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谈性,护航青春——青春期家庭性教育三部曲
梁艳(广州增城外国语实验中学,广东省广州市 511330)
【摘要】青春期孩子面临身体认同、情感界限、网络风险等多重挑战。开展科学的家庭性教育,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规避潜在风险、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面对“知其重要却难实施”的困境,家长可采取以“更新观念、主动对话、善用媒介”为核心的青春期家庭性教育三部曲策略。
【关键词】青春期;家庭性教育;亲子沟通
一、引言
“我家孩子身体发育之后,经常弓着背、含着胸走路。大热天都要穿着校服外套。我该怎么引导她?”
“我家女儿最近谈恋爱了,放假回到家,提出想和对方一起做作业或者出去玩,我有些担心,应该怎么应对呢?”
“孩子的班主任反映孩子带避孕套回学校。唉!作为家长该怎么和孩子谈这个问题呢?”
“我看到儿子手机上收到一条信息,是他网上认识的一位女性网友发来的,要求他拍一张自己身体部位的照片发过去。我该如何向孩子表达我的担忧?”
这些来自家长的疑问,侧面反映出青春期孩子面临的多重挑战:身体发育带来的身体认同困扰,在亲密关系中混淆情感表达与行为界限,甚至低估网络行为的潜在危害。随着青春期生长发育高峰的到来,孩子的性心理也迅速发展,他们对与性有关的话题自然产生好奇。面对这些情况,不难发现性健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性教育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因此,作为家长,了解为什么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谈性以及该怎么谈,就显得尤为关键。
二、为什么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谈性
国务院 2021 年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提出,要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开展性教育,加强防范性侵害教育,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尽管政策层面已有要求,许多父母仍会觉得和孩子谈论身体和性是件尴尬事。我们为什么必须克服这种尴尬,与孩子坦然谈性呢?
1.回避会增加孩子对性的负面认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强调,成年人的态度决定着儿童对性的认知基调。回避谈性可能会增加性的羞耻、污名和神秘感,进而使孩子对性产生更强烈的好奇,这种未被满足的好奇心可能导致过早的、不负责任的性行为。如果性的话题在家庭交流中能像其他话题一样被自然、正常地讨论,不被附加羞耻或厌恶感,那么孩子才更可能把我们视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愿意向我们倾诉心中的疑问。。
2.孩子对性的学习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对性充满好奇的阶段,他们会主动通过网络、书籍及同伴等渠道获取相关知识。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开放、可靠的信息渠道和沟通机会,孩子就不必再背着家长去接触那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更不必通过色情制品来了解和学习关于性的知识。
3.知识是保护孩子的强大武器
研究显示,良好的家庭性教育能够有效推迟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的时间,并帮助他们在学习实践安全性行为、建立和维持健康的亲密关系等方面表现得更出色[2]。针对未成年人的性侵犯罪时有发生,让孩子尽早理解身体的隐私权和界限,有助于他们识别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并在有需要时能及时、坦然地向可信赖的成年人求助。
三、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谈性
尽管性教育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家长坦言“知道重要性却不知如何实施”。引言中的四个例子,正揭示了家长在青春期性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核心困境:被动应对多于主动引导。
(一)更新观念,做科学理性的引路人
家长和青春期的孩子谈性,自己先要“通关”。很多家长的尴尬和回避,往往源于一些需要更新的陈旧观念。只有观念得以更新、正确了,行动才能自然、坦然。以下是一些常见误区及其应对之道:
1.误区:“不需要太早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等他长大了自然就懂。”
性教育是“随龄渐进”的旅程。家长应留意孩子“身体变化”发出的信号,抓住这些身体变化的契机,使用符合孩子年龄和理解能力的语言普及知识。例如面对因胸部发育而走路含胸驼背的女儿,可以这样说:“宝贝,妈妈注意到你最近走路姿势有点变化,是不是觉得胸部发育有点不自在?这很正常,是长大的标志!我们可以聊聊怎么选合适的内衣,让你穿得更舒服、走得更自信?”
2.误区:“性教育就是讲生理知识、讲性知识。”
性教育是“全人教育”。它远不止于生理知识,其核心内容应涵盖身体认知、情感探索、关系技能和安全防护等方面。例如当孩子开始谈恋爱时,可以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思考:“哦?你对谈恋爱这事怎么看?你觉得学生时代喜欢一个人正常吗?你觉得好朋友和男女朋友的区别在哪里?怎么判断对方是不是值得信任的人呢?”
3.误区:“孩子原来不懂得性,讲了之后,TA 更关注性了。”
科学信息是“定心丸”。提供科学、正面的信息,能有效消除性的神秘感,帮助孩子建立更理性、更安全的认知。例如发现孩子书包里有避孕套,可以平静地开启对话:“妈妈看到你书包里有避孕套,能和我聊聊吗?是好奇它的用途?还是同学间在讨论这个话题?别担心,我们可以一起了解一下它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重要性,好吗?”
4.误区:“女孩比男孩更需要性教育。”
所有孩子都需要“护身铠甲”。无论男孩女孩,都需要了解自己身体 、理解异性身体、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界限、学习建立和维护健康的关系模式和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技能。例如当男孩表现出对异性身体的好奇,或言语中有不尊重的苗头时,应及时引导:“对异性身体好奇是正常的,但必须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你需要明白,任何亲密行为都必须以对方明确、自愿的同意为前提。同时,记住你的身体同样重要,任何让你不舒服的触碰都要坚决拒绝。”
5.误区:“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来自个人经验,不需要学习。”
时代在变,家长需要“持续充电”。性教育是一门涉及生理、心理、社会、法律等多方面的科学。家长不能仅依赖个人经验,需要主动学习,更新知识和观念。例如当孩子问出一个您完全不懂的网络新词或现象时,可以坦诚回应:“这个问题问得好!爸爸/妈妈对这方面也需要了解和学习。我们一起查查资料,搞清楚之后再详细讨论,怎么样?”
(二)主动对话,抓住生活中的“可教时刻”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对性相关话题既充满好奇又羞于启齿。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敏锐地识别并巧妙地利用生活中的“可教时刻”。这些契机可能源自孩子的身体发育变化、接触到的媒体或网络信息,或是他们主动提出的疑问或分享。同时,家长应主动营造安全、轻松的沟通氛围,以开放、非评判的态度自然开启对话,使性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而非成为一项特殊任务。
1.敏锐识别,顺势转化
家长在敏锐抓住可教时刻后,需自然、顺势地将其转化为讨论的起点,避免错失良机或反应过度,让沟通顺畅进行。当与孩子一起看到涉及网络交友安全、性骚扰或欺凌的新闻或网络信息时,可以主动询问:“对刚才那个新闻事件,你怎么看?你觉得里面当事人的处理方式合适吗?如果是你或你的好朋友遇到类似情况,比如收到让你不舒服的图片信息或被不喜欢的人纠缠,你觉得该怎么办?可以告诉哪些你信任的人?”通过借他人案例引导孩子讨论自我保护、拒绝技巧和求助途径,降低孩子自身提问的尴尬。
2.主动营造,常态沟通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轻松、私密的相处时光,如散步、接送途中,主动发起开放式对话,就相关话题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困惑,逐步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习惯。例如利用饭后散步的时机,自然询问:“你们生物课讲到青春期变化了吧?老师讲得清楚吗?有没有什么你觉得特别有意思或者还不太明白的地方?”又或者:“关于身体发育、网上交友这些话题,你平时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信息?”这样的提问既能链接学校课程或了解信息源,也能传递开放交流的信号。
3.有效沟通,价值引导
在进行“可教时刻”的对话时,需把握以下要点:首先,倾听优先于说教,充分理解孩子的视角;其次,准确使用科学术语,传递“性是可讨论的科学议题”的信号,消除隐晦带来的羞耻感;再次,在提供事实信息后,自然融入尊重同意、责任担当、自我保护等核心价值观;最后,在需要设立行为界限时,清晰、温和地说明规则及其背后的关爱与阶段性考量。例如当孩子主动问“避孕套是什么”,先肯定:“谢谢你能问我!”再科学解释其避孕和预防性传播疾病的作用,并自然补充价值观:正确使用避孕套,是在双方都自愿同意发生性行为的前提下,对彼此健康负责的重要方式。”
(三)善用媒介,让性教育有趣又有料
优质书籍、科普动画和权威文章是家庭性教育的得力“小帮手”。家长的首要任务是精选适龄、权威的资源,借助其科学性和客观性,化解亲自讲解某些身体变化(如月经、遗精)时可能存在的尴尬。需注意的是,媒介本身并非教育的终点,关键在于亲子共读或共看后的引导性讨论,以将知识转化为孩子的实际认知和应对能力。例如观看关于‘网络交友安全’的科普短片后,可引导讨论:“你觉得在现实中容易遇到短片里提到的‘索要隐私照片’或‘过度打探信息’等套路吗?你觉得片子里教的防护方法可行吗?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会怎么应对?”这有助于将视频知识转化为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策略。此外,媒介的趣味性还能巧妙化解尴尬。当孩子对班上“谁喜欢谁”这类话题表现出兴趣时,家长可拿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的相关片段,笑着问:“嘿,书上这些中学生聊的‘小心动’和‘小烦恼’,跟你们班像吗?他们说的‘喜欢一个人但不知怎么办’,你觉得书里分析的原因有道理吗?”借此同龄人真实故事,让谈论青春期情感变得自然轻松。善用这些工具,能让性教育变得更自然、更有效。
与青春期的孩子谈性,其核心在于“坦然”与“护航”。 所谓坦然,是打破沉默、拥抱科学的勇气;护航,则是用知识、尊重和界限为孩子筑起的安全网。 更新观念是基石,主动对话是桥梁,善用媒介是助力。 当家庭成为性教育的第一课堂,当父母成为孩子最可信赖的引路人,我们便能真正帮助孩子获得认识自我、珍爱自我、负责任地拥抱未来的力量。而这份力量,正是青春最好的护航。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EB/OL].(2021-10-20)
[2024-2-29].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3262.htm.
[2]方刚.家庭性教育16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创业路 10 号。
邮编:511330
联系人电话:13728028537
邮箱:9544634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