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如何设计一堂积极心理导向的年终总结课

       随着岁末的临近,学生们在时间的洪流中往往感到迷茫和缺乏目标。我曾经收到过一条学生的信息:“随着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尽管我的作业本里所有的计划表都已画满了红勾,近三个月来我刷了上千道题目,大多数周末也在补习和社交活动中度过,但现在回顾过去,为何心中却感到一种空虚?”
       年终时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节点。常言道,“编筐织篓,全在收口”,年终总结课程正是帮助学生回顾过去、规划未来的重要环节。通过回顾成就,直面不足,我们引导学生察觉自身成长的细微之处,以便在新年伊始,满怀希望,坚定地迈向未来。年终总结课程应成为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心灵的深处,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一、年终心理课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觉察和反思能力
        年终之际,学生往往容易感到焦虑或遗憾。开展具有积极心理导向的总结性心理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识别自身的不足,学会接受并拥抱生活中的不完美,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发现并铭记那些重要的积极记忆,培养感恩的心态,进而从正面事件中汲取力量。
    (二)有利于为学生构建关系网络和支持体系
       年终心理课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团体动力元素,若运用得当,将有助于构建积极的团体动力。学生讨论班级年度重大事件时,会唤起集体记忆,在分享中产生共鸣和支持感,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新一年的积极展望
       年终心理课程通常涵盖对成长经历的回顾、感恩时刻的挖掘以及个人发展的分析,帮助学生更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轨迹,激励他们在新的一年中设定更加实际和可达成的目标,满怀信心和从容地迈向未来。
那么,如何打造一堂既蕴含积极心理导向、逐步深入、又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年终心理课程呢?笔者与心理科组的同事们在四年的时间里,通过实践探索,提炼出了一套年终总结心理课程的设计策略。

      二、年终心理课的设计策略
     (一)善用社会热点素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好的开头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年终总结课程的设计通常采纳团体动力学的教学理念,课程伊始便营造出一个令班级学生感到好奇、新颖且有趣的环境,这对于课程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年终心理课程时,教师必须具备对当年社会热点素材敏锐的洞察力,并巧妙地将这些热点融入课程内容中,以激发学生的共鸣和深思。
       以2021年疫情期间设计的《2021,那些点亮我的瞬间》课程为例,当时疫情的影响下,学生和老师们或多或少都感到不安,对于外界的各种声音和消息变得更为敏感。课程以一段“来自2021年的声音”作为开场,引导学生聆听其中提及的年度热点事件和感人话语,并尝试推测背后的具体事件。这段“声音”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全班对今年发生的国家大事和社会温情时刻的热烈讨论。这不仅开启了学生间的交流,也为营造积极的团体动力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善用社会的热点素材,能够迅速拉近学生与课程内容的距离。有效的热点素材往往包括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素材时效性强,能准确地贴合学生的兴趣;其次,素材所衍生的话题覆盖面广、开放性强,学生能够轻松地进入主题,激发学生探索和分享的兴趣;第三,素材能够贯穿整个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情境设计。以《我的多巴胺2023》课程为例,课程设计从“多巴胺”概念引入,科普“多巴胺流行色”,指导学生创作2023年专属“多巴胺调色盘”,并分享他们的“多巴胺成长故事”。环环相扣的设计,能让素材持续“发热”,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设计层层递进的设问结构,从社会关注转向个体觉察
       年终总结课的重要价值在于引发学生对自己的成长历程觉察和探索。在热点素材成功激活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后,关键的一步是教师如何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让学生逐步从社会现象迁移到自身经历,梳理个人的重要体验。
在团体转化阶段,采用“社会层面-班级层面-个体层面”的设问逻辑,是一种颇为有效的互动引导策略。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年度社会大事件,如“年度十大事件”、“年度十大热词”等,激发学生的分享欲。随后,学生回顾“班级十大热词”、“班级专属口头禅”等,挖掘班级记忆。例如,在《2021,那些点亮我的瞬间》的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年度热词”回想起班级艺术节的精彩节目,体育节4*100米接力赛中最后一棒的逆转胜利,以及化学老师那些令人难忘的经典口头禅和背后的故事……这一环节,学生倾情分享,教师热情板书,增强了同学们的班级认同感与归属感,还将课堂的氛围推向一个小高潮。
        在经历了积极的班级互动之后,课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个体的深入探索。在班级记忆的铺垫下,学生们更愿意在分享环节中讲述自己的故事,这增强了他们自我表达的意愿。因此,采用“社会-班级-个人”的递进式设问教学法,是确保课堂内容能深入学生内心的有效策略。
     (三)巧用表达性艺术教学法,增强学生的自我觉察与表达能力
       在过去的年终心理课程和总结班会中,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学生们在讨论社会热点或班级事件时,通常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看法,然而一旦话题转向个人故事或内心思考,他们往往变得拘束和沉默。融合表达性艺术教学的方法,如绘画、涂色、捏泥土、戏剧等的创作形式,能够打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释放内心情感,进而更自然地展现个人的内心世界。
       表达性艺术教学法(Expressive Arts Pedagogy)源自表达性艺术治疗[1],并在教育领域中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各种艺术活动(例如绘画、戏剧、沙盘游戏等)融入教学过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情感表达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探索自我与他人,进而促进个体的自我觉察、情感探索和自我表达[2]。如在《2024,最是一年好“丰”景》课程中,以农牧产品大丰收为背景,在个体探索创作环节,邀请学生绘画出2024年自己果篮里丰收的产品,并引导学生以文字辅助说明“产品”指向的现实事件及意义;再如《我的多巴胺2023》课程中,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年度调色盘”,用不同颜色代表一年中的不同的心情,并附上简短文字描述每种颜色的情感故事。通过艺术化的表达,学生能更真实地反映内心世界,促进课堂上学生的表达与交流。

                                                    学生在《我的多巴胺2023》课程中的作品

 

        表达性艺术教学法还有助于不同学生发现并采用适合自己的表达形式。例如,一些学生在绘画方面具有天赋,他们精心创作的作品能够使分享的故事更具感染力;而另一些学生则在文字表达上更为擅长,他们细腻的文笔能够准确传达情感。此外,图文并茂的方式更便于在课堂上展示,视觉化的分享对于营造课堂氛围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将表达性艺术教学法融入年终心理课程,可以提高课堂的组织效率。
     (四)拓展课程影响力,将积极影响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教师可以积极地扩大心理课程在同行中的影响范围。例如,在网络上发起“同上一节年终幸福课”的邀请,这不仅能扩大课程的影响力,还能收集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情的课程反馈,从而优化课程设计。以《2021,那些点亮我的瞬间》课程为例,该课程在公众号发布后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东莞市共有12所学校的中学师生共同参与了这堂温馨的年末课程,课程组收到了许多师生分享的温暖感人故事,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治愈的力量。《我的多巴胺2023》课程,共有90多位来自大中小学的教师参与授课,见证了各地学生的多巴胺活力故事。广州市聚德中学的陈明老师分享道:“这是一节能够感受到心流涌动的课堂……从学生的分享中,感受到过去一年很多同学都在用心生活、细心观察身边的一切。于是海边的日落、放学回家路上的微风、与家人的团聚、游戏里的遨游……成了他们记忆深刻的时光。”通过课程的推广,不仅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连接,还促进了跨校际的教育资源共享,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学生在《2021,那些点亮我的瞬间》课程中的分享

 

       在校内影响方面,教师们可以策划全校上同一节年终心理课,并将学生的精彩作品展示,以此扩大课程的影响力。在过去四年中,教师团队每年都会细心挑选学生们的杰出作品,将它们制作成精美的作品展,供全校师生欣赏学生们渴望自己的珍贵作品能被他人所见,这对于塑造积极的心理课程印象以及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氛围极为有益。同时,这种做法有助于将心理课程的成果可视化,将课堂上的积极影响延伸至课后。学生们能够通过彼此的故事和经历相互启发,当积极的学生榜样被大家所见,积极的团体氛围就会从班级扩散至整个校园。

        三、成效与反思
        一堂充满积极心理导向的年终心理课程,有利于为学生减压赋能,提升他们面对未来挑战的信心和韧性。捕捉社会热点、设计递进式的课程问题、运用艺术性的教学手法,以及拓宽课程的影响力,这些都是构建高质量年终心理课程的关键要素。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这种课程模式已经融入校园文化的核心,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们在这样的课程中能够发现自我成长的道路,学会以积极的视角审视生活,内心变得更加坚韧和乐观。
        在课程年终心理课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中,仍有一些环节需要注意:
     (一)素材的设计需要注意时效性
       年终总结课应选用贴近学生生活、能引发共鸣的热点素材,避免使用过于陈旧或老生常谈的案例。若遇到热点不突出的年份,可以创造一个有趣、有深度、有共鸣的情境贯穿课堂,也能达到相似效果。例如,《四季奇旅,心间廿四声》课程,虽未使用年度社会热点,但以“二十四节气”贯穿课堂,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气下的美食、民俗,进而迁移到个人体验上,使得课堂体验丰富。用心的素材选择,是抓住学生上课注意力的关键。
     (二)注重激活班级的团体动力
       团体动力在年终总结心理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群体动力学认为,团体有三大要素:活动、相互影响和情绪。相互依赖水平高的团体,在观点和情感上的交流与碰撞效果更好[3]。教师应在课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稳定且充满友善的交流环境。在课堂上,教师是一个温暖的发现者、引导者和见证者,通过细致的倾听和适时的反馈,使学生分享的内容在交流中相互启发,进而转变为促进彼此成长的动力,以赋予班级更强的凝聚力和内部认同感。
     (三)关注一些特殊的个体分享
       在一节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的年终总结课中,有时学生可能会分享出一些偏隐私、敏感或者消极情绪过强的内容。教师需要敏锐捕捉,结合其作品内容及时引导,既要尊重学生的表达,保护学生的情绪,又要维护好课堂秩序,避免个别学生的情绪波动影响到整体氛围。若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异常,需在课后进行个别跟进,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辅导,确保学生的情绪安全着陆。

        四、结语
        每一堂精彩的课程背后,都离不开一群人的精心雕琢与设计。为了打造每一节令人难忘的年终心理课,我们需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紧密贴合社会热点,采用有效的设问策略与趣味化的授课形式,不断发掘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课程,我们不仅为学生建构了“看见成长-感恩过往-期待新生”的认知框架,更以具象化的作品展示与故事共享,使积极心理从抽象概念落地为可触摸的校园文化。学生可以在年终的镜像时刻完成自我疗愈,带着明晰的成长脉络与充盈的内心力量,走向新年的曙光。


参考文献
[1] 王叶梅,王枫.表达性艺术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校园心理, 2020, 18(1):3. 
[2] 武培博.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 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6.0809.
[3] 申荷永.充满张力的生活空间:勒温的动力心理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注:本文为2023年度广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协同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路径研究(2023YQJK431)”阶段性成果。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