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叙事心理理念和技术设计高中生涯外部探索课程的实践
陈雪玲,陈艳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廉州中学 536100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亟需加强学生自我认同与未来规划能力。针对当前课程中外部环境探索环节存在的资源运用不足、实践性弱、内容单一等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引入叙事心理学理念与技术。该理念基于后结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强调人生意义与身份的故事性建构及个体与环境的互动。研究将叙事疗法的核心理念(如问题外化、解构主流话语、重写生命故事)及关键技术(回溯、解构、重构)应用于高中生外部环境探索课程设计。具体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家族职业传承、解构固化社会职业观念、个性化探索大学与专业信息,旨在帮助学生构建个人化的外部环境资源库,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转变。实践表明,该方法有效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感与个体适切性,为构建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生涯校本课程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生涯发展。
关键词:叙事心理;生涯规划;外部环境探索;高中生涯课实践;
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支撑与现实意义
在新高考“专业优先”录取模式变革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指引。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高中生处于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的关键阶段,亟需通过生涯教育达成自我认同,形成稳定的职业认知。这一时期,学生虽已具备一定生活经验,但对自我与社会环境的关联认知尚不全面,需要系统引导以明晰职业兴趣、能力与价值观。
从理论层面看,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将自我认知与社会需求相联结,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实践层面而言,其现实意义体现在三方面:其一,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优势与兴趣,精准匹配学科与职业方向,显著提升学习动力与效率;其二,打破职业认知盲区,拓展学生职业视野,避免职业选择的盲目性;其三,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合作、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二、外部探索在生涯规划教育中的理论定位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涵盖 “自我认识”“外部探索”“生涯抉择”“反馈调整” 四大核心模块。其中,外部探索作为 “知彼” 环节,聚焦学科、专业、大学及职业等外部世界认知,是生涯规划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发展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层次环境因素影响,这为外部探索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外部资源探索,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环境对生涯规划的影响机制,结合自我认知制定科学的生涯目标与计划。同时,有效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资源,构建支持生涯发展的资源网络,为生涯规划提供现实支撑。
三、叙事心理疗法的理论内核与实践价值
叙事心理疗法基于后结构主义对宏大叙事的解构、社会建构论对意义生成的阐释,以及福柯关于知识权力关系的批判,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其核心理念认为,个体身份与生活意义由个人叙事建构,而非固定本质。治疗过程中,通过问题外化与故事解构,剥离负面叙事的束缚,重构积极的人生故事。
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叙事回溯技术可用于挖掘家族文化与职业故事,构建家庭资源体系;解构技术则能打破社会主流文化对职业选择的固化认知,为个性化生涯决策提供空间。这些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在探索大学、专业与职业过程中,形成符合自身价值观的外部资源库,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化发展目标。
四、叙事理念下设计的生涯课程实践
(一)探索大学的生涯课
运用叙事心理解构技术,我们设计了以武汉大学为范例的大学探索生涯课,旨在打破社会主流对大学认知的固化框架,引导学生从个性化视角重构大学认知。
课程以多维度解构武汉大学为核心,通过环境、专业、平台三方面的深度剖析,激发学生对大学本质与个人发展的思考。在校园环境展示中,以樱花大道的浪漫氛围与老图书馆的学术沉淀为切入点,让学生直观感受校园文化对精神世界的滋养;专业介绍环节,选取遥感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两个文理科典型专业,通过遥感专业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汉语言文学培养文化传承者的实例,揭示专业与社会需求的联结;大学平台展示聚焦国家级实验室的科研项目与国际交流项目,呈现武大在科研创新与国际化视野培养方面的资源优势。
通过展示武大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让学生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去审视大学的本质,去思考大学究竟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进而引导学生回到大学毕业后这个时间点,去深入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成为像遥感专业学生那样利用科技守护地球环境的科研卫士,还是像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那样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文化使者,亦或是像参与国际交流的学生那样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促进国际合作的桥梁搭建者呢?
通过这样的深度体验与反思,促使学生重新定义所谓好大学的“好”。这个“好”不再仅仅是社会普遍认知中基于排名、声誉等因素所构建出来的概念,而是学生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深入思考所领悟到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天赋和人生目标,只有适合自己发展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好大学。例如,有一位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原本只关注那些在综合排名上非常靠前的大学。但通过这节课,他开始去思考和寻找在生物学科领域有着独特优势的大学。
通过这节课,我们教会了学生一种了解大学的有效途径,并且引导他们以适合自己为目标去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大学,进而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大学和专业资源库。在课堂上,学生们围绕“武汉大学不同专业如何满足社会需求”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发言,有的小组从医学专业如何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角度进行分析,有的小组从计算机专业如何推动数字化发展的角度阐述观点。同时,我们还布置了课后任务单,邀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武大的一个专业,并详细分析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就业前景以及对社会的潜在影响等内容。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他们完成课堂任务单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非常喜爱这种探索式的生涯模式,并且从中获得了丰富多样的思考。这些思考就像一颗颗种子,在他们未来的大学选择和生涯规划中生根发芽,为他们指引方向。
(二)生涯家谱图与生涯人物访谈活动
运用叙事心理注重人的生活故事,用多元的视角来看待人生故事,并从中获得不一样的资源的理念,我们精心设计了一节生涯家谱图的生涯课,以及一场生涯人物访谈的生涯活动。
(1)我的生涯家谱
生涯家谱,又称生涯家族世系图,它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工具,通过全面搜集与生动反映家族的历史与现状,深入探讨家族文化对个体生涯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生涯家谱图通过三代家庭成员职业与关系图谱,帮助学生澄清家族职业价值观及其对个人生涯选择的影响。课堂实践中,学生通过绘制、研讨家谱图,深度挖掘家族生涯资源。
一位学生在绘制生涯家谱时发现,家族中三代人都从事教育行业。他的爷爷是一位乡村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为村里的孩子们传授知识,深受村民尊敬;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学骨干教师,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生;而他的姑姑则在大学任教,从事教育研究工作。通过绘制生涯家谱和与家人的交流,他深刻体会到家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这种家族文化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使他对教育行业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思考如何将家族的教育理念传承下去,并且意识到自己可以利用家族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人脉资源,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更好地发展。
还有一位同学的生涯家谱图中,看到其祖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乡村教师,在那个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坚守在偏远山区的三尺讲台上,用知识的火种点燃了无数孩子的希望之光,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奉献精神,成为家族中熠熠生辉的精神财富;父亲则投身于充满挑战的建筑行业,从基层的建筑工人一步步成长为项目经理,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留下了奋斗的足迹,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品质,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家族后代。
通过绘制这样的生涯家谱图,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家族的生涯脉络,深入解读家族文化深处对职业的潜在期待与价值取向。比如,家族中是否一直传承着对知识传播的尊崇,或者对通过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坚守。同时,学生也能深刻感悟到家庭在自己生涯选择与发展进程中那如影随形、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也许是家族长辈在长期职业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亦或是他们所树立的崇高职业榜样所产生的激励力量。
课程结合叙事回溯技术,引导学生聚焦家族成员职业经历与优秀职业品质。比如,有的学生发现家族中有一位长辈是优秀的手工艺人,他对手工艺品制作精益求精,每一个作品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深深打动了学生。有个学生的家族中,祖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乡村教师。在那个教育资源匮乏的年代,祖父凭借着对知识的崇敬和对学生的热爱,徒步翻山越岭去家访,用自制的教具为孩子们生动地讲解知识,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培育出无数山村学子。他的奉献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成为家族的精神财富。学生绘制生涯家谱图时,深入思考若投身教育行业,祖父在当地积累的良好口碑与人脉,能为自己提供实习与教学实践的机会,且祖父的教育理念与故事也能成为自己教学创新的灵感源泉。这让学生在规划未来从事教育相关职业时,如选择师范专业、确定教育方向(是基础教育还是特殊教育)等有了更明确的思路,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进一步增加了在教育领域实现职业理想的可能。通过绘制自己的生涯家谱图和回溯的技术,学生将家族资源融入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等具体环节,实现家族文化与个人生涯目标的联结。
(2)生涯人物访谈活动
基于叙事心理对故事脉络的关注,生涯人物访谈活动设计中聚焦于生涯人物不同职业事件的历史脉络的深入探索,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关于职业的潜在信息,以及深刻理解职业对于人的意义和影响。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生涯规划、学科专业选择以及目前的选科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一次针对医生职业的生涯人物访谈活动中,学生除了询问医生的日常工作内容和专业技能要求外,还深入到医生职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比如,医生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冠疫情)时的经历和应对策略,了解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并不断成长的。通过与医生的深入访谈,学生们了解到医生这个职业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还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深入的了解对于那些对医学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在选择学科专业(如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和规划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如选择临床方向还是科研方向)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叙事心理理念聚焦个体主观经验与情感表达,主张以独特生命故事构建个人意义,这与生涯规划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高度契合。
将叙事心理理念与技术融入生涯外部探索课程设计,是我校推进生涯教育创新的重要实践。通过解构家族文化、追溯职业故事等具体教学活动,打破传统课程单一化、程式化的局限,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与多元视角中挖掘生涯资源,实现从 “被动认知” 到 “主动建构” 的转变。这种融合设计不仅满足学生差异化的成长需求,激发学习内驱力,更致力于探索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生涯规划教育路径。
我们期待,基于叙事心理的生涯课程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实践性与生命力的教育内容,助力其在自我认知与外部探索的过程中,明晰发展方向,提升综合素养,为未来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温斯雷德.学校里德叙事治疗[M].曾立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2]李明.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3]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4]戢焕启,陈欣.基于叙事疗法理念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设计[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5(04):80-83.
[5]沈秋凤.遇见更好的自己——基于叙事理念提升小学生认知的心理课设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 (25): 34-37.
[6]王方方.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7]姚昊,蒋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支持系统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0(01): 99-106.
课题情况:广西北海市教育科学2022 年度规划课题“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之外部资源的探究与实践”(2022B85)研究成果
通讯地址:广西北海市合浦廉州中学,邮编:536100,联系人电话:18378936293,邮箱:14349555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