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树
谭松林 合肥北城中学 231100
【关键词】
Blob Tree;家庭关系;系统式家庭治疗;体验式团体辅导
【活动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和教练技术为指导。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相互关联、动态发展的复杂系统。家庭系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发展,个体的观念转变与行为选择等也会改变家庭的互动模式,对家庭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反作用。教练技术则聚焦激发个体潜能,引导个体采取积极行动,实现自我成长。将二者融入课程,通过系统视角剖析家庭关系,以教练技术激发学生主动作为,推动家庭关系和谐发展。
Blob Tree是由皮普·威尔逊等人研发的一种心理沟通工具,其呈现形式是一幅形似树状的画面,画面中包含一系列形态各异的类人图形。本节课程以Blob Tree为核心载体,利用其丰富多样、极具包容性的图案,为学生搭建一座通往内心深处的桥梁,突破语言表达的局限,让学生将潜意识里对家庭复杂的情感与关系模式清晰呈现。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正从依赖走向独立,对家庭关系的认知和感受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心理成长与价值观形成。他们渴望在家庭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位置,但因经验不足,与父母易出现矛盾和冲突,却又不知如何有效沟通表达情感需求,常陷入迷茫。若在课堂上直面家庭关系这类议题,极有可能触及学生试图回避的复杂情绪:如对父母的不满、对家庭矛盾的困惑等,引起他们的防御心理,影响课程效果。而以Blob Tree为载体,能绕过学生防御,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梳理家庭关系;依托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与教练技术,帮助他们洞察家庭互动模式,促进对家庭关系的深度理解和自我成长。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家庭系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洞察家庭成员间相互影响的模式。
2.情感目标:深度体验家庭的情感连接,包容家庭的不完美,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3.行为目标: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家庭成员间的良性互动,让家庭关系更和谐,更温暖。
【活动方法】
讲授法、体验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舒缓、轻柔的纯音乐,学案纸
【活动对象】
高二学生
【活动时长】
45分钟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Hey,大树
教师引导语:欢迎来到心理课堂。在心理课上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每个人敞开心扉的分享,都是同学们最真诚的生命感悟,推动着自我成长。让我们约定:积极倾听、主动分享、尊重接纳。同学们愿意吗?
全体学生一致以掌声通过约定。
PPT呈现一幅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大树。
师:这棵树有那些部分构成?
生:树枝、树干、树根、树叶、树冠……
师:看到这棵树后,你联想到什么?请大家头脑风暴,畅所欲言。
生1:树叶让我联想到生机与活力。
生2:树根让我联想到奉献与付出。
生3:树荫为我们送来爱与温柔,它就像家庭对我们的呵护。
师:同学们的联想很丰富,如果家庭是一棵树,那么,我们每个人便是这棵树的其中一部分,你想成为这棵“家庭树”的哪一部分呢?为什么?
生1:我想成为树叶,尽情舒展,装点树冠,为家庭增添活力与生机。
生2:我想成为树枝,连接各处。让家中父母长辈和兄弟姐妹心连心,永远团结在一起。
生3:我想成为树根,树根深扎土壤,默默从大地汲取养分,稳固全家。我也要汲取知识,强壮自身,努力成为家庭的依靠。
师:从同学们的分享中看出你们对家的深情。家是亲情的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的家庭树,一起探索家庭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对大树的联想迅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并建立大树与家庭的隐喻关系。
二、活动一:来吧,与树共赴冥想之约
师:此刻,让我们随着轻柔的音乐,慢慢地闭上眼睛,把脑海里家的大树具象化,缓缓走进大树的冥想时空,去感受家庭的温暖与力量。
(冥想指导语)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坐好,双脚平放在地面,双手轻轻放在腿上,闭上眼睛,调整并关注你的呼吸,让自己慢慢放松下来。
想象自己站在一片开阔的草地,面前有一棵家庭树。这棵树扎根于大地,枝繁叶茂。树干粗壮,承载着家庭的力量。从树干上伸出的树枝,就像家庭成员间的纽带。
从坚实的树干上,看到父母的形象。他们的爱、关怀与付出,如同树的枝干。而兄弟姐妹的互动与支持,就像树的枝丫。你们的欢笑、梦想,都在树的生长中展现。
在家庭树的每一个分支上,都有故事在流淌。这些故事,有的是家庭的传承、有的是共同的回忆。它们让家庭树变得更加丰富、充满生机。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充满凝聚力的家庭树都能给予我们力量。请你想象自己与家庭树的连接,感受家庭树给予我们的爱与温暖……
现在将注意力放在感受自己的呼吸上,再感受到所在的教室,慢慢睁开眼睛,回到我们所处的当下。
师:在冥想的静谧时光里,老师注意到每位同学都极为专注。此刻,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生:感觉放松、愉悦;体验到安全感、归属感;回忆起很多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正念冥想营造一个安静、平和的氛围,让学生全神贯注于内心世界。在冥想过程中,学生聚焦家庭树意向,脑海中自然浮现出家庭成员的形象、家庭生活的场景等,从而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链接,为后面借助Blob Tree深度探索家庭奠定基础。
三、活动二:家庭树体验与探索
(一)家庭树初体验
PPT出示Blob Tree的高清图片,同时呈现团体探索活动规则。
师:同学们,在刚刚的冥想中,大家跟着内心的指引,将对家的温情和大树紧紧相连。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份情感,把目光聚焦在眼前这棵独特的“树”上,TA就是Blob Tree,我们也可以亲切地称TA为家庭树。它将开启我们对家庭的全新探索篇章。
在探索前,我们需要明确几点:首先,这棵树上的人物,既可以是一个家族的成员,也能代表一个核心小家庭。你可以依据内心的想法,赋予他们任意身份。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勇敢且真诚的表达即可;同时,要尊重其他同学的选择和解读,不评价、不批判。老师期待每位同学都能敞开心扉、真诚自然的表达。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https://image.baidu.com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感知这棵家庭树,根据树上每个角色的位置、姿态、表情、特点、心情和状态,从中选出三个角色:最开心的人、最温暖的人以及最焦虑的人,分别阐述选择理由,并说明其代表家中的谁?你最想对TA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1:最开心的人我选择20号,因为TA站在家庭树最顶端的中心位置,手叉腰,大笑着,非常开心。TA代表家中的我,因为在温馨的家中,我总能开怀大笑。我想对TA(自己)说:当你开心时,也让你的家人快乐。
生2:最温暖的人是18号,因为16号背着17号,18号则陪伴在他们身旁,照顾着17号不让其摔下来。TA像我的奶奶,她总是照顾着我的情绪,给我温暖。我想对TA说,您的存在治愈了我。
生3:我觉得13号是最焦虑的,因为TA把最安全和舒适的位置留给了家人,而自己则坐在危险的树枝末端位置。TA的目光注视着家人,像是在守护着家人的安全。TA让我想到爸爸,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为家人撑起一片安稳的天空,也默默承担着最大的压力。我想对爸爸说:“您辛苦了。”
师小结:同一种感受我们可能选择不同的角色,同一个角色我们的解读并不相同,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在感知、理解和表达上的不同,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设计意图:以Blob Tree“家庭树”为载体,让学生挑选代表不同情绪的角色对应家庭成员,引导他们关注家人的情感状态,激发内心的情感表达欲。
(二)家庭中的“我”
师: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在哪里呢?请大家拿出学案纸,在家庭树上找到那个最能代表自己在家状态的角色,再给TA涂上你觉得最合适的颜色,并描述理由。
生1:我选择9号,TA拉着绳子无拘无束地玩耍,特别逍遥自在,是我向往的状态。我给TA涂上绿色,寓意我充满活力与自信。
生2:我选择15号,TA坐在树杈上,微笑地向远方招手,像是在发出邀请,请别人来家中做客。我会把TA涂上橙色,寓意我要做个温暖而勇敢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在“家庭树”中找“自己”,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独特之处,借助涂颜色这一创造性表达,将抽象的自我认知具象化,帮助学生定位在家庭系统中的位置,增强主人翁意识。
(三)陪伴我成长的“家人”
师:在家庭树中,除了“我”之外,还有我们的家人。他们对我们至关重要。请挑选2—5个角色代表家人,同一个家人也能用不同角色体现其不同状态。之后以一位家人为代表,回答以下问题:
1.TA代表你家庭中的谁?
2.你不喜欢TA的什么?
3.你喜欢TA的什么?
4.TA为这个家做了什么?
完成选择后,仔细观察所选角色,四人小组进行组内分享,交流选择的原因,对比各自家人的不同之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1:我选择3个角色分别代表不同状态时的妈妈,11号是像朋友一样的妈妈,6号是当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帮助的妈妈,21号是愤怒时的妈妈。我不喜欢愤怒时的妈妈,那时她的脾气一点就爆,不易沟通。我喜欢妈妈像朋友一样鼓励我,帮助我,做我的坚强后盾。妈妈是我们家主心骨,她为我们操劳,不计回报地付出,是我们的情感依靠。
生2:我选的小人里,妈妈是风风火火的2号,同学的妈妈是温柔细腻的18号。两家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相处模式,导致我们的家庭氛围也有很大差别。但不管那种,都是家人满满的爱。此外,通过和同学的交流,我意识到,不同家庭的影响,塑造了独一无二的我们。
师小结:同学们的分享很精彩,让我们看到每个家庭的独特模样。家人与我们相互影响,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同行者。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如何在家庭生活中与家人携手并进,一起变得更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家庭树”中选择家人角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中的人物关系。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了解家庭差异,以及个人与家庭的相互影响。
(四)我与家人共成长
师: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你理想中的家庭关系是什么样?如果要在现状与理想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你觉得这座桥是什么,而你又需要做些什么?
生1:我理想的家庭关系如6号和7号,当7号遇到困难在那里瑟瑟发抖时,6号向TA伸出援手,并温柔地鼓励TA。这令我想起,在我初三那年的中考前夕,我压力大到每天哭,爸妈没有指责我,而是给我请一个月假,陪我出去玩放松。后来我克服恐惧,考上理想高中。我觉得理想的家庭关系,是家人相互信任,成为彼此的力量。我会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困难,也希望他们有事能和我商量,我想为家出份力。
生2:看着家庭树,我看到了当下家庭关系的写照。16号是爸爸,18号是妈妈,他们共同呵护着17号的我。而21号的弟弟,则在远处的枝丫上,用幽怨的眼神看着我们。这节课之前,我只觉得弟弟调皮,总惹爸妈生气,导致爸妈经常批评他。现在我才感受到弟弟的孤寂,以后我要多和他聊天,和爸妈一起多给他关爱,让他真正融入我们,成为紧密相连的家人。
师总结:同学们,大家的分享说明你们已经意识到,在家庭里,每个人都是主人翁。不是只有父母在支撑家庭,我们也能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行动让家庭变得更美好。
图1 学生作品
图2 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理想的家庭关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家庭观念;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前,启发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心理拓展作业:绘制家庭树
师:课程即将结束,但对家庭的探索永不止步。课后,老师希望大家精心绘制一棵专属于自己的家庭树。绘制的家庭树也叫家庭关系图谱,它至少包括三代人信息:长辈们在上方,晚辈们在下方;同辈关系中,按照年龄排序,年长的在左边,年幼的在右边;夫妻关系中,男士在左,女士在右,携手并肩。关于绘制的详细规则,老师会通过平板发送给大家,大家记得查收。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进一步强化和延伸课堂所学,学生和家长一起绘制家谱图,促进了家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相互理解,进而加深了对家庭关系的感悟。
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家庭就如同一棵树,虽然我们每一个成员都有不同的生长方向,但我们有着共同的根。课后,请同学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动手画一画你的家庭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通过这样一棵大树,深切感受亲情的珍贵,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活动反思】
本课以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和教练技术为依托,借助Blob Tree这一创新载体,为学生提供了新颖且有效的家庭关系探索视角,让学生既作为家庭系统中的一员,又是家庭系统的观察员,在独特体验中深入理解家庭系统的复杂性与关联性。巧妙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量的学生分享为其提供了充分表达自我的空间,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与情感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对家庭关系的认知。
课程紧扣“家庭树”主题,贯穿“一境到底”的策略,从现实大树的图片到抽象的Blob Tree,从冥想时对大树的想象,到借助Blob Tree探索家庭,最后以“绘制家庭树”进行拓展,围绕着大树的意向深化学生对家庭结构、成员角色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提升思维深度。
课程主体环节通过Blob Tree探索家庭,从“家庭树初体验”引导学生对不同情绪状态家庭成员的感知;到为“我”涂色,关注自我在家庭中的定位;再到剖析对家人的喜恶及家人对家庭的贡献,全面深入地探索家庭关系。最后通过对理想家庭关系的憧憬,引导学生思考自身行动方向,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本节课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高度重视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师生、生生互动频繁,这对教师的辅导能力和临场应变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例如在探讨“理想的家庭关系”这一话题时,有同学提出当下的家庭关系就堪称完美,教师敏锐地引导其深入思考,家庭中每位成员对这个理想的家庭关系的都做出哪些贡献,发挥了哪些作用,这一巧妙引导瞬间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众多家庭积极资源纷纷涌现,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注:本文系2024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系统式家庭治疗的中学生抑郁心理干预研究”(课题编号:JK24043)研究成果。
作者:谭松林 联系电话:18256521933 邮编:231100 邮箱:1360066576@qq.com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蒙城北路与龙湖北路交叉口合肥北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