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余幸福感关系的调查与研究
韩毅 陈晓新
【摘 要】为深入高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作提供依据,故实施本调查了解中山市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调查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初中学生生活感受调查》,对中山市各级各类初中学校1623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50.34%的初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明显的比男生差,九年级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恐惧倾向等因子上的心理健康表现都不如七八年级,但总体而言,三个年级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幸福感与MHT所有因子间都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主观幸福感调查中,不同年级在学业成就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总分上年级无差异。冲动倾向和孤独倾向因子能有效地预测学生的幸福感。研究给出以下建议:正确使用和提升专职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适用学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三预工作体系,加大重视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力度研发和开展改善学生冲动和孤独因子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心理健康,幸福感,调查研究
一、前言
中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上世纪 9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初中学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模式,并有相应的课程、精品课程、微课程、讲座、活动类别等具体体系。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山市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上的作用,通过最新的全市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有效的助力包括初中学段的心育工作的开展和建设,如今,中山市在发展上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黄金机遇,而且,中山市的整体办学、教师和学生都有新的动态和变化,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初中学段全市学生心理健康具体各种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了解在生活更好的今天,学生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情况的关系,本研究对中山市各级各类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一)确立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中山市初中学校1603名学生为被试。其中,被试取样于六所公民办初中(一所市直属、两所市区区属、两所镇属、一所民办)。每所学校随机抽取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各两个班级。共有1623位学生参与测试,经筛选,有效的数据是1603份。本次研究被试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本研究样本学生的分布情况
人口变量 |
性别 |
|
年级 |
|
||
男 |
女 |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
人数 |
894 |
709 |
|
555 |
543 |
505 |
总人数 |
1603 |
|
1603 |
(二)研究工具
1.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
2.初中生生活感受问卷
采用梁剑玲、张均华等编制的《初中学生生活感受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学生幸福感水平的工具【1】。该问卷由5个因子组成,专适用于初中学校学生。这5个因子分别是家庭幸福、同伴支持、教师支持、学业成就和生活自主,包括总评价题项,共有25道题目。在本研究中,总得分和各个因子的α系数介于0.82-0.93之间,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三)数据收集
在本研究中,全部主试由专业心理教师担任,取样过程严格按照测验的实施程序和规则来进行,学生利用“心理管理系统”平台,通过电脑操作独立完成。测试完成后,数据统一由主试导出并整理。
(四)统计方法
以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皮尔逊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差异比较。其中,在心理健康测试中,各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如在8分以上,表明被试在该项内容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适应不良,作出“异常”处理;如总标准分在65分及以上,说明该被试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情绪状况总体上不良,有一定的适应障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山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表2中山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异常项目 |
正常 |
一项异常 |
两项异常 |
三项异常 |
四项以上异常 |
至少一项异常 |
总体 |
检出数 |
796 |
275 |
182 |
111 |
239 |
807 |
165 |
百分比 |
49.66% |
17.16% |
11.35% |
6.92% |
14.91% |
50.34% |
10.29% |
表2结果显示,没有异常状态的学生占被调查总体的49.66%,也就是说近一半的被试是完全心理状态良好的,较2010年的全市调查数据【2】提升了3.35%。这同时也表明,50.34%的被试在不同因子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从个体异常因子的项目上看,只有一项异常的比例最高,占比17.16%,其次两项异常的比例居第三位,占比11.35%,三项异常的,占比6.92%,随着异常项目的增加,异常的检出率依次递减,而四项以上,即四至八项异常的累计比例,占比14.91%,需要重视。
表3 中山市初中生在MHT各因子上的异常检出率
因子 |
学习 焦虑 |
人际 焦虑 |
孤独 倾向 |
自责 倾向 |
过敏 倾向 |
身体 症状 |
恐怖 倾向 |
冲动 倾向 |
总体 |
检出数 |
245 |
281 |
151 |
382 |
259 |
350 |
326 |
275 |
165 |
检出率 |
15.28% |
17.53% |
9.42% |
23.83% |
16.16% |
21.83% |
20.34% |
17.16% |
10.29% |
排序 |
7 |
4 |
8 |
1 |
6 |
2 |
3 |
5 |
|
在具体因子方面,异常检出率介于9.42-23.83%之间,由高到低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人际焦虑(见表3)。其中,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异常突出,超过20%的学生出现这三个因子的症状。MHT总分超出正常水平的学生占被调查总体10.29%,反映出这部分群体心理健康方面困扰较为显著、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障碍。较2010年全市测查,总体比例从1.75%上升至10.29%,显示出总体心理问题的学生十年间明显增加。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两个因子占比,较2010年全市测查数据有下降,尤其是学习焦虑检出率下降了27.98%;其余因子都较2010年全市测查数据有所上升【3】,尤其是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自责倾向、人际焦虑和身体症状。
(二)中山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比较
表4 不同性别初中生在MHT各因子上的异常检出率
|
|
学习 焦虑 |
人际焦虑 |
孤独倾向 |
自责倾向 |
过敏倾向 |
最新期刊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