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倾听—共情—引导:助力学生跨越学业挫败

       高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了。入学成绩位于年段第32名的小欣,凭借自己的努力,进步显著,位居年段第20。但是,成绩公布后,小欣的脸上没有取得成绩后的喜悦,却是满脸的愁容。带着关切,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
      我先是肯定了她所取得的成绩,然后说:“小欣,老师注意到,你并不开心。是不是这样的成绩还是没有达到你的期待与目标,或者有其它的事情在困扰着你?”
      她低着头,声音略带哽咽,说:“我的英语只考了班级第二......”
      在那个瞬间,我感觉到她内心的压抑,她似乎在很努力地抑制着自己的眼泪。
     其实,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她的单科成绩能够排名班级第二,也是很不错的成绩。在那个时刻,我真的很想说:你都考这么好了,还难过,那些考不好的同学怎么办?可是,我也知道:对于学生而言,影响他们的并不是事实上的成绩是什么样子,而是他们认为的那个成绩是怎样的。学业挫败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
     停顿了一会儿,她开始诉说,她一直以自己的英语为傲,那是她最好的学科。她甚至觉得总分高,能进入年段前20名完全是运气,是偶然。
     显然,英语学科成绩带来的挫败感,让她完全否认了自己在其它学科的努力和付出。
     我静静地听着小欣诉说她的感受,我回应说:”是的,当曾经自己引以为豪的学科,在成绩上输给了其他同学,没能得到自己期待的成绩,确实让人感觉很挫败。这种挫败有时候甚至会让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
     听着这些话,小欣压抑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在她放肆地哭了一会儿之后,我开始分享自己高中时代的一段学业挫折的经历。当我讲到自己曾经一度失去了学业的信心时,她抬起头,眼中满是惊诧。我讲述了那段失落的时光,自己如何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鼓励下,一步步走出来,自己如果通过运动发泄情绪,释放压力,最终渡过一段蛮艰难的时光时,她似乎在我的故事里找到了知音,我注意到她的情绪在慢慢地归于平静。
     在小欣的情绪稳定下来后,我问:“那你真的觉得你的总分,你的其它学科成绩的取得凭的全是运气吗?”小欣沉默不语。
     我说:“其实,老师注意到,每天晚自修放学后,同学们都离开了教室,而你却还留在教室里学习。每天早上,当同学们还在睡梦中,你已经在教室里拿着你那厚厚的笔记本,复习课堂上学过的知识,一遍又一遍。每次,学习上遇到任何不理解的难题,你都会主动找老师解决.....你觉得你的成绩是运气吗?”小欣想了一会儿,说:“嗯,这是我努力后取得的成绩。”
     我说:“刚才你说你以前的英语最好,不用怎么学习,记记单词就轻轻松松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是高中的英语不一样了啊。在学习方法和策略上,你没有及时地进行调整,就很难有所突破。而此时,其他同学进步了,在比较中,你的优势就不明显了。不是你变“差”了,而是在这门学科上你努力不够。” 小欣若有所思,点点头,说“我知道要怎么做了。”
     看到小欣的脸上绽放出的笑容,我知道,这个学业受挫的孩子,已经成功地走出来了。
     其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绪不仅仅指学生在得知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同样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在日常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会促进其学业成绩的提升,而不良的学习情绪则会影响其学业表现。而学业挫败是高中生经常遇到的学习情绪。不管是学业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业较落后的学生都可能遭遇“学业挫败”。对于优秀的学生而言,曾经的光环与当下的落差,加上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自我的高要求,这类学生就非常容易产生“学业挫败感”。当学生遇到“学业挫败”,学生容易沉溺于这种情绪里,进而失去学习的自信,丧失学习的意义感,从而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钟志农老师曾说:“学业挫败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为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遭遇学业挫败时,教师要予以重视,及时介入处理。教师要通过真诚的倾听,用心去感受学生的情绪。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共情和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正确地归因,并引导学生挖掘自身资源,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从而激活学生的内驱力,树立新的学习目标,找到学习的意义感。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