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你的半场,应对人际“刺痛”
朱文斌 梁悦 周素雅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 528300)
关键词:半场;人际;刺痛
【设计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高中阶段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
《深度关系——从建立信任到彼此成就》一书中,记录了斯坦福商学院50余年最受欢迎的课程——人际互动课程的核心内容,“人际互动之父”大卫和继任课程负责人卡罗尔在书中探讨了关于深度关系建立、维护和修复的实用指南。在人际互动的实践中,两位老师主要依据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人际动力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际关系中存在多种动力,动力之间相互作用,塑造了我们的人际关系,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的交往。
【学情分析】
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一个观点——所有的烦恼都源自人际关系,由此可窥见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大部分高中属于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都面临着大量人际交往的需要。这对同学们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然而,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的第二个“自我中心”阶段,高中生个体的自我意识尤为高涨,加上情绪感受的高度敏锐和理性控制能力的相对滞后,常常会面临诸多人际关系的困扰,“刺痛”便是普遍存在的困扰之一。
当对不合适的玩笑感到有点被冒犯,当在团队中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当感到被好朋友些许冷落......它们不算严重的冲突,但又让人感到困扰,如果不及时处理,“刺痛”常会积累成“剧痛”,对自己和人际关系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让人际修复的成本变得更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心理上“刺痛”的概念,掌握应对刺痛的方法——守住自己的半场,“针对行为给予反馈”;
过程与方法:通过走马灯戏剧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人际互动中“刺痛”的时刻,通过互动演绎的形式让同学们看到不同方式对关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同学正视人际关系中“刺痛”状态的意识,并对激发学生对自己有能力应对此类情况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应对“刺痛”的有效方法——守住自己的半场,针对行为给予反馈;
难点:坚持针对行为进行反馈。
【教学准备】
ppt、走马灯剧本文案一份、互动演绎框架三份、大标签3张(分别标注言语行为、动机意图和感受影响)
【教学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一叶障目
师:请同学们擦亮眼睛,在接下来的屏幕上老师会呈现一些图片,请大家快速浏览图片并记住各个物品的位置,图片呈现5秒之后消失,它再次出现时会有一个物品被一片树叶遮住,请同学们快速回答被遮住的是什么。
师:几轮下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被遮住的物品都是?
生:仙人掌。
师:有没有同学被仙人掌刺到过?什么感觉呢?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生:有啊!一点点刺痛的感觉,把刺拔掉就好了。
师:嗯嗯,听起来伤害不大,也比较容易处理。但今天我想带大家了解另外一种“刺痛”的感觉。
【设计意图】
热身、热场、热心,用被仙人掌扎到的意象引出“刺痛”的感觉,制造悬念,引发兴趣。
二、团体转换阶段——走马灯剧场
师:我们的主角千千,最近感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刺痛”,具体是什么情况呢?我想邀请全班的同学一起用走马灯剧场的形式把千千的故事呈现出来。走马灯剧场是一种演员通过快速轮换角色/场景,动态呈现故事片段的方式。
活动规则:
教师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扮演主角千千,教师担任旁白;
全班一起认真倾听剧本内容,千千需要在倾听的同时进行剧本演绎;
旁白在读到剧本中括号处,随机选择班内一位同学的名字进行补充;
被叫到名字的同学在听完本段相应剧情发展后,立刻上台与千千或其他同学进行互动;
剧本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能停下来对千千进行小询问。
剧本内容:
千千最近发现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有一些微妙的感觉,也谈不上是有什么很大的事,但心里有点被小针扎到一样“刺痛”的感受。
昨天放学后,她像往常一样约了自己的羽毛球搭子(1 )去体育馆打球,结果放学在体育馆,千千看到了对方和羽毛球大神(2 )在打球......
提问千千:此时你心理的感受是?
想跟隔壁宿舍的好朋友(3 )吐槽一下,但他最近貌似和他的舍友(4 )走得更近些,每次找他的时候都看到他们聊得火热,感觉自己也插不上话;
提问千千:看到这个场景你心理的感受是?
除了这件事外,其实还想跟(3 )吐槽一下最近小组设计作品的事情,明明是自己花了一整个周末的时间做了准备,只是是另一个同学(5 )去展示的,组长(6 )在总结的时候完全忘记了我的付出;
提问千千:此时你的心情是?
看来现在吐槽是不太方便了,于是千千讪讪地回到了自己的宿舍,结果另一个好朋友(7 )刚好来找自己玩。Ta一屁股坐在千千的床上,然后开始各种闲聊,千千心里想:“怎么又坐在到了我的床上!已经跟Ta说过几次了”;
提问千千:此时你的心情是?
【设计意图】
通过走马灯剧场的形式,让全班的注意力集中到情境中,在观摩和演绎中让关系中“刺痛”的部分被看见,为接下来的应对提供载体。
三、团体工作阶段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合作演绎,大家对心理上“刺痛”的感觉理解了吗?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在人际交往中,那些看起来不算很大,说出来显得小题大做不说心里又确实介意的感觉。如果说身体的刺痛,我们拔掉刺就好了,那么心理上的刺痛,你会倾向于怎么处理呢?
生1:我会直接进行沟通,以前我也这样做过,效果很好;
生2:我可能不会去说,因为不知道说出来会不会更加尴尬;
生3:我也不会说,也会担心说出来反而影响我们的关系......
师:这确实是一种为难的情况,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种应对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效果怎么样。这个方法是“守住你的半场——应对人际‘刺痛’”。如果把人际互动比作打羽毛球,我们在互动中,最好要守住自己的半场,具体怎么理解呢?我们通过刚才的故事场景来理解一下。
1、情景演绎
昨天放学后,她像往常一样约了自己的羽毛球搭子(1 )去体育馆打球,结果放学在体育馆,千千看到了对方和羽毛球大神(2 )在打球......
活动规则:
邀请6位同学上台,2人一组,针对指定情景进行交流沟通;
教师分别为三组交流的同学提供沟通的前4句话,后续的交流根据双方当下的体验可以继续发挥,也可以选择就此停止;
经过交流后,如果觉得心理距离拉近了一些,请向对方走近一点,如果觉得反而远了,就远离对方一些。
互动情景一:
千千:我约你你没有去,但是我看到你和( )去打了,你是不是嫌我打得不好?
朋友:没有啊!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也太敏感了吧!
千千:我约你就说要休息,跟大佬打就不用,不就是因为嫌我水平没人家高嘛!
朋友:随你怎么想。
......
交流后,双方都朝远离对方的方向跨了一步。
互动情景二:
千千:我约你你没有去,但是我看到你和( )去打羽毛球了,我觉得很不高兴。
朋友:不好意思,我确实不想打球,但是对方比较执着,所以后面又去了。
千千:看来以后我也要更执着一点呀!
朋友:也不是呀,我是觉得我们之间关系比较近,所以可以更随意一点......
......
交流后,双方拉近了距离。
互动情景三:
千千:我约你你没有去,但是我看到你和( )去打羽毛球了,我觉得很不高兴。
朋友:没有啊!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也太敏感了吧!
千千:你先拒绝我,又和别人去打,确实让我不太舒服。
朋友:我不是有意的。
......
本组后续双方进行了建设性的交流发挥,所以双方拉近了距离。
2、知识锦囊
师:为什么不同的互动会出现这种差异呢?这里涉及到人际互动中的三层现实。
教师请参加互动情景三的同学继续留在讲台上,请两位同学面对面站立。教师边讲解三层现实,带领同学们看到人际互动中双方知晓的层面差异。
第一层:言语行为,这一层双方都知道,将大标签贴两人中间;
第二层:感受影响,这一层只有千千知道,朋友是不知道的,教师将标签贴在千千背后;
第三层:动机意图,这一层只有朋友知道,千千不知道,教师将标签贴在朋友的背后。
师:在三层现实中,双方共同知道的只有言语行为,所以,我们在沟通中只能基于言语行为,然后表达自己知道的部分。
师:在第一种互动情景中,千千说“你是不是嫌我玩得不好”,先揣测对方的动机、意图,相当于越到对方的半场接球,一方越界常常会引起另一方的越界,所以朋友的回应也越界了,他否认了千千的感受,说是“你太敏感了”,双方都在对方的半场接球,很难进行有效沟通,所以我们看到最后的结果是双方都远离了对方;在情景二中,双方都守住了自己的半场,在情景三中,虽然朋友先有越界的表达,但是千千坚持守住了自己半场,所以这两个情景中双方的距离反而拉近了。因此,应对人际中“刺痛”的时刻,为了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我们需要坚持守住自己的半场。
3、实践练习
师:了解了应对“刺痛”的方法后,我们分小组尝试帮助千千沟通其他三个感到“刺痛”的时刻。
师:请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主动发起沟通的表达语言。
生1:最近你和( )经常一起走,我们相处的时间变少了,我感到有些难过;
生2:我为这次活动也做了很多工作,你在总结的时候完全没有提及我的贡献,这让我感到难过;
生3:你又坐在我床上了,这让我感觉我之前表达我介意这个的信息被忽视了,我感到不太舒服......
【设计意图】
通过情景演绎的形式,直观的向同学们呈现不同的表达两种方式带来的不同沟通效果,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应对方法,并进行实践练习。
四、团体结束阶段
师: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分享!面对人际中的“刺痛”,无论是鼓起勇气去主动沟通,还是坚持守在自己的半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希望同学知道这种应对方法,当我们在心理上准备好的时候,能够勇敢一点,走上自己的半场!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堂课选题切口非常精准,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常常会面对“刺痛”的部分,也常常面临需要照顾自我感受以及维护关系的冲突中,本堂课能够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在“刺痛”的状态里,有有效的方法能够做到即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又能够加深彼此了解,维护好关系甚至促进好关系;另外,活动形式有效,走马灯剧场、情景演绎等,都比较直观的将学生带入情境、掌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