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解得开的“结” ——初中生接纳自我心理课设计

解得开的“结”——初中生接纳自我心理课设计
徐晓宇(南昌市站前路学校,南昌330000)
【活动理念】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正处于建立自我同一性阶段,它能够帮助个体建立稳定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然而,由于青春期的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多重变化,他们在面对自身的缺点时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引发消极情绪,导致自我认知偏差。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自我,学会接纳不完美的我。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要勇于正视并接纳自身的不完美;
2. 情感目标:通过表达性艺术创作,引导学生积极看待自身不满意的方面,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
3.行为目标: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学会接受自己的现实状况,用乐观的解释风格看待不完美,发掘不完美背后的积极意义。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正视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活动难点:通过表达性艺术治疗帮助学生学会接纳自我,重构对不完美的认识,培养积极心态。

【活动方法】

讨论法,表达性艺术治疗
【活动准备】
打结的毛线团、毛线材料若干、剪刀、胶水、自编绘本故事视频、学案纸(每人一张)。

【活动对象】

七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巧解绳结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心理课堂!在本节课中,我们只分享自己的感受,不带走他人的故事。最近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大家帮帮忙,天气渐渐转凉,我想给自己织一条围巾,可是老师的毛线球全都打结缠绕在一起了,希望大家可以帮我解开这些毛线球。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活动规则。
活动规则:每位同学面前的工具盒中有一团毛线球,它们是由十根独立的毛线绳打结而成,请你在一分钟时间中,快速将这团毛线球解开为完全独立的毛线绳。注意不剪断毛线绳且不暴力破坏毛线绳。
师:你解开了这团毛线球吗?如果解开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生1:没有。
生2:有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你心情如何?
生1:刚开始有点,后来时间快到的时候很烦躁,破防了。
师回应生1: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也许下次我们掌握技巧就能完成的更快。
生2:我解开了还挺开心的,感觉很好玩。
师回应生2:老师感受到了你成功的喜悦,为你感到开心。
师小结:在这些毛线团中存在一些打“结”的地方,有时候我们身上也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就像打“结”了一样,有的人解得开,有的人暂时解不开。但是,就像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毫无章法地尝试或粗暴拉扯,可以会使这个“结”更加混乱,甚至打成“死结”。或许我们可以试试换种视角与解释风格看待这个“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的主题《解得开的“结”——接纳不完美的我》。
设计意图:通过巧解绳结的体验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团体动力,感受在游戏过程中解结的体验,进而引出人生之“结”的话题。以实际有形的解“结”开始,为接下来化解无形的、困扰自己的“结”作铺垫,快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开展阶段:草木“结”兵
师:有这么一只小狗,她的全身都打满了“结”,她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她的故事。
1.播放《不完美的小狗》自编绘本故事视频1
视频概要:小狗完美浑身打满了结,她想尽了各种办法都解不开,这些结是自己毛发是黑色的、运动会跑步慢、作文落选等,最大的结成为心“结”是它上次考试发挥失常后,认为自己永远考不好......
师:请一位学生来简单复述一下这个视频中的故事。
生3:这个故事讲了小狗完美身上有很多结,这些结都是她认为自己身上的缺点,让她困住了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就像视频中的完美一样,老师身上曾经也存在着心“结”,初中某段时间我特别容易紧张,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比如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因为担心回答不好不敢主动举手,如果要公开发言,感觉所有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因此声音不自觉颤抖,又害怕别人嘲笑我;我觉得我很没用,是不是永远克服不了紧张,非常烦躁不安(教师作品见图片1)。这个红色就代表我的紧张情绪,起伏的波浪线就像我紧张时的心跳一样。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个领域或某个阶段,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结”。

图1 教师作品
2.学生活动一规则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自己在某些领域(比如学习、人际交往、某项技能等)、某些时刻(过去或当前)最困扰自己的心“结”,先将这个心“结”写下来。然后取一些毛线,将它揉成“结”在白纸上粘贴并表达出来,这个“结”的形状、大小、颜色、数量和位置由你自己决定。时间:4分钟
师:哪位同学可以勇敢地和我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生4:我选择一团黑色的毛线代表自己,另一团彩色的毛线是其他人,我们互相隔离(学生作品见图2)。
师追问生4:你能讲讲这个作品背后的故事吗?
生4:小学的时候没有太多朋友,别人经常不和我一起玩,就我觉得自己很软弱,就算被欺负也不知道反抗。
师回应生4:这件事听起来有些无助,去抱抱当时的那个你,即使在当时那么困难的前提下,你也凭借自己的力量,没有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老师看到了你坚强的一面。
师继续追问生4:这个心“结”当前解决了吗?
生4:暂时还没有,刚进入初中和其他人还不熟悉。
师回应生4:感谢你分享的勇气,我相信即使当前还暂时未解决,我相信勇于面对就是改变的开始。
师小结:老师高兴地看到大家都展开了积极的分享,敢于正视自己身上不满意的方面,是我们接纳自我的关键一步。看见不完美,淡化缺憾。 看见,就是一种疗愈,当我们学会勇于看见那个不完美的我,我们才能不断追求完善的自我。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呈现小狗完美的故事,引导学生领会到“结”的意象,即我们的缺点、不完美之处。同时,探索出我们自认为的不完美,可能来源于对自己的不合理期望以及接受他人不恰当的评价。通过表达性艺术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探索自己的人生之“结”,看见自己的不完美。

图2  生4活动一作品
三、工作阶段:迎刃而“结”
那么小狗完美接下来会怎么办呢?下面,我继续看这个故事,看看完美能不能寻找到帮助自己的方法。
1.播放《不完美的小狗》自编绘本故事视频2
视频概要:小狗完美问小亮身上为什么没有结,小亮分享了自己曾经的结,比如小时候很胖总被嘲笑,后来发现这是在提醒自己该注意身体了,后来小亮把它编成了跳绳每天运动,渐渐就不胖了......
师:你认为小亮的方法怎么样?
生5:我觉得挺好的,小亮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用积极心态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
师提问:为什么小亮有些“结”能解开,有些却解不开?
生6:因为有些“结”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比如小亮眼睛小,有些是可以改变的。
师追问生6:小亮是如何对待身上的这两种“结”?
生6:他看到有些“结”是暂时的、只是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不足,也是对自己的提醒,并不断完善自己。而对于难以解开的、天生的不足,他接受了无法解开的“结”,并赋予其积极意义。
师小结:虽然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大大小小不同的“结”,当我们换一种视角,用乐观的解释风格看待这个“结”,积极重构这个“结”对于我们的意义,也许我们的人生之“结”就能迎刃而解。对于可以解开的“结”,也就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完善不完美,融化缺憾,即发现缺点的暂时性、特定性,并想办法改进完善;对于不可以解开的“结”,也就是先天的无法改变的特点,我们可以重构不完美,美化缺憾,对不完美积极赋义。
师提问:小狗完美的心“结”是可以解开的吗?这个“结”在提醒它什么?(课件中呈现完美的心“结”:这个最大的结长在每个人的心间,成为心“结”,是我平时学习成绩都不错,可是自从上学期期末考试发挥失常后,我就越来越紧张、焦虑,特别害怕考试,我可能每次考试都会发挥失常吧,我觉得自己很没用......)
生7:可以。一次考试发挥失常并不能代表全部,可能在提醒它学习方法需要改进,需要更加努力。
生8:我觉得这个“结”在提醒它可能要适当放松一下,调整自己的状态。
师:我们来看看故事的最后,小狗完美的心“结”究竟怎么样了?
2.播放《不完美的小狗》自编绘本故事视频3
视频概要:小亮告诉完美“没有一只小狗是完美的小狗。虽然有人成绩比你好,但是你也有比别人优秀的地方,比如唱歌好听、善于理解他人。你本来就是独特的自己,我们都很爱你。”听了小亮的话,完美心想他说的是真的,这个心“结”自然而然就打开了。
师:我们可以发现当完美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她的“结”自然而然就解开了。
3.学生活动二规则
师: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探索的解“结”方法,对原作品进行完善或重构,想办法把你的生命中的“结”变成一幅新的作品,赋予其积极意义。你可以选择改变或不改变原本作品中“结”的大小、形状、位置,利用桌上的彩笔等工具进行创作。完成后为自己的作品取个名字,写下自己的方法。时间4分钟。
作品完成后,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我的感悟/收获是:                 
完成后请学生分享。
生4:我把原本的两团毛线打开了,并连接起来。我觉得虽然我软弱,但我相信以后我会交到更多真心对我的朋友(学生作品见图3)。
师回应生4:从你的作品中,老师看到了你的改变,这些连接线让你勇敢地尝试打开心扉,老师相信你的改变会让你以后交到真心朋友。
生9:我把作品变成了一个太阳,原本小学时和一个好朋友吵架了,我很生气。现在我发现要从事物好的一面去看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现在我与好朋友闹矛盾时,能够更及时地解决(学生作品见图4)。
师回应9:小小的改变带来了大大的力量,我为你感到开心,看来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升。
师总结:人生之“结”能够帮助我们获取成长力量。愿同学们都能够接纳自我,将人生之“结”视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一份礼物,让自己完整而非完美,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呈现小狗完美解“结”的过程,启发学生用乐观的解释风格看待这些“结”,探索缺点背后的积极意义,并且认识到对于可以解开的“结”,即我们后天可以改变特点,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对于不可解开的“结”,即我们先天的特点,我们可以接纳其特点并积极重构含义。通过实际的作品二次创作,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获得疗愈。

图3  生4活动二作品

图4  生9活动二作品
四、结束阶段:送我一个蝴蝶结
师:最后,请大家挑选一个你喜欢的蝴蝶结,送给曾经自己心中的“完美”小狗吧。请同学们依次上台将这个蝴蝶结贴在黑板上的“完美”小狗上。
师总结:人生之“结”能够帮助我们获取成长力量。愿同学们都能够接纳自我,将人生之“结”视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一份礼物,让自己完整而非完美,更好地成为自己。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最后送给曾经的自己一朵蝴蝶结,引导学生与过去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并且在团体中获得资源和支持。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主题是“接纳不完美的我”,所关注的重点是让学生勇于正视自己身上的缺点或不足,接纳自己当前的样子,并努力完善自我。课程通过有形和无形的“结”而展开,结合自编绘本故事贯穿始终,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第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解有形之“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出主题;第二个环节呈现小狗完美解无形之“结”的故事,引导学生借助表达性艺术活动勇敢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正视自己的不足;第三个环节以小亮的解“结”故事,启发学生探索接纳自我的方法,并让学生实际解自我之“结”,重构或完善自己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疗愈;最后环节通过实际送自己一个有形的蝴蝶结,与自我和解。
在本节课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创造安全、接纳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分享自己心“结”时的防御性,教师可以先进行自我暴露;二是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是给自己贴标签,而是引导学生用积极的解释风格看待自己的缺点,看到缺点的暂时性、特定性,而非永久性、人格化;最后,课堂过程中教师及时、温暖地反馈很重要,要及时安抚学生暴露自己缺点时的不安,从积极的视角给学生赋能,若遇到学生较大的情绪困扰,需要课后进一步处理。

参考文献:

[1]陈艺彬. 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初中生自我接纳教育的教学研究——以“我的小黑点”心理课为例[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0):43-46.

[2]潘晓敏.有“泥点”也精彩——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初中生自我接纳心理课[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15):46-49.

( 作者单位:南昌市站前路学校,南昌330000)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聆江花园二期,330000
邮箱:18221059896@163.com
电话:18221059896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