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生涯混沌理论在高中生涯规划课堂中的运用 ——以一节生涯不确定性主题活动课为例

                                                   生涯混沌理论在高中生涯规划课堂中的运用
                                                                                       ——以一节生涯不确定性主题活动课为例
                                                     玉林市第一中学(537000) 吕文婷
摘要:生涯混沌理论是 20 世纪末兴起的生涯心理学理论,以混沌理论为基础,揭示了生涯发展的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征。通过剖析一节生涯不确定性主题活动课,深入探讨基于生涯混沌理论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设计思路 ——“识・探・拓”。“识” 即引导学生认识生涯变化本质;“探” 通过活动体验与案例分析,探究应对变化之法;“拓” 助力学生拓展视野,探索多元路径。该理论应用于高中生涯课堂,能弥补传统教育不足,帮助学生积极面对不确定性,提升适应能力,对学生成长及高中生涯教育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生涯混沌理论;不确定性;高中生涯规划课堂

 

       高中阶段是个体成长关键期,生涯规划教育至关重要,其旨在引导学生系统探索自我内在特质,深入了解外部职业世界,构建二者有效联结,规划契合自身与社会需求之生涯路径,为未来奠基。然而,高中生在生涯规划时面临诸多难题。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致使他们往往容易出现迷茫。他们既因阅历浅薄难以明晰自身优劣、定位未来角色,又受外界不确定性干扰,无法预测职业趋向,对规划不知所措。传统高中生涯教育缺陷显著。过度依赖固定框架与标准化测试,忽视个体动态性,多单向知识传授,缺乏互动与个性化指导,且未虑及生涯偶然变化,难以培养应对不确定性能力,与现实脱节。因此,鉴于高中生的困境及传统教育的不足,生涯混沌理论以其独特视角关注生涯非线性、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强调个体主动适应与创造,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带来新思路。应用该理论于课堂,有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涯发展的本质,提升适应和决策能力,积极面对不确定性,实现科学有效规划。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对提升高中生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生涯混沌理论的生涯规划课程的思考
(一)生涯混沌理论概述
       生涯混沌理论是 20 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生涯心理学理论,它借鉴了物理学、数学等自然学科中的混沌理论,特别是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研究,为理解个体生涯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它将生涯视为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与传统生涯理论关注职业心理结构和发展过程的还原论范式形成鲜明对比,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它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自生与自驱动,个体具备主动塑造生涯的能力,可依自身与环境变化不断更新观念、积极适应与创造。如面对高考改革或就业形势变动时,青少年能自主调整选择。
    (2)非线性动态过程,生涯发展受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呈非线性,充满变数,难以线性预测。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在入学时设定了明确的专业和职业方向,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因偶然接触到新的领域、参加了某个活动或结识了不同的人,从而对未来有了新的想法和追求。
   (3)初值敏感性,也被称为“蝴蝶效应”,体现为微小随机事件能使生涯产生重大转变。学生生涯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如一次偶然的讲座、一次志愿者活动或与老师的一次深入交谈,都可能成为改变生涯轨迹的关键因素。  
   (4)吸引子,可视为促使系统趋向稳定状态的关键因素,分为三类:点吸引子、极限环吸引子和奇异吸引子。其中,点吸引子与极限环吸引子仿若既定轨道,引导系统维持稳定平衡态,即收敛性吸引子。以地球绕日运行为例,其轨道类似此类吸引子作用路径,确保地球运动相对稳定。然而,奇异吸引子独具特性,犹如干扰因素,致使系统偏离常规轨道,催生不可预测性,为系统注入活力。在生活中,突发灵感或意外相遇等类似奇异吸引子事件,可改变个体计划方向。宇宙亦受规则约束,但因存在收敛性与奇异吸引子,二者相互作用,造就复杂多变模式。如流星撞击地球这一奇异吸引子事件,可能对地球生态与生物进化产生深远影响,改变地球发展轨迹。
(二)生涯混沌理论与高中生生涯规划的关联
      生涯混沌理论对目前传统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做了一个有益的补充。对于高中生而言,生涯混沌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生涯发展的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涯路径的多样性和可能性,鼓励他们以开放的心态探索不同的生涯选择。同时,它也激发学生对未知未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不是仅仅追求单一或预设的生涯目标。简单来说,该理论鼓励学生接受生涯中的不确定性,将其视为成长和学习的机会,而不是障碍。
(三)生涯混沌理论对传统生涯规划教育的挑战
      传统的生涯规划教育强调人的特质与相关工作的关联性,特别注意探索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及职业价值观等与工作环境的适配度,强调个体在生涯辅导中发展程度的可预见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兴起,当今社会发展导致未来职业充满各种变数,因此,传统生涯规划的相关理念范围狭窄,已不完全适用社会现状。生涯混沌理论对传统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挑战,它与传统的、有序、目标导向的生涯规划模式相悖。生涯混沌理论强调适应性、灵活性和对偶然事件的开放态度。这要求教育者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设计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生涯的非线性特性,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发展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态度和能力。
二、“识·探·拓”:基于生涯混沌理论的生涯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基于生涯混沌理论的生涯教育课程设计,其核心策略主要涵盖两个层面:其一,利用复杂性感知干预,促使学生深刻领悟世界的多元动态性,认识生涯的不确定性、复杂性、非线性特征;其二,利用生涯信念的干预,调整学生的生涯信念,,助力其构建 “积极不确定” 的生涯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和应对变化的能力。

      依循上述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按照“识——探——拓”为路径精心设计教学思路。
     “识” 阶段旨在引导学生认知变化乃世界本质,使其接纳并欣然拥抱变化,摒弃阻止或固化事物的观念。此过程可借助诸多实例,如日常偶然遭遇(突然降雨而未携带雨具、他人临时爽约等),亦或引入生涯人物范例(如鲁迅、胡歌等)。以鲁迅为例,其原本学医,却因偶然目睹同胞麻木之态的照片,毅然弃医从文,这一抉择深刻彰显了偶然事件对生涯轨迹的巨大影响,从而助力学生深刻体会生涯的不确定性。
      “探” 阶段着重通过体验式活动探究生涯的非线性与动态特性,进一步探讨生涯发展的问题,包括应对变化、与变化共处的方法,善于从当下情境中挖掘机遇,突破思维局限,积极开展生涯重构。教师可选用生涯蝴蝶模型,该模型能够直观呈现偶发事件于个体生涯中的重要影响。蝴蝶模型的左侧为计划圈,涵盖个体起点、规划目标及实现进程;右侧为机会圈,即生涯目标追寻过程中出现的关键偶发事件(变数)。通过抽取机遇卡,为案例人物绘制生涯蝴蝶模型,阐释不同偶发事件所引发的差异化生涯走向,如原本顺遂境遇可能急转直下,而不利开局亦可能逆袭上扬,进而引导学生学会积极重构生涯路径。
       最后,“拓” 阶段要求教师助力学生获取应对复杂世界的能力,即树立积极不确定观,拓宽学生视野,探索多元生涯路径与可能性,在当下生活中探寻意义。此过程可援引名人案例(如李子柒等)或本校毕业生实例,通过讲述他们在生涯发展进程中如何凭借积极心态与灵活应变能力,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开辟多样的发展道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敢探索适合自身的生涯发展方向。

三、以生涯不确定性一课为例,探讨生涯混沌理论在生涯课堂上的运用
(一)环节一:热身活动——Yes or No?
       呈现以下生活情况,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回答Yes的话就拍拍手,如果你的答案No的话就发出“哈哈哈”的声音。
① 被放鸽子
② 放别人鸽子
③ 突然下雨,身边没伞
④ 喜欢上了自己曾经讨厌的人
⑤ 讨厌了自己曾经喜欢的人
⑥ 好朋友和别人耍得好了
⑦ 重要考试考砸了
      生根据自身情况反应
      师提问:这些事件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大多学生会回答不好的,想不到的。
      师小结:从大家的掌声中可以听出我们大多数人都遇到过以上的情况,这些事件的发生很可能就会影响我们一天的心情,打乱我们的节奏。在生活中,可能就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导致一系列加剧生活状态的事件发生,这就是蝴蝶效应。生涯发展中也存在类似的蝴蝶效应,曾经的一个偶然不确定事件可能改变人生的整体路线。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生涯课堂——拥抱不确定,开启多彩生涯。
(二)环节二:生涯人物猜猜猜
      生涯人物1介绍:父亲是高材生,母亲是家庭主妇。高中时ta想当医生,救死扶伤;大学时,出国留学医学院,学习先进的医学技术知识。
     师提问:同桌之间讨论,按照这样的发展,预测一下此生涯人物的未来生涯发展路径会是怎么样的?
     学生分享。
     师追问:这是计划中的未来,但生活是计划好了就一定按这个方向发展吗?
     通过提问引发思考:微小的变化,可能会改变未来的方向。
教师接着呈现生涯人物故事的后续发展,通过故事梗概,学生基本能猜出人物1是鲁迅先生。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生涯人物鲁迅的生涯经历,初步学习生涯蝴蝶模型的绘制方法。

       从图1可以看到蝴蝶模型左边为计划圈,圈内是自己的起点和规划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过程。 右边的圈为机会圈,也就是在追求生涯目标的过程中,发生的重要的偶发事件(变数)。两个圈中间,左边是原本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右边是因为这个变数的发生,改变后做的事情,同时因为这个变化,未来的发展写在虚线框里。通过生涯蝴蝶模型可以清楚地看到不确定的偶发事件对于当事人的生涯发展的影响。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人们会对生涯规划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有的人是彻底推翻了之前的规划,做出新的更符合当下能力和心态的决定;还有的人会坚持之前的规划,只不过在方法和心态上进行了优化,以更强大的姿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师分享第二个生涯人物的生涯蝴蝶模型。

       师提问:对比这两个人物的生涯蝴蝶模型,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他们的发展方向整体上是怎么样的?
       学生基本都能得出充满不确定性,还有的学生会想到都是往积极方向发展。
       师小结:未来之所以让人期待,正是因为它拥有无限的可能。大家想一下如果我们生下来之后的每一步都确定了的话,是不是就会少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和色彩?
       这个阶段通过两个生涯人物的生涯发展轨迹,引出生涯蝴蝶模型,并通过两次反转,使学生认识到生涯充满不确定性,要有意识去拥抱和接纳不确定性。
(三)环节三:绘制生涯蝴蝶模型
       师:刚才介绍的都是大人物的生涯蝴蝶模型,现在回到我们自身。接下来我们通过为两位身边的同学绘制生涯蝴蝶模型,探索和思考面对不确定性事件,我们能做什么?
      同学1:小南学习成绩中上,希望能够考上好一点的医学院校,未来成为一位医生。
      同学2:小红成绩一般,喜欢画画,并参加绘画培训,希望高中能继续画画,能够考上一个好一点的艺术类院校,未来成为平面设计师。
     教师在这里要注意引导:这两个同学的例子在高一年级中是比较常见的,也可能就是我们班中的一员,所以希望大家能代入进来,以对生涯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基于现实进行设想。
     1.确定计划圈
全班分两大组,第一大组按同学1制作生涯蝴蝶模型,第二大组按同学2制作生涯蝴蝶模型。每个大组里分成每4-6人一个小组,完成学案纸中蝴蝶模型计划圈部分内容。
     2.抽取机遇卡
      请每个小组组长抽取一张机遇卡(不确定事件),小组成员围绕这一偶发事件思考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人物生涯轨迹可能的变化会有什么?如果是你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了这样的不确定事件你又会怎么做呢?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人物的生涯蝴蝶模型中的机会圈内容(1人登记,1人代表发言,一起讨论设想)
      同学1的机遇卡:(1)高考失利,没有被喜欢的大学专业录取,调剂到其他非医学专业;(2)家庭变故,拿不出更多钱进修;(3)高考超常发挥,被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本硕连读;(4)高三谈恋爱,沉迷手机游戏小说,成绩出现严重下滑;(5)进到医科大学不适应,晕血晕针,退学。(偶发事件来源其他班的收集资料)
      同学2的机遇卡:(1)学画的过程中,学业成绩明显下降。(2)妈妈不同意画画,希望小红专注学习,大学就读金融专业,找个有前途工作;(3)小红从事的工作,最开始几年还不错,但是新兴技术的涌入,行业发展变得很不景气。(4)高考失利,没有被喜欢的大学专业录取;(5)艺考、高考超常发挥,被中央美院录取。
师:当出现不确定因素时,我们该怎么做?请小组代表展示你们的生涯蝴蝶模型。
学生代表分享。教师注意可以根据学生分享内容,追问学生是否满意小南/小红 现在的生涯发展,为什么?如果不满意,在接受偶发事件的前提下,怎样才能更好?
       这个阶段学生通过制作案例人物的生涯蝴蝶模型,随机抽取机遇卡的形式,体验生涯的不确定性;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寻找应对变化、与变化共处的方法,善于从当下情境中挖掘机遇,突破思维局限,积极重构生涯的机会圈。
(四)环节四:总结拓展
       呈现同学2小红的人物原型,也是本校的一位毕业生的生涯蝴蝶模型,她的偶发事件是高考失利,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她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努力,考上了目标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后面大二在网上接单做设计,积累经验,毕业后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另外,呈现从素人变成网络红人的案例——李子柒。教师邀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或感悟。
       学生分享。
       师总结:生涯发展并不是线性的,偏离美好的期待和规划路线是常态,需要不定期调整。生涯之路是寻求个人“心之所安”。其实,我们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都是人生中难得的体验和宝贵的财富。接纳偶然事件的存在及其影响,积极去适应,勇敢地面对变化;善于观察和思考,发现机会因素,不停止自我学习和成长,或许才是面对生涯不确定性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正是变化造就了我们多彩的人生。
生涯混沌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在当今社会快速变迁的宏观背景下,不确定性已成为常态,具备适应不确定性的能力至关重要。学生不再因计划被打乱而焦虑不安,而是能够灵活调整,积极应对。例如,面对新兴行业的崛起和传统行业的变革,能够迅速适应并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个人与环境的动态适配。同时,该理论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多元的生涯路,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职业选择,而是认识到生涯发展有多种可能性。这促使学生在求学期间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拓宽自己的视野,为未来的多种选择做好准备。整体而言,生涯混沌理论为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注入了新的活力,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灵活和富有远见的态度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使其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周满玲,张进辅,曾维希.职业发展的混沌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06,(05):737-742.
[2]陈宛玉,叶一舵.生涯混沌理论及其对青少年生涯辅导的启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2):96-100.
[3]刘鹏志,金琦.生涯混沌理论及其对生涯教育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09):8-10.
[4]陈熙,周玫.蝶变人生——生涯规划教育课设计[J].教育科学论坛,2018,(29):16-19.


作者简介:吕文婷(1997-),汉族,广西容县,玉林市第一中学,中学二级,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研究生。
通讯地址:广西玉林市玉州区玉林市第一中学大北路453号
联系电话:13072322949
电子信箱:1099511045@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