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结果思维,成长的大敌

结果思维,成长的大敌

 

当事人是同事的侄女小鹿,中考前一个月带到我这里,两次模拟考试越来越差,希望我给她把把脉。小鹿小时候我见过,是个活泼开朗的开心果。而今与小时候相比,小鹿的眼神躲闪,自怨自艾,明显没有活力。

在“我是_____的人”自我描述中,小鹿写下了“成绩差、不自信”等词语。并淡笑“我成绩差,所以不自信。”在分析成绩之外的原因时,小鹿提到同学和老爸的评价会常常打击到自己,比如老爸会常说“你怎么连这个也不会”。小鹿身边的重要他人,在小鹿成长过程中对其的评价都是指向结果的,没有人关注过她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惟有对其学习结果的不满,如此看来,小鹿结果思维的形成,也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每次考试当我拿到试卷时,我都会想‘这次我肯定又要考不好了”小鹿的话印证了烙在她身上的结果思维方式。大凡有过考试经历的人都明白,这是一种指向结果的消极思维方式,它对考生的正常水平发挥是一种抑制。于是,我试图引导小鹿换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小鹿说“相信自己就能考好,是吗?”在她略显期待的言语中,我读到的又是结果思维。结果思维真的是一个人成长的大敌,积极和消极可以选择,而思维方式却烙在了我们每一个选择与判断中。于是,我告诉她:“每一次考前你只需告诉自己——这次考试我只要把自己会做的给做对,我便问心无愧了。”她有些迷茫,她困惑“考试难道不是为了一个好分数吗?”

结果思维作为一种外在的苛求,会表现为内在的消极阻抗与困顿,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小鹿说自己平常自习课上会发呆,不知该干些什么,因为似乎做什么都没用。“没用”,这既是她对自己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是她在这种结果思维下日渐对自己的评估。结果思维的极大弊端正在于此,当我们发现自己很难达成好的结果时,便会埋汰自己并放弃该有的努力和改变。我与她分享了“合理计划+专注执行”的做法,即,每节自习课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完成时间,然后专注执行,强制实施,事后反馈。小鹿欣然接受了我送给她的“规划小结本“,表示回去之后要积极实施。

咨询之后,小鹿感慨,小学低年级时自己简单又快乐,什么都不想的日子很快乐。她困惑“难道人会思考了就会不快乐吗?”非也,思维方向决定了快乐与否。过程思维,无论是来自他人还是自己施与的积极暗示,都更易取得好的结果。积极思维更快乐,过程思维更接近成功。在这之后,我亦与小鹿的父亲做了一番沟通,并建议他看些心理学的书籍。心理学指向个人思维方式,表现为个人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懂心理学按规律办事会呈现出积极思维和过程思维,并渗透在自己的日常言行进而影响身边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而这是为人父母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