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初审 :副理事长单位推荐文章(宋振宝),请审核,策
洪 2023/12/28 这篇通过,标题和内容作了调整
文章 有图表,已提交于洪word。
不留遗憾 不断完善
——完形心理咨询技术在沙盘辅导中的应用
王玉梅1 扈秀梅2(1.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育中心,256300;
2.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256300)
【摘要】每位个体来访者心中都有一个未完成的图形,这就是完形心理学中所说的“未完成事件”,它往往会形成一种情结,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接触。在个体沙盘游戏的操作中,咨询师完全可以借助立体真实的沙盘环境,引导来访者在沙盘游戏当中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件,去补充心中未完成的图形。文中阐述了在沙盘游戏使用完形技术的三大优势,并以高中生小洁的沙盘案例尝试说明完形心理咨询技术在沙盘游戏中应用的技术和效果。
【关键词】完形心理咨询技术 沙盘游戏 应用
高中阶段的学业学习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做一次心理咨询的时间也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家长们恨不得孩子做一次沙盘就能立竿见影、解决问题,所以高中生的个体沙游咨询往往是时间紧、任务重。结合完形心理咨询技术和沙盘游戏技术,提高了咨询的效率,增强了心理咨询的效果。
一、 认识“完形”
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重要流派之一,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德文Gestalt(格式塔)原意为形状、图形。完形心理学认为人类对事物的知觉并非根据此事物的各个分离的片断,而是以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为单位。因此,把各个部份或各个因素集合成一个具有意义的整体,即为完形。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本质上乃是一个整体,并以整体(或完形)感知世界,而不同事物也唯有以其组成之整体(或完形)方能被人类了解。闭合律是完形心理学派最基本的规则,人的大脑会像做完形填空一样去补足缺失的部分,即对看到的图形进行完形的行为。
图1 人脑会自动补全图形缺失的部分
此外,就“图形与背景”的角度而言,能将目标物——“图形”从周遭的背景环境中区辨出来,将注意力集中在图形上,明白的辨别出它与背景环境的界限,亦是形成“完形”。
二、 在沙盘游戏中应用完形心理治疗技术的三大优势
每位个体来访者心中都有一个未完成的图形,这就是完形心理学中所说的“未完成事件”,它往往会形成一种情结,由于一些情感在知觉领域里并没有被充分体验,因此就在潜意识中徘徊,而在不知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里,从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接触。在个体沙盘游戏的操作中,咨询师完全可以借助立体真实的沙盘环境,引导来访者在沙盘游戏中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件,去补充心中未完成的图形。在沙盘游戏中应用实现完形技术有以下三大优势:
(一)关注整体性
完形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不是由部分决定的,而整体的各个部分则是由这个整体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所决定的。沙盘游戏同样强调分析和观察的整体性。对个体来访者的分析和观察,不是仅仅停留在沙盘画面中,而是从来访者进入沙盘室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了,包括他的服装、语言、动作、表情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咨询师们从整体上了解来访者。同时沙盘作品当中的每一个沙具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对它的理解和分析应该是放在沙盘画面整体中的。
(二)注重感受性,提高顿悟能力
现在很多人衣食无忧却不开心,如果用大脑逻辑推理会推理出衣食无忧等于开心快乐,可是这样的推理却是错误的,完形心理学并不太关注事实是什么,而是关注你真实的感觉是什么,因为感觉才是“真正”的事实。沙盘游戏同样注重个体来访者的感受性,如在沙盘游戏的操作过程当中,咨询师们经常会这样来提问:“此时这只小鹿的心情怎样?”“站在这座房子旁边,这个男孩有什么感觉?”以帮助来访者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真实、生动的沙具和沙盘世界,更能激发来访者心理的感受。有了较强的感受,就能提高来访者的感悟及顿悟能力,完形心理咨询技术的操作重点在于引导来访者自我觉察,顿悟完善。
(三)强调提高行动力
完形心理学用“直接经验”来研究意识,即通过行动去感受或体验一切。而沙盘游戏整个的活动过程都是在行动当中完成的,包括挑沙具、选沙具、摆纱具以及讲述故事,通过眼、耳、手以及整个身体的使用和感受,去体验和呈现自己的潜意识。在沙盘游戏中,直接对沙盘画面作品进行改动,如增减沙具、挪动沙具、动沙子等,会让完形环节更生动更直观,完形效果更明显。
三、尝试在沙盘游戏中使用完形技术
(一)案例呈现
下面就以小洁(化名)的案例为例,尝试解读完形心理咨询技术在沙盘指导中的应用。
小洁,女,17岁,高二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下滑来做咨询。小洁首先提到了近期因为成绩下滑与姐姐发生的一次非常激烈的冲突。姐姐长小洁8岁,刚刚生子,在娘家坐月子,因为小洁这次月考测试成绩下滑到了班级后三名,所以姐姐非常地不满意,大声地斥责,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并且一气之下还搬回了自己的家。小洁边说边哭,说自己十分的伤心和绝望。接着她又倾诉了第二件事,就在前几天高考前夕,他家楼上的邻居,一个高三男孩,和她发生了误会并有肢体的冲突,她很委屈又很害怕,鉴于担心怕影响该高三男孩的高考成绩,她当时选择了沉默,直到高考结束后才跟父母和自己的姐姐诉说了这件事,姐姐和姐夫很生气,想教训一下这个男生,小洁很担心这样会惹出更多的事来。
小洁倾诉的第三件事是她与两个好朋友之间的故事。第一个是初中时的好朋友。由于小洁爸妈忙于生计,几乎不来照看她,初中四年一直一个人住在城里的出租屋里,有时感冒发烧,都是这位好朋友的妈妈送她去医院,甚至周末为她改善伙食,她非常感谢这位朋友及她的家人,但是却因为这位朋友学习成绩较差,爸妈却不允许她们来往,她非常的苦恼。第二个是高一时的好朋友,这个朋友长得很漂亮,为了试探自己男朋友对她是否真心,就拿小洁当靶子,最后导致两个女孩友谊濒于破裂。以下是她制作的沙盘。
图2 案例沙盘画面俯视图
(二)案例分析
1. 父母对小洁关注的失重。大部分父母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要和情绪状态。初中时为了寻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父母就把小洁一人扔在城里上学,导致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内心独孤。到了高中,由于身心的不断发展,小洁的自我认知、情感需求也不断在现实和理想中发生着剧烈的冲突和矛盾,而父母仍只关注着她的成绩状况,并且经常把她和姐姐当年的成绩做比较,这一切,更加重了小洁的学习压力。更多的心理问题就源自于多年、多重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的积累。
2.父母对小洁家庭教育责任的缺失。父母由于忙于生计,也因为家庭教育观念的淡薄,不知不觉中把教育小洁的责任推到了其姐姐身上。对与小洁来说,姐姐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姐姐又是“父母”,来自姐姐的压力也是双重的,既有“父母”的管教,又有当年“优异成绩”的比较,让小洁又爱又怕,情感角色发生混乱,缺乏亲情的支持和关爱。
3.同伴关系在高中生的人际关系中占重要地位。进入青春期,孩子的重要他人已经不再是父母和老师,而是同伴和朋友,他们认为对朋友之间应该是同甘苦、共患难的,朋友应该是相互坦诚、相互关心,共同保守秘密的。小洁的父母在其初中时就干涉她交友,姐姐的“父母”身份也使她失去了得到姐姐同辈友谊的可能性。而高一被女同学当做试情的“靶子”,也让她感到了情感的背叛。到了高中,随着身体机能的进一步成熟,她对异性的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邻居男生对她的“冒犯”,让她既害羞又兴奋。
(三)技术应用
通过交流了解到,沙盘中站在桌子旁边的两个人物是小洁和姐姐,姐姐学习成绩非常的优异,并且对小洁非常的关心,经常跟小洁的老师沟通并为她辅导作业,小洁非常在意姐姐对她的态度。沙盘中站在草地旁边的人物组合沙具是小洁的爸妈,他们非常的恩爱。河中的小鱼从左至右依次代表初中女同学、小洁本人、高中女同学,小洁感觉小鱼之间的距离有些远。
交流结束后小洁将画面的名字命名为“向往”,一共有四个向往;向往更温馨和睦的家庭;向往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向往像小鱼一样自由,不受任何束缚;向往沙地能变成绿洲。用三五句话说完这个“向往”后,咨询师观察到小洁的眼里充满了渴望,口气里带有遗憾。
咨询师认为这四个向往,实际上就是小洁的四件未完成的事件,于是咨询师尝试跟她进行了以下对话:
咨询师:“你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沙盘里发生点什么,就会让这四个向往不再是向往,而是事实呢?”
小洁:“我想让爸妈能够到我和姐姐这边来,我想在这片荒漠上种上更多的植物……”
咨询师:“那你愿意去真的改变一下沙具的位置吗?”
小洁:“愿意!”(看上去很开心,挪动几个沙具的位置)
小洁:“老师,我可以拿些小草进来吗?”
咨询师:“当然可以。”
完形过程中,小洁对六个地方做了调整和添加,第一,小鱼往后挪了,更紧密了。第二,姐姐和妹妹离得更近了,不再对立着站立。第三,爸爸妈妈来到了姐妹俩的旁边。第四,带果实的大树离人物远了,离房子近了。第五,人物后面放上了彩虹。第六,沙地上放上了更多的小草。
咨询师:“现在的画面让你有不一样的感受吗?”
小洁:“有,感觉比刚才舒服多了,但是我还有点小小的失望,我觉得这其实是想象中的,并不是真实发生的。”
咨询师:“是的。但这种舒服的感受,可以促使你去思考一个问题,比如是发生了什么才会让小鱼距离有所靠近?”
小洁:“可能是我不再那样要求朋友,变得更大度些,前面那条小鱼才会主动往中间靠过来。”
咨询师:“那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才会让他们靠得这么近呢?”
小洁:“平时我姐姐最听爸爸的,我可以跟爸爸说说我的想法,让他俩陪着我去姐姐家,让爸爸劝劝姐姐,我也好跟姐姐和解。”
通过对每一个调整后沙具的深度思考,小洁逐步认识到,能改变现状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也明确了自己调整的方向和方法,只要自己做出改变,这一切将不再是想象。谈到最后,她露出了笑容,眼睛里充满了希望,更有了前行的动力。
咨询师:“调整后的画面名字有变化吗?”
小洁:“有,跟刚才完全不一样了,现在应该叫‘指日可待’。 小鱼们更紧密了,我跟朋友之间的关系和睦指日可待;家庭的这种温馨、跟姐姐的矛盾的解决指日可待;带果实的大树代表我的亲朋好友,他们离房子更近了,感觉更安全更踏实,这种安全和踏实也指日可待;第四,我在沙里种了更多的草和树,沙土变成绿地指日可待。”
咨询师:“又是四个‘指日可待’!”
小洁:“哈哈哈……”
图3 “完形”后沙盘画面一:案主得到了更多亲情的滋养
图4 “完形”后沙盘画面二:案主得到了更多友情的滋养
(四)技术应用分析
1. 专注倾听。倾听是一项很重要的咨询技术,只有专注地倾听,才能获取来访者更多的语言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作为分析和判断来访者基本状况的依据。案例咨询过程中,小洁倾诉了近期发生的三个重要事件,通过这三件事,咨询师对其家庭、人际关系、内心情绪做了综合的分析和判断。同时也只有专注地倾听,并不时做出一些回应,如点头,或发出“嗯”“是这样啊”等声音,或对语言完整无误的重复,才能让来访者感觉到被咨询师完全的关注到了,会激发来访者更多的倾诉。
2.用心观察,筛选并聚焦“未完成事件”。完形心理学将清楚而鲜明的外显形象称为“图形”,而相对说来模糊且暗淡的其余形象则被称为“背景”,当图形从背景中出现,但没有完成时,个体就会留下“未完成事件”。咨询师观察到沙盘中代表父母的沙具离代表孩子的沙具较远,家庭凝聚力不够;河中小鱼之间的距离较远,同学之间心存芥蒂。结合相关理论及咨询经验,高中生负面情绪主要来自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小洁的“四个向往”成为重要“图形”,从其他“背景”中脱离出来。咨询师让小洁用三五句话说完一说四个“向往”,意在聚焦和强化。小洁说完后的眼里充满的渴望、口气里带的遗憾,进步一说明这些即“未完成事件”。
3.适当提问
提问时要语音适中、语调柔和,语速要保持平缓。提问要选对时机。案例中关于完形心理技术使用的第一个提问在小洁描述完主题后,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前面有通过沙盘画面摆放对其情绪的释放,有与咨询师交流对话对其情感的进一步梳理,此时来访者内心有了一定的空间,心情由沉闷转为期待,内心也有了足够改变的力量。
多使用开放式问题,尽量少用或不用封闭式问题。询问要紧扣事实,尽量少问“为什么”这类问题。一般可以进行这样的提问:“这里发生点什么会变跟你想象中的一样?”“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去实现你的这些愿望?”“你愿意试着对你的沙游作品做一些调整吗?”
4.适时引领
完形心理疗法不仅对来访者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而更强调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时的引导意义。咨询师处于一个觉察力更成熟的水平,通过问话语交流,引领来访者从跟多角度的思考,发现事情更多的可能性。引领时机要准确,不要拔苗助长;引领的内容要服从来访者的成长需要,不要投射咨询师的期待;引领的方式要巧妙,不要变成说服教育。
案例中咨询师用了三次引领,第一次是在小洁描述完主题后,第二次是在小洁完成沙盘画面的“完形”后发现这并不是真实发生的,第三次是提醒“画面名字是否有变化”。通过这三次引领,不仅让小洁完成了沙盘画面的“完形”,更完成了心理上的“完形”。
案例中引发案主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家庭,可以重点聚焦在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规定,父母是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父母要不断学习特调高自己的教养水平。尤其作为高中生的父母,要明确此时父母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帮孩子减压,而不是“增压”,这就意味着要多关注孩子情绪情感方面的状态,而不是一味强调学习,要帮孩子释放积压的情绪,而不是给孩子加上多重的心理压力。这应该是家庭,尤其是高中生的家庭对孩子最大的作用和意义。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完形技术与沙盘游戏有机融合,可以充分调动来访者自己主动思考,激发自性,在梳理过去和展望未来的过程中,看到希望并找到行动的方向。“不让来访者带着遗憾离开咨询室”是为了让来访者自己找到自身更加积极的部分。同时,完形前后的“未完成事件”,可以充分的通过沙盘、沙具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可以带给来访者更强烈的心理感受,这种强烈的心理感受性,会促使来访者更加积极的去思考,去觉察,从而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严由伟.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体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王玉梅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育中心,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管仲路115号,淄博255300,15264367307
2.扈秀梅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市民之家450室;淄博255300 13616436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