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小学心理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对其成长至关重要。绘本指的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用多幅连续的画讲述一个故事的册本[1],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深受小学生喜爱。首先,它契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更易理解和接受。绘本将简洁的文字和丰富的画面相结合,将所传达的理念具象化,契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复杂的心理健康知识。其次,绘本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故事性。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的插画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理知识。最后,促进情感共鸣与表达,绘本中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绘本内容相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综上,绘本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质素材,实践表明,将其引入小学心理课教学,有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下文将结合教学实践详细阐述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小学心理课教学的策略。

二、如何选择适合的绘本

在课程开始前,选择合适的绘本非常重要。具体可以参考以下要点。

(一)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

充满趣味的情节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绘本《鸭子骑车记》为例,书中鸭子大胆尝试骑车的情节富有趣味,令人忍俊不禁,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同时,书中蕴含着鼓励学生勇敢尝试新事物、克服内心恐惧的教育意义,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教育。再如绘本《勇气》,用简单易懂又充满童趣的方式列举了各种体现勇气的场景,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勇气的内涵,有助于培养他们勇敢的品质。

(二)贴合课程主题

依据心理课主题挑选绘本十分关键。例如,《我喜欢自己》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塑造了一只自信、爱自己的小猪形象,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可用于自我认知辅导课;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把抽象的情绪直观地展现为不同颜色的小怪兽,能助力学生分辨和管理情绪,可用于情绪管理课;《小鼹鼠和蝉宝宝》讲述了一段纯真的友情故事,能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包容他人,适用于人际交往主题心理课。

(三)适配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不同年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较大。低、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画面丰富、文字简短的绘本更适合他们,如《吃掉黑暗的怪兽》,借助一个奇幻的故事,帮助他们克服对黑暗的恐惧。高年级学生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可引入情节更复杂、主题更深刻的绘本,像《失落的一角》,能帮助他们在阅读中进行深度思考,实现自我成长。

总之,教师在选择绘本时需注重趣味性与教育性相融合,让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时收获心理成长;紧密贴合心理课主题,依据不同主题挑选绘本,帮助儿童应对各类心理发展需求;适配小学生不同阶段认知水平,按年级差异选择合适的绘本。由此让绘本发挥最大效用,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学心理课教学策略

  (一)设计绘本心理游戏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原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游戏是为了帮助儿童达到必要的智力上的平衡和情感上的满足,从而适应现实世界。[2]”目前,游戏已经成为心理活动课的一种重要方法。个体内心存在诸多未被察觉的情感与冲突,心理游戏能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的表达空间,帮助个体释放这些情绪,从而促进心理成长。绘本的可塑性很强,教师可深入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创编有趣的心理绘本游戏,以“绘本+游戏”的双重组合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例如,笔者曾经在教学中以绘本《勇气》为基础,设计了“勇气大闯关”游戏。

1.游戏准备

提前准备多套与绘本内容相关的任务卡,如模仿绘本中“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尝试新的运动项目”等情节设置任务,同时准备代表勇气值的小贴纸。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角度来看,明确的任务和可获得的奖励(勇气值贴纸)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激励他们主动参与游戏并完成挑战。

2.游戏流程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学生轮流抽取任务卡。抽到任务后,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比如按照任务卡要求,向其他小组同学借一件文具并真诚道谢,完成任务的学生可获得一枚勇气值贴纸。随着游戏推进,任务难度逐步增加,如“在全班同学面前讲一个笑话”,由此激励学生不断突破舒适区,获得勇气和自信。

3.分享与总结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引导学生结合绘本内容分享完成任务时的心理感受,如紧张、害怕以及完成后的成就感。教师适时总结,强化学生对勇气的理解,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分享环节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将在游戏中的体验内化为自身的认知和经验。通过这一游戏,学生逐渐明白勇气是在一次次突破自我中培养出来的。

综上,绘本心理游戏将绘本以一种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丰富了对绘本的体验,同时获得了较单一的阅读更深的感悟。

(二)绘本创编

1.续写续画

   续写续画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加深他们对绘本主题的理解[3]。以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笔者在带领学生读完绘本后,学生们被兔妈妈和兔宝宝之间浓浓的亲情所打动。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兔宝宝长大后会如何向兔妈妈表达爱,把想到的场景写下来或者画下来。有的学生写兔宝宝带着兔妈妈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有的学生画出了兔宝宝和兔妈妈在旅途中温馨的画面。通过续写续画,学生深入思考了亲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与延续,增强了对亲情的理解。除了续写续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代入自己的经验,重新绘制原绘本里的经典场景,如用不同的色彩和构图来展现兔妈妈与兔宝宝睡前温馨对话的场景,借此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独特感悟。

2.创作新的绘本故事

在应用绘本开展心理课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模仿经典绘本创作新的绘本故事,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另一方面,创作本身能促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例如,绘本《大卫不可以》用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调皮孩子大卫的一系列冒险行为及妈妈始终不变的爱。笔者在教学时指导学生模仿其故事结构,以自己为主角,创作题为“小丽不可以”“小静不可以”等的绘本,故事的内容为主角在家里调皮捣蛋,最后以家人的包容和爱结尾。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通过简单的情节和画面传达家庭中爱与规则的主题,由此提升对亲情的感知能力。

   (三)绘本心理剧编演

心理剧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心理治疗与教育方式,借由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让参与者在虚拟情境中体验真实情感,探索内心世界。在小学心理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将绘本内容改编为心理剧并进行表演,能增强学生对绘本所传达主题的体悟,并将其内化为自己价值观。

1.绘本心理剧创编

以绘本《小种子》为例,该绘本讲述了一颗小种子历经艰难险阻,穿越山川、沙漠,躲过动物的啃食,最终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勇气和坚持这两种可贵的品质,适合运用在挫折主题心理课上。笔者在与学生共读完绘本后,指导学生进行剧本创编,深度挖掘绘本角色的内心世界。在《小种子》里,小种子是核心角色,它象征着在成长中努力奋进、不畏困难的精神。笔者要求学生在编写台词时,要精准呈现小种子的心理变化,比如当小种子被大风吹向沙漠时,它可能会说:“这片沙漠好可怕,但我一定要努力飞出去,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用台词凸显了小种子在困境中不屈的意志品质。

把绘本改编成心理剧剧本,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绘本中的角色和情节。以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为例,笔者引导学生将书中代表不同情绪的小怪兽形象转化为舞台上的角色,编写台词时,要体现出每个小怪兽代表的情绪特点,比如红色的愤怒小怪兽说话时语气强烈、语速较快;蓝色的伤心小怪兽台词中多为难过的表达。同时设计场景转换,从情绪混乱的房间到情绪被“梳理”整齐的空间,帮助学生理解情绪管理的过程。

2.绘本心理剧表演

心理剧表演能让学生在舞台上化身为角色本身,进入到故事情境中亲身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与角色产生深度情感共鸣,在情感共鸣中实现自我教育。例如,扮演小种子的学生通过轻盈的跳跃、随风摆动的姿态,表现小种子在空中飘荡时的忐忑;在遇到困难时,用蜷缩身体、颤抖的动作传达恐惧和挣扎;用高昂着头、仰天大笑表现小种子最终战胜困难、开花结果的喜悦。在表演《我的情绪小怪兽》时,扮演不同小怪兽的学生通过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和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将各种情绪生动地展现出来。比如绿色的平静小怪兽动作舒缓、表情温和。表演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角色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绘本所传达的主题内容的理解。

四、小结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小学心理课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选择契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课程主题,同时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绘本,通过采取创新性的教育策略,如“绘本+游戏”“绘本创编”“绘本+心理剧”,充分发挥绘本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在开展绘本心理课时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能力都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或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小组讨论和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此外,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绘本中的故事和信息可能存在多种解读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绘本所传达的价值观,避免学生产生误解。同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叶雅顺.深度学习视角下体验式绘本心理课的教学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 (31):25-28.

[2]林艳如,赵蕊,黄文婷,等.小学绘本心理课创编思路与方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12):28-31.

[3]高丽文.绘本在小学低段心理课中的运用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18)25-27.

 

作者信息

邮寄地址: 宜兴市龙泽苑二期2-202

作者简介:(龚丽燕,女,汉,江苏宜兴,1985.04,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宜兴市陶都小学,心理健康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