈手上)
开心爸爸:跟同事孩子比,你真让我丢人!
(黑衣人扯掉一根开心爸爸手上的线)【音效:布料撕裂】
电子爸爸:你有你自己的特点,你是爸爸妈妈独一无二的宝贝,你不用和任何人比,做你自己就是最棒的!
(黑衣人将扯掉的放在电子爸爸手上)
开心妈妈:闭嘴,你别说话!
(黑衣人扯掉一根开心妈妈手上的线)【音效:布料撕裂】
电子妈妈:爸爸妈妈很好奇宝贝为什么会这样想,你愿意和妈妈爸爸说说吗?
(黑衣人将扯掉的放在电子妈妈手上)【音效:电流声】
开心爸爸:你怎么总是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黑衣人扯掉一根开心爸爸手上的线)
电子爸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遇到困难没关系,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黑衣人将扯掉的放在电子爸爸手上)【音效:电流声、弱心跳声】
开心父母:我怎么会生出你呢?
(黑衣人扯掉一根开心爸妈手上的线)【音效:布料撕裂、强心跳声】
电子父母: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爱你,你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人!
(黑衣人将扯掉的放在电子父母手上)【音效:电流声、弱心跳声】
(全程:开心慢慢用手藏住了自己的心,不再让它透出光亮)
【黑灯】
【画外音】开心妈妈:开心爸爸,孩子最近怎么不爱说话了,他怎么了?
图1 剧照1
第三幕:沉默的父母
场景:在家中
道具:水果、盘子、手机、沙发、一套桌椅
(开心爸爸坐在沙发上,开心关着门刷着手机)
(开心妈妈把手里刚洗好的果盘,推给爸爸,让爸爸把果盘给开心送过去)
(开心爸爸刷着手机拒绝了几次,最后看了眼妈妈,有点无奈地拿着果盘走到了开心门前,直接推开了门)
(开心被吓了一跳,手机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开心慌忙地捡了起来)
开心爸爸(生气地伸手抢过开心的手机):你不是在学习吗?怎么在玩手机!
开心爸爸:爸爸妈妈为了你天天起早贪黑地上班工作,不是让你玩手机的,是让你好好学习的!你看看你都在看什么。
(开心倔强地和爸爸争抢,红着眼眶死死地盯住开心爸爸)
(开心爸爸打开手机看到了短视频界面)
【手机中的声音】
电子妈妈:亲爱的宝贝,我们知道你有时候会感到累,放松一下是可以的,但要把握好时间,不要让玩手机影响了学习。
电子爸爸:如果你在学习上有任何困难,都可以跟我们说,我们会尽力帮助你。爸爸妈妈一直都在这里支持你。
(开心爸爸停了下来,看了看手机,又看了看开心)
(开心扭头趴在桌子上呜呜地哭出了声)
(开心爸爸想伸手安慰孩子,但叹了口气,又把手伸回来了,然后低着头慢慢地走出了开心房间,重重地坐在沙发上)
(开心妈妈走过来,一脸疑惑地看着开心爸爸,爸爸指了指手机,开心妈妈坐到开心爸爸旁边拿起手机看了起来)
第四幕:笨拙的拥抱
场景:开心的内心世界
道具:一个心形灯(大)、两个心形灯(小)、两个短视频框架、线
(开心爸爸妈妈分别站在两个框架前,框架对面是电子爸爸、妈妈)
(开心抱着心灯坐在最前方,身上缠着很多线)
(开心爸爸和妈妈僵硬地重复着电子父母的语言和动作)
电子爸爸(手捧灯递出):不想当医生,老师呀,当然可以了,爸爸希望你能找到你自己想做的事情,爸爸会一直支持你的
开心爸爸:不想、不想当医生、老师?不行不行,哎,不对(低着头摇头,停顿了一会)
开心爸爸(低头轻声说):当然可以了,爸爸希望你能找到你自己想做的事情,爸爸会一直支持你的
电子爸爸(手捧灯递出):逼着你学习,爸爸给了你很大压力,宝贝,实在抱歉(拥抱状)
开心爸爸:逼着你学习,爸爸给了你很大压力,开心,实在抱歉(抬头,拥抱)
(电子爸爸将灯递给爸爸,爸爸拿着灯,和电子爸爸一起望向了妈妈们的方向)
电子妈妈(手捧灯递出):哎呀,我们家宝贝放学回家怎么没有精神,来,妈妈给你做好吃的(颠勺状)
开心妈妈:哎哎哎,哎呀!我家宝贝放学回家怎么没有精神,来,妈妈,妈妈给你做好吃的(有点试探、犹豫和不确定)
电子妈妈(手捧灯递出):不管怎样,妈妈都爱你,你是最棒的。(微笑)
开心妈妈:不管怎样,妈妈都爱你,你是最棒的。(微笑)
(电子妈妈将灯递给爸爸,妈妈拿着灯,和电子妈妈一起望向了爸爸们的方向)
【黑灯】
图2 剧照2
第五幕:新生的线
场景:开心的内心世界
道具:线、短视频框架、心形灯(大)
(开心抱着腿坐在地上,身上连着许多线,一些连着电子父母,一些连着开心爸妈,旁边站着黑衣人)
(父母们都背对着开心)
黑衣人:你看看他们装得可真像呀!
开心:是吗,装得真好呀
黑衣人:这都是骗小孩的,过不了几天他们肯定又会变回来的。
开心:是吗,他们还会变回来吗?我倒是希望他们能一直骗我。
(开心站起来,拖着线,面向观众)
开心:你说他们会改变吗?
(开心转头慢慢走向幕后)
黑衣人:谁知道呢?(低头捡起线,往开心父母的方向走去,开心父母转头望向开心)
图3 剧照3
【画外音】
开心爸爸(低声):我觉得这样做有点怪怪的。
开心妈妈(低声回应):是啊,但我们应该试试新的方法。
开心爸爸:嗯,我们得慢慢来,习惯不是一天就能改过来的。
开心妈妈:没错,我们得一步步来,先试着模仿,然后再找到到适合我们的方式。【音效:开门声】欸欸欸,开心回来了,来,妈妈抱抱!
开心:妈妈!我给你说,我今天在学校......
全体人员上台谢幕
【创作感悟】
本剧以高压家庭中的青少年及其父母为核心受众,试图为那些在现实与虚拟世界间撕裂的沉默架起对话的桥梁。此外,“电子父母”的走红不是偶然,它恰恰揭示了青少年对家庭情感支持的渴求与逃避。当现实中的否定式语言如利刃般割裂亲子关系时,短视频中的支持、包容的话语便成了填补情感空洞的急救绷带。这种代偿机制既是青少年的自救,也是对家庭教育的无声控诉。
本剧刻意将传统父母的“丢人”“闭嘴”与电子父母的“独一无二”“我们爱你”进行语言对比,试图解构家庭教育中的话语暴力。否定式教育或许源于爱,却因缺乏共情与倾听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剧中的彩绳具象化了亲子情感连接的断裂和重建,当观众看到黑衣人生生扯断亲子之线时,那种布料撕裂的痛感,或许比千场家庭教育讲座更能刺痛人心。
剧中父母笨拙模仿电子父母的桥段,恰恰是家庭教育突破的方向——当父母承认“我们需要改变”时,家庭才能真正走向双向成长。这种觉醒并非一蹴而就,正如剧中父母从生硬复述到主动拥抱的转变,教育模式的更新需要自我觉察的勇气与反复练习的耐心。因此,在这里,没有完美的父母与孩子,只有愿意为彼此放下手机、笨拙拥抱、接纳改变的平凡灵魂。或许改变正如剧中“新生的线”,脆弱却坚韧,需要双方在黑暗中摸索,在试错中续接,而这也正是家庭最真实的成长图景
录制的视频链接(媒体链接粘贴不上去):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我的电子父母.mp4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7qvZj2KnFvUW-uBlGWYNNg 提取码: 2xhf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7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