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浅谈小学心理绘本戏剧课中绘本资源的重构策略

浅谈小学心理绘本戏剧课中绘本资源的重构策略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南派小学 吴涵511400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南派小学 梁学灵 511400 

注:本文系广东省广州市中小学(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四五”立项课题“积极心理品质下小学生主题式绘本戏剧课的开发与实施”(课题编号:Gzxy-zd-21)研究成果

 

摘要:绘本戏剧是通过教育戏剧的方式体验绘本故事,它是整合绘本与教育戏剧两者的优势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绘本资源重构指的是对现有的绘本内容、形式或技术进行更新和拓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绘本戏剧课程中,如何结合教育戏剧的范式对绘本资源进行重构,才能达到更好的心育课程效果?本文将结合几个具体的课例片段,从加强入戏体验、聚焦情绪感受这两个方面,阐述小学心理绘本戏剧课中绘本资源的重构策略。
关键词: 教育戏剧 心理课 绘本资源 重构 
 

 

一、绘本戏剧的基本理念
  绘本又称图画书,它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形式。它通常由专业的插画家绘制插图,配合作者的文字,共同讲述一个故事或传达一个主题。教育戏剧起源于英国,它是运用戏剧的习式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强调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指导者的引导下运用角色扮演、教师入戏等教育戏剧习式进行活动。
  绘本戏剧即教育者遵循教育戏剧的活动属性,将绘本作为活动素材,学生在活动中依靠想象力去完成情景故事的构建。在情境中教育者引导他们运用肢体韵律、默剧活动、声音口语、感官知觉等戏剧元素去理解绘本故事,体验绘本故事,并在感悟中形成个人的生命经验。绘本戏剧课是整合绘本和教育戏剧两者的优势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绘本戏剧课程不仅具有绘本的文学性和戏剧的创造性,也能够帮助学生运用自身资源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促成个人情感的升华。

二、小学心理绘本戏剧课中绘本资源的分类
  绘本的种类繁多,主题包罗万象。一本优秀的绘本,必定蕴含着多个道理,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考虑学生的日常中所关注的问题。除此以外,还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对绘本做甄别和分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下文简称《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等方面。塞利格曼在《持续的幸福》的一书中提出的PERMA的模型。PERMA的模型将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成就作为幸福实现的五个要素。基于《纲要》的教学要求以及塞利格曼的PERMA的模型,绘本戏剧心理课分为六大主题,分别是“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意义”、“积极应对”、“积极学习”,每个主题下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分类目标绘本
积极自我能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我。《自己的颜色》、《我喜欢自己》、《我不知道我是谁》、《奥莉薇》
......
积极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表达情绪和管理情绪。《我的情绪小怪兽》、《生气,也没关系》、《害怕也没关系》、《杰瑞的冷静太空》......
积极关系善于与周围的人交往,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癞蛤蟆和变色龙》、《一只狗和十只猫》、《我和月亮交朋友》、《奶奶的护身符》......
积极应对学会积极应对人生的各种第一次。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寻找资源解决问题。《飞吧,火烈鸟》、《乌龟一家去看海》、《糟糕,又要被批评》、《好消息 坏消息》......
积极意义寻找到成长的意义、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大脚丫跳芭蕾》、《不完美很正常》、《一棵“慢吞吞”的种子》、《彩虹色的花》......
积极学习感受和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七个小淘气》、《不怕犯错再试试》......


三、绘本戏剧课中绘本资源的重构策略
  绘本资源重构通常指的是对现有的绘本内容、形式或技术进行更新和拓展,以促成教育目标的达成。绘本戏剧心理课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绘本中的情感元素、角色特征以及故事情节,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和表达。教师对绘本故事的理解是绘本资源重构的关键,理解才能对故事更好的拆解和建构。本文结合教育戏剧的范式,将通过几个具体的课例片段,从加强入戏体验、聚焦情绪感受两个方面,阐述小学心理绘本戏剧课中绘本资源的重构策略。
(一)加强入戏体验
1.制作角色卡
    角色卡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展示虚构人物角色的工具,它通常包含了该角色的基本信息、性格特征、背景故事、外观描述等元素,常用于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制作角色卡是通过提取绘本中角色的突出特点,将这些信息重组成为一张卡片供学生扮演使用。角色卡的使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文本,还能加强他们的角色代入感。
  《我能辩驳消极思维》这一课选用了绘本故事《飞吧,火烈鸟》,绘本的第二页至第四页描述了火烈鸟曾经的成就。绘本原文如下:


  看着巢穴墙壁上那些奖杯、奖牌和奖状,火烈鸟时常怀念过去的时光。他曾经自豪地赢得过50米速飞大赛的奖牌他甚至轻而易举地赢得了100米踩高跷大赛的奖牌他也曾在水上抓螃蟹锦标赛中获得第一名,他还曾在空中蛋上芭蕾锦标赛中打破所有纪录。“他是个英雄!”苍鹭曾高呼。“一位高空战士。”企鹅那时说。“一只幸运鸟。”渡渡鸟这样想过。


   在课程的转换阶段,为了让学生体会火烈鸟曾经的高光时刻,为后续的挫折体验作对比。本环节根据绘本内容提到的火烈鸟曾经获得过的各种成绩和奖牌,制作了各种不同的火烈鸟角色卡。比如,一只赢得过50米速飞大赛的火烈鸟;一只赢得过鸟类走秀大赛的火烈鸟;一只赢得过站立大赛一等奖的火烈鸟等等(见图1)。学生在小组内随机抽取角色卡,然后结合道具扮演火烈鸟的不同身份,并在小组内进行一次自我介绍。学生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代入了火烈鸟的身份,感受到了各种成绩带来的骄傲和自豪,为后面火烈鸟故事的转折作出了鲜明的情感铺垫。

 


图1 角色卡
 

2.编创新闻报纸
    报纸是一种定期发行的印刷媒体,它包含了新闻、信息、观点和广告等内容。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信息传播工具,是大众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绘本戏剧心理课中制作新闻报纸是对现有的绘本素材进行重新整合、扩展或者诠释,抓住绘本故事的核心要素形成简练易懂的题目,然后以第三方报道的形式将内容呈现在报纸中。报纸的使用不仅能够快速传递绘本信息,还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兴趣、加强入戏体验。
  《我能辩驳消极思维》这一课选用了绘本故事《飞吧,火烈鸟》,绘本的第六页至第七页描述了火烈鸟遇到的挫折事件。绘本原文如下:
  火烈鸟从空中摔了下来,他的那条腿再也不能康复了。
  绘本仅仅用了一句话描述了火烈鸟的遭遇,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入戏体验,能够体会火烈鸟的挫折事件带来的心理变化。本环节根据绘本中提及的火烈鸟摔断了一条腿的描述,以第三方报道的形式对火烈鸟摔断腿的事实进行详实的扩写。这份报纸使火烈鸟的故事更为立体和饱满。
  改编的《动物日报》的内容:
  火烈鸟是鸟群中的大满贯选手,年仅7岁的的它获得过动物界50多项高水平比赛的奖项。2023年1月5日,火烈鸟穿过大兴安岭的路上,突然一声巨响,跌落至地。那一刻,羽毛飘飞,粉红色的羽毛像花瓣一样飘飞弥漫整个动物小镇。众鸟们听闻巨响纷纷跑去。朗朗具体跌落原因不详。 
  根据现场动物反映,朗朗失去了一条腿、具体伤情如何,还尚未明了。记者致电火烈鸟,火烈鸟的好朋友苍鹭和蜈蚣先生都未进行回应。两年一度的“速飞穿行赛”又要来了。有的鸟说:火烈鸟个性极强,失去一条腿,他不会再出现公众视野。记者为火烈鸟的遭遇感到惋惜,到底后事如何?请见下次报道。
   本环节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阅读《动物日报》(见图2),学生有时眉头紧皱;有时连连摇头;有时发出“哎”的感叹声。这份报纸的呈现使学生一不小心就掉进了“大满贯选手火烈鸟跌落神坛”的故事里,一不小心就对火烈鸟的故事“走心了”,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入戏体验。

图2

3.提取关键线索
绘本的关键线索是指在故事叙述的过程中,对于理解整个故事情节、主题和人物发展等起到重要作用的信息点。这些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情节、角色特征或者故事中的物品等。在课堂中教师呈现关键线索,不仅能够使学生与故事中的角色建立情感联系,还能提供讨论的切入点,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和对故事内涵的讨论。
《我能辩驳消极思维》这一课选用了绘本故事《飞吧,火烈鸟》。绘本第六页至第七页的描述了火烈鸟的遭遇,第七页画面中火烈鸟摔落至地,粉丝羽毛飘飞。此时掉落的粉色的羽毛可以作为绘本中的一个关键线索,它象征着火烈鸟命运的转变。(见图3)

图3
于是,教师将羽毛这一关键线索用于课堂中。教师提前准备了几根粉色的羽毛装在透明的样本袋中,在课堂的的转换环节教师一边呈现羽毛一边抛出问题:“这是我从事发现场捡到的几根火烈鸟的羽毛,大家猜一猜火烈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学生看到羽毛后积极性迅速高涨,大家各抒己见,纷纷猜测火烈鸟可能发生的故事,课堂气氛愈发活跃。(见图4)

图4
  《生命中的“大脚丫”》(见2023年第27期)这一课选用了绘本故事《贝琳达跳芭蕾》。绘本中主人公贝琳达“两只大脚”是绘本的关键线索,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了加强学生的入戏体验,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用卡纸制作了两只很大的脚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观察和思考大脚会给生活带来哪些麻烦。后面,在二次备课时,我思考如果用教师入戏的范式将“关键线索”穿在身上,比如教师穿上“超大版芭蕾舞鞋”,在教室里走一圈。这样呈现线索的方式更能帮助学生快速捕捉到人物角色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聚焦情绪感受
1.选用渲染音乐
  在绘本戏剧课堂中,使用渲染音乐是指教师根据故事的高潮、低谷及情感变化,选用相符合情境的音乐。渲染音乐不仅仅是背景音乐,它更是贴合绘本故事发展的,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角色情感的转变而适时变换的旋律。在绘本戏剧课某个环节使用渲染音乐,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生命中的“大脚丫”》(见2023年第27期)这一课选用了绘本故事《贝琳达跳芭蕾》。在课程转换阶段,教师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贝琳达,在教室里轻盈地舞动起来。这里选用的背景音乐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为芭蕾舞剧创作的一段音乐《四小天鹅》。《四小天鹅》的音乐旋律简洁、流畅;音乐节奏轻盈、活泼。学生跟随音乐,脚步轻快地在教室里舞动起来,此时此刻他们感受到了贝琳达跳舞时的愉快和投入。而在课程工作阶段的两难抉择的活动中,学生和贝琳达一起经历了评委的嘲笑和内心的挣扎,此时此刻,他们要作出坚持还是放弃芭蕾梦的抉择。本环节学生有一分钟思考时间,这里播放的音乐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主题曲第二幕的音乐。这首旋律优美流畅,悠扬动听,在音乐背景创作中这一段音乐也暗示着白天鹅奥黛丽内心的挣扎。这首音乐使教室里弥漫着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回顾贝琳达的所有经历,思考着贝琳达所面临的抉择。音乐淡出后,学生们通过站队的方式作出了关于梦想的抉择。
 

2.打造工具百宝箱
  在绘本戏剧课中,工具百宝箱是指的是包含各种资源和工具的集合,这些资源和工具是绘本故事的某个环节而准备的。学生以百宝箱为基础探讨物品资源在具体情景中的可用性和变化性。百宝箱中各种道具和材料不仅能够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还能够使学生聚焦具体的情境理解角色的情感体验和变化。
  《困难不可怕,我能打败它》这一课选用了绘本故事《乌龟一家去看海》。在课程的工作环节,教师出示工具百宝箱,有乌龟壳玩具、小碗、枕头、小球,这四件工具分别代表小乌龟四种情况,身体情况、饮食情况、睡眠情况、玩耍状态(见表2)。教师提问:小乌龟一路上经历了很多困难,这时候他的身体、饮食、睡眠和玩耍的状态都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请你结合老师的百宝箱工具,将这些变化演出来。学生思考片刻后,我邀请四位同学分别站在四种百宝箱工具前面,利用道具将小乌龟出发前和现在的状态演绎出来。通过具体的百宝箱物品,学生的演绎更能深入到小乌龟日常细微的生活之中,更加真实具体地感受到小乌龟在旅途中遭遇困难后身心的变化。

 

百宝箱工具指代状态
乌龟壳玩具身体状态
小碗  饮食
枕头 睡眠
小球玩耍

表2
 

四、结语
  绘本戏剧心理课以其生动活泼的呈现形式为现有的小学心理课堂增加了新活力,同时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大门。绘本戏剧心理课中,教师对绘本故事的理解是绘本资源重构的关键,理解才能对故事更好的拆解和建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巧妙地将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实现情感共鸣与心灵成长。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绘本戏剧心理课绘本资源重构的策略,希望能为初次接触绘本戏剧的心理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溯莹.绘本戏剧法在小学心理课堂的实践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18):34-36.
【2】林艳如,赵蕊,黄文婷,张雪琪.小学绘本心理课创编思路与方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12):28-31.
【3】贾玲.巧用绘本资源 把脉心理课堂【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4):28-30
【4】甄育玲,高珊,林佳璇.教育戏剧在初中心理课的运用举隅【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06):23-26
【5】沈丹萍,王瑾.以“戏”动“心”,依“剧”明“理”——教育戏剧在初中心理课堂中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02):23-26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