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生涯教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生涯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生涯教育实践路径探究—以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为例

生涯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生涯教育实践路径探究
——以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为例
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  谭焙垚
【摘要】
本文以生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为例,探讨了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路径。通过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求真”文化特色的生涯教育体系,设计了生涯通识课程、生涯体验课程、生涯拓展课程和生涯研究课程等多种形式,将生涯建构主义理论融入教学实践。该体系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和反思应用,旨在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自我认知水平和外部探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且个性化发展。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生涯建构主义;高中生涯教育;实践路径;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就业形势变化的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生涯课程也在全国的高中范围得到广泛实施和推广,不少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涯教育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家校社之间相互配合,学生在校内进行生涯相关的理论学习,校外进行职业体验、职业实践,着力打造立体、多元的生涯生态环境[1]。然而,当前高中生涯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涯课程目标缺乏科学性系统化、课程内容单一且脱离实际、学生参与度低、理论与实践脱节、社会配合度不高、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指导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为例,基于生涯建构主义理论,探索高中生涯教育的校本实践路径,旨在解决当前高中生涯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与高中生涯教育
生涯发展理论最早源于美国,经历了静态的"人---职匹配"理论和动态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两个阶段,最终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整合静态匹配理论和动态发展理论发展为"生涯建构"理论[1]。生涯建构主义认为生涯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个体通过与环境互动,不断主动建构和重构自己的生涯认知和规划。生涯建构主义强调个体的主体性、情境性、发展性、互动性和社会性,核心是提升个体的生涯适应力。我校的"求真"学校文化强调追求真理、勇于探索,这与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高度契合。学校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中生涯教育是指在高中阶段,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职业世界、培养生涯规划能力的教育过程。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选择奠定基础。高中生涯教育的内容包括自我认知、职业探索、决策能力培养、生涯管理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涯态度和价值观。生涯教育课程是学校为促进学生生涯教育的发展而开设的课程。本文理解生涯教育课程是站在“大课程”的角度,凡是学校开展的有利于生涯发展和提高生涯适应力的教育活动都认为是生涯教育课程,包括生涯通识课程、生涯体验课程、生涯拓展课程和生涯研究课程。
二、生涯建构主义视角下高中生涯教育的基本特征
生涯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生涯教育应具备学生主体性、情境真实性、社会参与性、学习互动性和多元评价性。强调个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通过主动探索、体验和反思来建构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习是情境化的,知识是在特定情境中建构的,脱离情境的知识难以理解和应用,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情境,强化学生的体验感,促进知识的建构和应用。学习是社会性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交流,共同建构知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三、生涯建构主义视角下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路径
在生涯建构主义视角下,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路径以课程体系构建为核心,形成制度化系统化的校本生涯教育范式。首先,基于生涯建构主义理论,构建包括生涯通识课程、生涯体验课程、生涯拓展课程和生涯研究课程在内的多元化课程体系,旨在通过真实情境、问题导向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生涯知识。其次,实施策略上,采用"六真"课程设计和"六环六真六动"生涯课堂教学策略、生涯导师制和多元评价体系,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支持系统方面,挖掘校内资源,如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活动设计和校内生涯导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整合校外资源,如家校协同、校校联动、校友加持以及校社合力,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在学校特色方面,通过校友故事传承、"求真"校训融入、传统课程结合、学校精神融入和文化符号运用等方式,从而实现理论融合、课程渗透、活动拓展、榜样塑造和环境营造的本土化特色化的生涯教育体系。


(一)基于“求真”文化的生涯通识课程
生涯通识课程是高中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中学校生涯通识课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资源不足、缺乏学校特色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生涯发展需求。基于此,我们提出打造基于学校"求真"文化的"六真"生涯课堂,旨在通过真实情境、真实问题、真实体验、真实生成、真实评价和真实应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生涯知识,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和外部探索能力。


“六真”生涯课堂是以生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六环六真六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导入环节通过课前调研,创设贴近生活的真情境,利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手段,使学生沉浸其中,实现情境触动。聚焦环节通过头脑风暴或教师提炼,筛选出学生生涯探索中的真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实现问题驱动。探究环节通过模拟招聘、价值观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实现体验联动。建构环节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促进知识内化,实现思维涌动。反馈环节结合学生表现和多元评价,全面反馈学习成果,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劣势,实现评价互动。拓展环节通过定制个性化实践任务,如制定生涯规划书、开展探索项目等,跟踪指导并组织分享,促进知识迁移和实践行动。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和反思应用,有效促进生涯知识的建构和成长。


(二)基于情境学习的生涯体验课程
生涯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在特定情境中建构的。生涯体验课程旨通过模拟或真实的职业和生涯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环境,增强对职业世界的感性认识,促进生涯规划的实践性学习。因此,在生涯体验课程中,应注重创设生涯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校企合作,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到企事业或研学基地参观实习,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环境。比如我校积极与周边单位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医院导医导诊、交通安全引导、社区服务工作等志愿服务和职业体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体验的记录和反思分享。模拟招聘,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创设模拟招聘会等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职场规则和人际交往。比如在模拟招聘会中,首先招募家长志愿者担任单位招聘官,公布模拟招聘单位与职位,接着指导学生书写“未来式”个人简历和参加面试礼仪技巧的培训,开展优秀“未来式”个人简历的筛选,然后组织开展模拟招聘会的现场面试,面试过程中,严格按照正规招聘流程进行,要求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回答面试官提问,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面试官依据提前制定好的评价标准,从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专业知识储备、职业规划清晰度等维度,对学生表现进行细致观察与记录。面试结束后,"面试官们"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对于“录用”的学生,发放模拟录用通知;未被“录用”的学生,“面试官们”也会给出针对性地改进建议和反馈,帮助他们明确自身的不足与提升方向。生涯游园会,开展自我认识和外部探索活动:通过设置互动打卡闯关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专业和职业。我校生涯“求真”生涯游园活动中,生涯探索“宇航员们”进行沉浸式体验,活动设置有5大生涯主题空间站,8个多元智能互动主线活动和专业、职业互动体验活动,每一位学生手持旅行手册,紧握梦想登舱券,在生命故事中回味青春的多姿多彩,从兴趣能力价值观,到学科职业资源库,同学们沉浸在生涯探索“宇航员”的角色中,探索生命浩瀚星空,体悟生涯乐趣,提升自我认识和生涯规划能力,定位奋斗的方向。
(三)基于社会互动的生涯拓展课程
生涯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性,认为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建构知识。因此,在生涯拓展课程中,应注重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组建生涯发展小组,开展同伴互助: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定期开展生涯规划分享、职业信息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支持,开展课前生涯发展小组汇报,通过合作探究,将共同感兴趣的专业和职业信息进行全班分享。邀请行业专家,开展生涯讲座和沙龙:开展“求真”讲坛职业分享互动,充分发挥家长和校友资源,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家长代表进校园给学生进行理想信念、职业成长、生涯规划、选科报考、专业发展、健康生活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认知和规划,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职业视角。利用网络平台,构建生涯学习社区:利用网络平台搭建学生、教师、家长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生涯学习社区,促进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
(四)基于反思性实践的生涯研究课程
生涯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反思性,认为个体通过反思实践经验建构知识。因此,在生涯研究课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经历,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生涯规划。撰写生涯日志,记录成长轨迹: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职业体验、志愿填报和生涯规划,并进行定期反思和总结。收集学生的生涯故事,编印学校“求真”生涯故事集发放给学生,同时积累生涯课程的真实案例素材。开展生涯访谈,汲取他人经验:通过前期准备、调查研究、项目设计、访谈实践、访谈汇报等五个阶段,设计访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外部探索,进行大学专业和社会职业人物访谈,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路径和人生经验,达到加深职业和社会认知,增强生涯探索自主意识,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进行生涯研究性学习,探索职业世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例如,有学生组建了"奶茶店的选址探究 ------ 以蜜雪冰城为例"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最后,学生们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成详细的研究报告,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服务业选址的理解,还锻炼了团队协作、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报告撰写等多方面的能力。
(五)基于个性化学习的生涯导师制
生涯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个性化,认为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生涯发展路径。因此,在生涯教育中,应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建立生涯导师制,提供一对一指导:为每位学生配备生涯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目标,提供个性化的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辅导。利用生涯测评工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利用科学的生涯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为生涯规划提供参考。定制生涯规划手册,记录学生成长历程:给每个学生定制生涯规划手册,记录学生生涯通识课程、生涯体验课程、生涯探索课程和生涯研究课程的课程学习内容、个人学习感悟、实践活动参与情况、课程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评价反馈、阶段性成果展示以及自我反思与成长。通过全面记录这些内容,详细展现学生在生涯规划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轨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六)基于多元评价的生涯教育评价体系
生涯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评价的多元性,认为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和学习态度。因此,在生涯教育评价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生涯发展状况。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生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结合学生的最终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同时结合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等方式进行量化评价,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涯日志、研究报告等进行质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生涯发展水平。
四、结束语
实践表明,生涯建构主义理论为高中生涯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而"六真"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则为生涯教育的落地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导、体验的深化、知识的生成、多元的评价和实践的应用,学生能够在主动建构中形成对生涯的深刻理解,逐步明确自己的生涯目标和发展方向。此外,生涯导师制和多元评价体系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生涯教育的个性化和科学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生涯教育的实践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校内外资源的持续整合、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等。未来,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设计,探索更多符合学生需求的生涯教育模式。同时,生涯教育应紧跟时代发展,结合新技术、新趋势,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生涯发展支持。总之,生涯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生涯教育实践路径,不仅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内涵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持续探索和优化,生涯教育将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狄燕.生涯建构主义视野下高中职业生涯课程实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1]刘冬.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生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管理工程师,2019,24(06):56-61.DOI:10.19327/j.cnki.zuaxb.1007-1199.2019.06.009.
[3]郭军,李静.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中生涯课程的构建[J].基础教育论坛,2019,(03):33-35. 
[4]高艳,乔志宏.从匹配到建构: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理论转换与实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06):3-10.DOI:10.20017/j.cnki.1009-0576.2022.06.001.
[5]马丽.基于生涯建构理论的高中生涯教育[J].江苏教育,2021,(42):6.
[6]陈韵君.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0):24-27.

 

注:南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2022B144《学校文化视阈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课题主持人: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 谭焙垚

 

作者简介:
谭焙垚,1985年生,籍贯广西贵港,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家庭教育,手机号码:18076361978。
单位及职务: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科研处主任、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负责人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