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水平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王树林1 李若钿2
1.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摘 要 为探讨正念水平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1采用简版正念五因素量表、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对 115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中生正念水平、自我控制、学习投入两两之间均为显著相关;(2)自我控制在正念水平与学习投入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2采用正念干预法对被试进行了8周的干预,结果发现:正念干预能够显著提升高中生的正念水平、自我控制及学习投入。结论:通过正念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而提升其学习投入程度。
关键词:正念;自我控制;学习投入;正念干预
引言
高中生在进入新的学习阶段时会面临学习科目难度加大、高考升学竞争和父母期望等压力,因此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生活中才能应对这一变化并适应当前的生活。由于学习投入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知、情感与行为的参与程度[1],其可作为预测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子[2],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3]。因此,探究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提高高中生学习投入颇具现实意义。
而正念作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开始进入研究学者们的视野。正念是一种有目的、不评判的将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刻的方法[4]。研究表明,高中生正念水平能显著预测学习投入[5],正念水平越高,学习投入的程度也越高[6]。基于此,提出假设1:正念水平正向预测学习投入。
多项研究显示,学习投入受多因素综合影响,其中,自我控制作为稳定的人格特质,会对学习投入状态产生影响[7]。自我控制是个体为实现长远目标,主观能动地克服冲动、习惯或自动反应,调整行为、情绪和思想以克制即时行为趋势或冲动的能力[8]。研究表明,个人的自我控制与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学业表现具有重要影响[9,10]。同时,Li等人和Zhang等人在研究中发现个体的正念水平与自我控制显著正相关,正念水平低的个体,其控制情绪的能力也较低,从而进一步削弱其自我控制能力[11,12]。基于此,提出假设2:自我控制在正念水平和学习投入中起中介作用。
随着研究深入,正念干预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以往研究表明,正念干预技术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业表现[13],而学业表现是体现学习投入的重要指标[14]。已有实证研究证明,通过进行正念干预训练能够提高注意专注性或减少自我控制资源损耗从而提高自我控制水平[15]。鉴于此,本研究拟探究正念干预是否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投入水平。由此提出假设3:正念干预可显著提高高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投入水平。
综上,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与干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探究高中生正念水平、自我控制及学习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验证正念干预是否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投入水平。
一、研究1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广东省某高中随机选取高中生1303名,其中男生720名,女生583名。学生统一于学校机房进行问卷回答,按照标准程序施测,问卷填写完毕后收回。数据处理过程中剔除150份缺失或无效问卷,回收1153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5%。
(二)研究工具
1.简版正念五因素量表
研究1采用朱婷飞等修订的简版正念五因素量表 FFMQ-C-SF[13],该量表共五个维度,分别为观察、描述、有觉知地行动、不判断和不反应,共有15道题目。采用5点计分,从“一点也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到5分,本研究将有觉知地行动维度和不判断维度两个维度的题目进行反向计分,总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特质正念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9。
2.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
研究1采用Dvorak和Simons编制[16],谢东杰修订的《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 (Dual-Mode of Self-Control Scale)》中文版[17],该量表共五个维度,分别为问题解决、未来时间观、冲动性、易分心和低延迟满足,共有21道题目。采用5点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计1到5分,其中将冲动性、易分心和低延迟满足三个维度的题目进行反向计分,得分越高意味着高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6。
3.学习投入量表
研究1采用Schaufeli等人编制[18],李西营修订的《学习投入量表(UWES-S)》[19],该量表共三个维度,分别为动机、精力、专注,共有17道题。采用7点计分,从“从来没有”到“总是”,分别计1到7分,得分越高代表学习投入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71。
(三)数据处理
使用SPSS27.0及其插件PROCESS进行数据分析。
(四)研究结果
1. 共同方法偏差控制和检验
由于本研究采用的均为自我报告量表,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20]。对于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首先采用了正反向计分等方法予以控制,其次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所有自评项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不理想(χ²/df=63.24,RMSEA=0.21),即不存在严重共同方法偏差。
2.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结果显示,正念水平和学习投入显著正相关,正念水平和自我控制、学习投入均呈显著正相关(见表1)。
表1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3. 自我控制在正念水平、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分析
以学习投入作为因变量,正念水平作为自变量,将自我控制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分析,选用PROCESS插件中的Model 4,然后使用百分位Bootstrap(偏差校正)的方法,抽取5000次检验中介变量的显著性。结果显示:(见表2)正念水平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 β=1.28,t=20.55,p<0.001),自我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 β=0.41,t=12.08,p=0.001);正念水平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 β=1.09,t=25.40,p<0.001)。
中介效应量分析结果显示:正念水平对学习投入直接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不包含0([0.141,0.219]),说明直接效应显著。自我控制间接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不包含0([0.141,0.219]),表明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比为26.08%,具体结果见表3,将各个路径系数结果整理后如图1所示。
二、研究2
(一)研究对象
研究2选取广东省某中学高一年级的其中10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正念干预训练,每周实施一次正念干预,剩余高一其他班级作为对照组,不接受正念干预并正常参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正念训练干预结束后第三周,采用与前测相同的测量工具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施测。其中,干预组学生382人;对照组学生771人。
(二)研究工具
1. 正念五因素问卷
同研究1。
2.自我控制问卷
同研究1。
3.学习投入问卷
同研究1。
(三)正念干预方案
以MBCT方案为基础并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21年修订)》[21],以自控、觉察、接纳、友善为主题,并以呼吸和冥想为主要练习方式,进行8周的正念心理课干预,每次课程的时间为40分钟。正念干预训练共持续8周,非干预组则上常规心理健康课。正念干预主题和相应练习内容见表4。
(四)研究结果
研究2采用的是不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由于学生的初始正念水平、自我控制、学习投入水平可能影响其干预后的效果,故为了更好研究正念干预是否有效,本研究欲控制干预前的前测对正念干预组与对照组后测的干扰,采用协方差分析来检验正念干预是否对高中生的正念水平、自我控制以及学习投入带来显著影响。经检验,在各测量维度上,组别和前测分数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因此可以使用协方差分析。以前测作为协变量,是否进行正念干预的组别作为自变量,后测的分数作为因变量,统计结果见表5。
表5结果显示,正念干预组的后测正念水平、自我控制、学习投入较前测均有提升。进行正念干预后,正念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正念总分(F(1,1150)=45.07,p<0.0001,偏η2=0.038),自我控制总分(F(1,1150)=14.19,p<0.001, 偏η2=0.012),学习投入总分(F(1,1150)=5.45,p=0.01, 偏η2=0.014)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三、讨论
(一)正念水平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研究1发现,正念水平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即高中生的正念水平越高,学习投入程度越高,这一发现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6]。正念可培养高中生的专注力,正念水平高的学生更能抵制诱惑、投入学习。此外,正念还能改善情绪体验,减轻学业倦怠与考试焦虑,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高中生提升对学习的投入程度。
(二)自我控制在正念水平与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
研究1发现自我控制在正念与学习投入中起中介作用,即正念水平会通过提升高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增加高中生的学习投入程度。一方面,正念水平能够正向预测自我控制能力,可能的原因是,正念水平较高的高中生情绪调节能力较强,能够更快的从负面情绪状态中恢复,这种情绪调节能力的高低也进一步体现了自我控制能力的水平高低[22,23]。另一方面,自我控制正向预测学习投入,自我控制能力较高的高中生,通常能够较好的抵制外部诱惑,保持情绪稳定,专注于当前的学习活动,并且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去[24]。综上,正念能够通过提升高中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来提升其自我控制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也就是说,当高中生的正念水平较高时,就会有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从而有更高的学习投入。
(三)正念干预
正念干预的核心机制在于,帮助个体达到以非评判性的觉知状态,将意识锚定于当下所进行的全部活动情境之中[25]。结果表明,正念干预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的正念水平、自我控制及学习投入,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3]。
正念干预不仅通过调节焦虑、压力和抑郁的情绪来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健康[26,27],更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活力和专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与此同时,正念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当下的感受,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正念不仅通过促进学生的对当下的专注度和对自我思想的觉知程度从而以更高的意愿和活力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还提高自我的控制水平,提高学生对当下学习内容的感知,促使个体将精力投放至学习生活中。
四、结论
本研究考察了高中生正念水平、自我控制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方式探究正念干预对提高高中生正念水平、自我控制和学习投入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
(1)正念水平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
(2)自我控制在正念水平对学习投入的作用中起显著中介作用;
(3)通过正念干预能够提高高中生的正念水平、自我控制以及学习投入。
五、教育启示
本研究揭示了正念水平促进学习投入的内在机制,为提升高中生学习投入水平提供了教育实践启示。
首先,建议将正念训练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建议学校在课间或课前组织3-5分钟的正念练习,或者在晚自习间隙开展8-10分钟的正念冥想,帮助高中生将注意力锚定于当下,平复心绪,凝神聚气,为高效学习任务提升状态。同时,也建议通过正念技术讲座或者团体辅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正念观察”“正念倾听”等生活中的正念活动,通过在不同学科情境和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反复练习,促使学生把刻意的正念练习转化为自觉的正念觉察习惯,从而根本上提升高中生的正念水平。
其次,建议通过家校协同建立基于正念的自我控制能力提升模式。在学校层面,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会学生运用接纳承诺疗法等正念干预理论和技术调节身心状态,以理性平和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任务。家庭层面,建议家长学习并实践正念养育,提升自身正念应对育儿压力的能力,同时引导和督促子女把生活中的正念落到实处,例如通过正念亲子沟通,处理子女的负面情绪,根据“觉察-接纳-回应”三步原则,为子女在情绪控制与自我管理方面提供积极的示范和支持,切实提高其自控力。
综上,本研究显示,通过着力培育学生的内在心理品质(如正念、自控力等),而非单纯施加外部压力,有助于增强其学习投入,进而促进其学业表现。
参考文献
[1]Fredricks J A, Blumenfeld P C, Paris A H. School Engagement: Potential of the Concept, State of the Evidence[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4, 74(1): 59-109.
[2]Kiuru N, Pakarinen E, Vasalampi K, et al. Task-Focused Behavior Mediates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Supportive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s and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J]. Psychology Science, 2014, 25(4): 1018-1024.
[3]Anderman E M, Patrick H. Achievement Goal Theory, Conceptualization of Ability/Intelligence, and Classroom Climate[M].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tudent Engagement, 2012: 173-191.
[4]Kabat-Zinn J. Mindfulness- d interventions in context: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Clinical Psychology-Science and Practice, 2003, 10(2): 144-156.
[5]高迈. 高中生正念、英语学习投入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20.
[6]Khan S M, Abbas J. Mindfulness and happiness and their impact on employee creative performance: Mediating role of creative process engagement[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2022, 44: 101027.
[7]魏忠凤. 自我控制与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关系:手机成瘾与学习投入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3, 31(5): 1248-1252.
[8]李琼, 黄希庭. 自我控制:内涵及其机制与展望[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8(2): 41-52, 173.
[9]Yang Y D, Zhou C L, Wang Z Q.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trol and learning engagement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he chain mediating roles of resilience and positive emotions[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4, 15.
[10]高斌, 朱穗京, 吴晶玲.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习投入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3): 400-406.
[11]Li Y, Wei L, Zeng X, et al. Mindfulness in ethical consumption: the mediating roles of connectedness to nature and self-control[J].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2021, 38(4): 756-779.
[12]Zhang A, Zhang Q. How could mindfulness- d intervention reduce aggression in adolescent? Mindfulness, emotion dysregulation and self-control as mediators[J]. Current Psychology, 2023, 42(6): 4483-4497.
[13]Zhu T, Chen C, Chen S. Validation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 and development of a short form d on item response theory[J]. Current Psychology, 2023, 42(5): 4212-4224.
[14]Fredricks J A, Blumenfeld P C, Paris A H. School Engagement: Potential of the Concept, State of the Evidence[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4, 74(1): 59-109.
[15]孙长玉, 陈晓. 正念冥想训练对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 24(9): 1359-1363.
[16]Dvorak R D, Simons J S. Moderation of Resource Depletion in the Self-Control Strength Model: Differing Effects of Two Modes of Self-Control[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09, 35(5): 572-583.
[17]谢东杰, 王利刚, 陶婷, 等. 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中文版的效度和信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 28(5): 386-391.
[18]Schaufeli W B, Martínez I M, Pinto A M, et al. 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 cross-na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Cross-Cultureal Psychology, 2002, 33(5): 464-481.
[19]李西营, 黄荣. 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UWES-S)的修订报告[J]. 心理研究, 2010, 3(1): 84-88.
[20]周浩,龙立荣. 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04(6): 942-950.
[21]Segal Z V, Teasdale J D, Williams J M, et al. The mindfulness- d cognitive therapy adherence scale: Inter-rater reliability, adherence to protocol and treatment distinctiveness[J]. Clinical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 2002, 9(2): 131-138.
[22]Bowlin S L, Baer R A.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ndfulness, self-control,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2, 52(3): 411-415.
[23]李翠, 毛惠梨, 段思岚, 等. 特质正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情绪调节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 32(9): 1297-1302.
[24]刘正宗, 章新月, 柳进, 等. 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未来自我连续性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5(1): 76-81.
[25]李鑫. 正念训练对高一学生学习投入的干预效果[D]. 河北北方学院, 2022.
[26]Sharma P K, Kumra R.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fulness,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Mediating role of self-efficacy[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22, 186: 111363.
[27]徐唯.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正念与社会支持的多重中介作用[J]. 社会科学家, 2021(2): 148-155.
1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510700,广州市黄埔区大沙西路5号,13824458158
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510631,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13623089381
注:原理事单位欠的文章,推荐补发文章1篇,刊发时不用再注明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