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做“赋能”型家长,培养孩子的积极品质

                                                   做“赋能”型家长,培养孩子的积极品质                      
                                            林亚兰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官田学校 邮编518000  
        摘要:在现代紧张的生活节奏下,家长们都很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但也可能会因此忽略孩子的实际需要,看不到真正适合孩子自身能力的成长路径。笔者认为,当好赋能型家长,我们需要研究自家的孩子,发现自家孩子的能力特征,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成长为他自己。尊重并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保护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些都是他源源不断的能量。当我们看到他隐藏的积极品质,他会更加自信,并发展更多的积极品质。孩子每一次的挫折经历,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教育机会,如果我们能在此时给予期望和信任,关注未来,一定能找到一条更加适合自家孩子成长的道路。
       关键词:潜能  积极品质  兴趣  短焦  成长型思维
       自从儿子考上深圳中学后,身边很多同事和朋友都来向我请教,如何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她们以为我培养出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但其实,我只是帮助了孩子成为他自己,他的中考成绩并非我“培养”出来的,而是他拥有了能力、能量和积极品质的结果。我是一名初中心理老师,在工作中见识到不同孩子的心路历程,结合陪伴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在刚刚过去的三年疫情,我的孩子刚好在初中三年。对于每个初中孩子和家长,这都是挑战。三年初中三年疫情,我家娃经历了失眠、暴脾气、暗恋、拒绝数学难题,到读书、追梦、运动、喜欢数学、帮助同学、主动参加演讲比赛等。这期间是什么支撑着他积极前行?其实,孩子就像是一颗种子,父母要做的,就是将他放在一个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适时浇浇水,修剪一下枝叶,只要做好这些辅助工作,搭建合适的环境,种子自己就可以茁壮成长。作为种子的看护者,父母更需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创造一个更适合他天性成长的优质环境。①
一、以期待为光点燃内在潜能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带领团队来到一所小学,对外声称要对班级学生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他们从该校1-6年级的每个班级中随意抽取了3名学生,把这18个学生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的老师,以赞许的口吻说:经过科学测定,这些学生具有高智商,是最有前途的好苗子。八个月以后,罗森塔尔团队又来到该校,对18名学生进行复试,发现他们进步很大而且性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与人打交道。再到后来,这18个人在不同的岗位都成绩斐然。②从这个实验中,我看到孩子发展的无限可能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研究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思维和兴趣特点,运用积极期待激发孩子的发展潜能。
       父母如何研究了解孩子,知道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观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孩子的特点,如有的孩子爱运动,有的孩子喜欢蹲下来观察树叶,有的孩子喜欢玩沙土,有的孩子喜欢车,有的孩子喜欢拆解各种物品......这些小细节中都隐藏着孩子的各种能力特点。如喜欢运动的孩子可能体力比较好,喜欢观察树叶的孩子专注力更强,喜欢拆解物品的孩子创造性思维强,喜欢玩沙土的孩子有有好奇心,学习能力强。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小心翼翼保护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并给予支持甚至参与其中。
        作为一名心理老师,我经常接触不同类型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对现在的初中生的思想比较了解。尽管如此,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仍然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他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我可以怎么不动声色地引导他。如初一下学期开学,我发现寒假里孩子的作业书写非常认真,但一开学书写就比较乱。而儿子喜欢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得到老师的认可。于是,我主动跟他班主任谢老师沟通,希望老师跟家长一起培养孩子的书写习惯。但谢老师的表达方式可能引起了孩子的误会。第二天,孩子对爸爸说:“我觉得谢老师是不是在针对我?他在全班说要抓书写,特别是要抓我的书写。”爸爸担心孩子的想法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告知我这件事,希望我能与孩子沟通。当天晚上,我照例跟孩子打招呼,“今天有没有发生了什么开心的事啊?”“没有,只有一件奇怪的事。”然后孩子跟我叙述当天谢老师说的话。我惊呼到:“今天,谢老师也给我打电话了!”孩子很惊奇“他跟你打电话说什么呀?”“谢老师说,想重点培养你,让我多配合。还说你的书写不好,容易拉分,让我帮忙督促你的书写呢。”孩子回到:“是这样啊,也许吧?”我立马接话:“是的,他还说,你的书写端正了,作文就能提高好几分,说不定就能超过沈同学。”“好吧,那我努力。”在这里,我了解到孩子把沈同学当成了自己学习上的竞争对象,同时我满足了孩子的心理期待——原来老师真的信任他、准备重点培养他!最后,孩子带着点点期望和小开心结束了谈话,之后的学习也更努力了。
二、以赏识为钥培育积极品质
        六年级时,跟孩子约定:大型考试只要超过90分,就会发奖学金。这个策略实施后,孩子学习一直比较积极,但粗心大意的毛病还是很难改。有一次成绩并未达到90,孩子很难过。我看见孩子的情绪后,意识到我的策略需要调整。我仅仅关注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关注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于是,我找来儿子,及时调整策略。我说:“妈妈发现,虽然这次你没有考到90分,但这段时间你一直还是比较努力的、能够自制、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这也是你获取奖学金的途径之一。”儿子很开心,学习更积极了。
        初一上学期,由于难度提升,儿子对数学的学习有点不适应,难以招架,有时候还因为解不出最后一题大发脾气。我接纳了他所有的情绪,心内一直思考如何培养他迎难而上的决心。初一寒假的一天,数学陈老师在班级群发了第一周的数学作业答案让孩子们自行批改和订正。我偶尔发现老师的答案有几处错误,于是用孩子的微信给陈老师发信息指出错误。陈老师以为是儿子发现的,当即表扬他。在第二次发答案前,陈老师把答案先发给儿子,让他核对后再发群里。儿子光荣的接受的这个任务。随后的几次,陈老师有时候让儿子核对答案,有时候让别人核对答案。但每次陈老师把答案发群里的时候,我都会首先告诉儿子,陈老师给妈妈发信息了,让你先核对群里的答案。儿子很高兴,忍不住骄傲地问:“怎么每次都找我对答案呢?”我告诉他:“肯定是陈老师喜欢你!你能发现老师答案中的错误,取得了老师的信任!”儿子跟数学陈老师的缘分就这么建立起来了!尽管初中后两年陈老师没有继续任教儿子数学,但是儿子一直欣赏和崇拜陈老师,经常去找他探讨数学问题。儿子跟数学的缘分也逐渐建立起来,他开始钻研数学,不再畏难。初三毕业那年,还经常被陈老师叫去办公室解难题。骄傲地跟我炫耀:“陈老师解不出来的题目,都喊我去他办公室解。”
       培养孩子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他考出好成绩,考上优秀高中,进入清北名校,而是要培养出有责任、有担当、笑对挫折、迎难而上的人!拥有这些内在积极品质,他们在面对任何环境都能够及时调整好自己,做出自己的成就。作为家长,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去寻找或发现孩子表层情绪之下隐藏的内在积极品质,当你看到这一点,并说出这些积极品质的时候,你就已经在培养孩子的积极品质的路上了!你的看见和肯定,成为那道希望之光,点亮他的内心,他会将这一点点认可和肯定发扬光大,勇往直前!
三、以兴趣为源构筑心理能量池
       每次见到儿子的初中老师,他们都很惊喜的问我:“太喜欢你家孩子了,他是怎么做到每天能量满满的?”其实,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他每天起床很早,哪怕是冬天在老家,天气寒冷,他早晨6点多就起床了。他能这么早起床,是因为他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探究欲和分享欲。初中后,每个周末和假日早晨7:30,安排了他与美国老师对话25分钟。儿子很喜欢与美国老师对话,因为他可以多一个人倾听他的兴趣爱好:飞机、rap英文歌、观星心得、三体等。于是,儿子的早睡早起的习惯一直坚持了下来。
       疫情期间,小区封闭,大家都只在自己家里,儿子在家上网课,也不能出门,就连体育课都是在家跳绳之类的。儿子正值青春期,整天窝在家里,运动量不足,时间久了我担心出问题。而且,那时候儿子开始失眠,已经连续两三周晚上睡不着觉。我也很担心。于是,跟儿子商量可以做些什么。儿子之前看过一本书《夜观星空——天文观测实践指南》,他说想尝试在家观测星空。我立即同意了,网购了书里推荐的天文望远镜。自此,网课期间一下课,儿子就忙碌起来,白天可以观测太阳,晚上可以观测星空、月球,不亦乐乎。此外,他还同意傍晚时分在家楼下跑步锻炼。
       此外,儿子还有一项最热爱的兴趣——航空航天,特别是关于战机的研发和设计。他从四年级开始,钻研航空航天知识,观看中央台军事频道纪录片,对一战二战时期的战机了如指掌,研究发动机的型号和飞行员的飞行故事,自购书籍《致命天空:美国二战航空兵》《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看完后,滔滔不绝的跟我们讲解书中的知识和人物,有时候连续讲解一两个小时,我非常有耐心的倾听和互动,努力跟上他的步伐,鼓励他、欣赏他并支持他!我开放的态度也让他愿意接纳我、相信我,遇到问题愿意主动找我。初中三年,儿子学习之余,一直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航空航天、观测星空、唱英文歌、运动。甚至在紧张的初三,他也并未放弃,每天坚持听英文歌、运动,每周仍然坚持周末研究航空类知识、观测星空。这些兴趣爱好,让他能每天充满能量,积极面对每一个艰苦却阳光灿烂的日子!因为这些兴趣,他对数学、物理特别喜欢,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研究飞机发动机。我及时发现了这一点,也在学习中给与陪伴和支持。初二上学期,我陪伴儿子做数学拓展题两个月。他要跟我比赛解题速度,后来他的解题速度越来越快,我就甘拜下风,放弃共同解题,但他的数学兴趣依然高涨,开始寻找数学老师锻炼解题速度和更简洁的解题方法。
       孩子为什么高高兴兴上学?‍‍‍‍‍因为他内心有力量。‍‍‍他的力量从哪里来?因为他活得很幸福。他的幸福感从哪里来?因为他跟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物有深深的链接。‍‍‍深度链接,是孩子巨大的支持系统。‍‍‍‍‍‍‍‍‍‍‍‍‍‍‍‍‍一个高能量的人,除了亲子之间的链接,还包括:与同学朋友的深度链接、与大自然的深度链接、与物质世界的深度链接、与知识的深度链接。‍‍‍人与世界的链接多而深,犹如树大根深。与世界深度链接的,必定是一个高能量的人,一个无比幸福的人,一个兴致勃勃的人。③
四、以短焦为镜培塑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专著《思维方式:新的成功心理学》提出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两种思维模式。固定性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无法改变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天赋和智力。成长型思维则认为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提升,成功来源于持续的努力和学习。固定性思维者通常更关注结果,可能因为害怕失败而缺乏自信,成长性思维者更享受学习过程,更自信。显然,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更有利于孩子的终身发展。那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要看见更长远的未来,而不仅仅是当下,关注事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焦点解决理念认为讨论问题只会带来问题,讨论解决才会创造解决。关注解决,就是在我们面对问题和状况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上。不去过多探究问题的原因,因为事出未必有因,知因未必能改变。④
       初一上学期,我们给孩子报名了学而思数学培优课程,每周六上课。有一次上课前,孩子突然说今天不想去上课了,问原因也不说。孩子爸爸很生气,大声训斥孩子,孩子躲回房间,捶胸顿足,并把学而思数学课本撕掉了。我发现情况即将失控,及时阻止了爸爸进一步的行动,告诉他这件事交给我处理。我先在内心分析事情原委:他一般作业会拖后完成,近段时间数学作业难度加深,他可能没有在上课前完成作业。我的策略是:忽略原因,先稳住情绪,后调为网课,不上也行。只要孩子内心能吸取教训,就算成功。所以,等孩子的情绪稍微稳定后,我走进他的房间,告诉他“我同意你今天不去上课。”显然,孩子很诧异。他没有想到我这么好说话。然后我说:“那这节课要怎么办呢?是请假还是可以上网课呢?”孩子立马回:“我可以上网课。”随后,我给孩子申请调换成网课。结果,我发现虽然上网课,但孩子特别认真,效果非常好。我及时肯定了他的表现,鼓励他原来就连上网课都效果这么好!在随后的疫情期间,孩子学校也上过多次网课,每次网课孩子都能认真上课,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后来,老师让他上课期间全程开麦,随时互动,被老师誉为网课小明星。而且,孩子越来越喜欢数学,开始主动解题、钻研难题,主动找同学一起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在小组内出题,然后用腾讯课堂互相讲题。这一行为持续到初三中考前,他还一直有跟同学用腾讯课堂互相讲题。儿子有一个暗恋的女孩,有段时间他很苦恼,晚上睡不着。他来请教我。我告诉他:“恭喜你!你长大了!”他担心女孩子会拒绝他,我告诉他,你可以在学习上帮助她,给她讲题,先跟她交朋友,等时机成熟,也就水到渠成了。他听从了我的建议,每周都会抽出时间给女孩讲题,周末使用腾讯课堂帮助她梳理知识。后来,他们都考上不错的高中,儿子的心结也渐渐放下了。
       给予孩子犯错的安全空间,看到孩子更多维度的优点,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期待,着眼于帮助孩子解决目前存在的困境,才是真正的帮到他!我们的大脑有两块重要的区域:负责理智的前额叶皮质、负责情绪控制的杏仁核。当家长过度在意或者指责孩子的错误时,他会变得特别暴躁。这是因为他的杏仁核被不断地刺激导致杏仁核的发展速度快于前额叶的发展速度,从而导致他情绪感知能力强,而情绪调控能力差。
       最珍贵的托举,是让孩子有独立的灵魂,能够自由地闯荡!真正的父母之爱,应该像灯塔一样,为孩子照亮前行的方向,却不代替他们走路;应该像温暖的港湾,给予孩子安全感,同时鼓励他们勇敢地拥抱远方。⑤
      参考文献:
      ①常爸.《小舍得》:家长一切焦虑,都源于“我的孩子,一定不能比别人家的差”这一妄念〔EB/OL〕.公众号:常青藤爸爸,2020-4-19.
     ②百度百科.“罗伯特·罗森塔尔”词条〔EB/OL〕.https://baike.baidu.com/
     ③梅拾璎.“与妈妈深度连接的孩子”〔EB/OL〕.公众号:梅拾璎,2024-9-19.
     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04  《焦点解决理念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的应用》:59-61
     ⑤常爸.“妈妈,我连死都要听你的吗?”〔EB/OL〕.公众号:常青藤爸爸,2025-4-12.
    通讯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官田学校  林亚兰 13538174686  邮编:518000 
    邮箱:649476155@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