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外号风波---小学校园语言霸凌课程设计

外号风波

---小学校园语言霸凌活动设计

关键词:外号,语言霸凌,学生欺凌,小学生,活动设计

董铭和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附属中学)

崔占玲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曹磊(河北经贸大学附属中学)

活动理念

小学生常常喜欢给同学起外号,有些外号甚至具有侮辱性或攻击性,如肥猪,短腿汪...。给他人起有侮辱性或攻击性的外号属于语言霸凌,也是学生欺凌的一种。2017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中明确了学生欺凌的界定。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所谓‌语言霸凌指的是通过言语对他人进行侮辱、嘲笑、威胁或其他形式的恶意攻击。这种行为往往导致受害者感到羞愧、恐惧或自卑,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在校园环境中,语言霸凌常常针对学生的外貌、智力、家庭背景等进行攻击,严重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像持续叫别人的外号、起不友好的外号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行为,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本节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观看视频,情景演练,律师讲解,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起外号这种行为的界定和危害,按照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保护为要、法治为基的原则,使霸凌者,被霸凌者以及旁观者三者分别以不同的立场和身份受到教育,学会规范自己的言行,尊重他人,保护自己,并用正确的方式、美好的语言积极正向地表达感情和想法,把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

活动目标

1.    让学生知道起外号这种语言霸凌也是校园霸凌的一种,会对他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2.    让霸凌者认识到起外号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以及霸凌者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减少甚至杜绝语言霸凌现象。

3.    让被霸凌者和旁观者知道面对霸凌时如何自处和应对。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什么是语言霸凌,语言霸凌的后果以及霸凌者要承担的责任

活动难点:让学生认识并感受到被语言霸凌者的痛苦,学会规范自己的言行,知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活动方法

观看视频、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分享感受、法律援助

活动准备

       便利贴、马克笔

活动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视频引出主题“语言霸凌”

在学校操场上,两个五年级的同学正在练习传球,这时候刘波正好从旁边经过。

----------------------------------------------------------------

A:把球传给我,你别老自己拿着,

B:别着急,我带球很厉害,他们防不住我,(拍两下球,用力一推)给你!

A:诶呀,这球传的…………(A几步踉跄,球飞了)

球滚落到刘波脚下,刘波正背着一个夸张的大书包,刘波想帮他们捡球,结果自己摔倒而且书也撒了一地。

刘波慢慢爬起来尴尬的捡书,A、B同时大笑抱着球跑了过来

A:我说刘波,你书读多了,这运动神经反射弧有点长,

B:就是,就是,你看这没捡到球,还爆了一地装备

刘波:你们……

A:这用咱们语文课上新学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B:刘波手无缚鸡之力,

A:对,对,对,我看以后就叫他钵钵鸡,

合:钵钵鸡,一元一串的钵钵鸡。

刘波:(攥紧拳头,怒目相视)

----------------------------------------------------------------

分享: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完视频是什么感受呢?

同学A: 看到片中的刘波感觉他挺可怜的。

同学B: 他们两个只是在开玩笑呢,我们男生都这么玩。

同学C: 如果他们这么欺负我,我可不干,我,我得告我妈去!

片中原型刘波同学分享感受:“我,我受不了了,他们欺负我,总叫我外号,我一直忍,一直忍,我再也忍不下去了,呜……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操场风波,引出大家对起外号行为的看法和思考。

二.设计场景体验创伤

1.老师给大家每人发了两张便利贴。

教师:“要求一张写你平时对别人说的最难听的话,另一写你听过别人对你说的最好听的话。”

大家都认认真真地写着。

教师:“现在要请两个体验大使负责坐在前面体验感受,分享感受。只有两们名额哟,哪位同学想来可以举手。“

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举手,也包括那两个经常欺负别人的孩子。

教师:“哇,大家都想来呀,那老师点兵点将好不好?“

同学们:“好!“

老师点到了那两个同学。

教师:“宝贝儿,你俩愿意代替同学来体验特别棒,一会就把注意力都放在感受上好不好?如果感觉不舒服,可以随时喊停止,老师一直都在你们身边陪伴你们保护你们,好吗?“

同学们:“好!”

两个同学坐在讲台上,大家分成两排轮流上前,把手中写着难听话的便利贴重重贴在他们身上,同时用恶狠狠的语气说着上面的话。

“干啥啥不行,干饭第一名

“别人能行,就你不行!“

“天天事事的,至于吗?“

“你活该!“

“就你这种人,没人和你交朋友。“

“别出来丢人了!“

“我真后悔和你交朋友!“

“看看你考的那两分!“

“你真是千年倒数第一名!“

“你不知道自己很烦吗?“

“我怎么有你这么个同桌呀 ?“

“你真是单细胞生物没脑子!“

……

两个同学一开始还嘻嘻哈哈,但很快表情就严肃起来了,随着同学们不断走上前重复前面的行为,他们有些眼泪汪汪了。

老师走上前,“宝贝,还能坚持吗?”

他们抹了把眼泪,闭紧嘴巴点了点头。老师挥手,他们继续。

最后,他们都哭了出来,老师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

教师:“宝贝,告诉老师,为什么哭?”

同学A: “太难受了,好像有好多小刀在扎我的心,一把接着一把。

教师:“你呢,宝贝?“

同学B: “我也是,比真拿刀子扎肉还疼十倍,不,疼一百倍!“

教师:“那你们还愿意体验这种感觉吗?“

他们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

老师走上前,抱了抱他们。请他们回到原来的位置。

接下来,每个人拿着那句温暖话语的便利贴走上来,微笑着说出那句话,揭下他身上那张,同时把手里那张放在他手心里,再弯腰抱一抱他。

“有你做朋友我很幸运!“

“你在我心里很重要!“

“你真的很优秀!“

“我不允许任何人欺负你!“

“别难过,有哥们我陪着你呢!“

“我咋看你哪哪都好!“

“我永远站在你这边!“

“成绩好了不起呀?“

“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为你骄傲!“

“我看到你的努力了!“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他们的表情发生了变化,眼中依然有泪,但也有光,唇边有了笑容。

最后他们手里是满满的心形彩色的便利贴。

2.    分享

老师走过去,“宝贝,说说感受好吗?“

同学A:“被人说难听话真是太难受了,我再也不想听了。“

教师:“那你还会对别人说吗?“

同学A: “不会!早知道这么难受我早就不说了。“

教师:“那你以后会对周围人说什么样的话呢?“

同学B:“说好听话,听了心里比吃我妈做的排骨还舒坦!“

教师:“那你们现在有什么想对波波说的吗?”

总:“波波对不起,我们错了”

同学A:“我就是觉得好玩,没想到会让你这么难受。”

同学B:“我们以后再也不会叫你外号了。”

总:“真的对不起!”(鞠躬)

波波:“我原谅你们了,那咱们以后还是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大家能够学会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绪和感受。

三.起外号之法律界定

1. 教师:“同学们,这是咱们班***同学的爸爸,他是一名律师,今天我们有幸请来*律师为我们讲一讲关于起外号与校园霸凌的关系好不好?“

齐:“好!”

教师:“大家掌声欢迎!“

律师:“大家知道吗,有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叫~”

齐:“未-成-年-人-保-护-法。”

律师:“对!其实在这部法律里,已经对学生欺凌的含义进行了明确规定,学生欺凌就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啊语言或者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或者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实际上起外号它就属于语言欺凌中的一种表现方式,对他人是一种精神上的欺凌,那有可能就侵犯到他人的名誉权了。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只是和他开玩笑或者闹着玩的。只有双方都觉得好笑,才能称为玩笑。也就是说你的言行是否对对方造成伤害,我们要看对方的感受。

那如果是说给他人造成抑郁这种后果,有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那如果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还有可能承担行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齐:“哇,这么严重啊?”(大家看了看彼此,非常惊讶)

2.    讨论 & 分享

同学们,下面咱们讨论几个问题:

1.你以后会不会语言霸凌别人呢?还会不会给同学朋友起外号呢?

2.如果你被语言霸凌了,你会怎么做呢?

3.如果你看到身边的同学或朋友被语言霸凌了,你又会怎么做呢?

大家分成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选一个问题在全班分享。

同学A: “我以前也给同学起过外号,还专门针对他身体的某些特点,其实一点恶意都没有,就是觉得好玩,但没有想过对方是不是也这么想,现在我明白了,只有两个人都觉得好玩,那才是玩笑,否则就是伤害。”

老师:”是呀,每个人的长相都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如果你不希望被人嘲笑就不要嘲笑别人。那老师想问问,如果你和某同学关系好,可不可以给他起个昵称呢?”

同学A:”那一定要先征得对方的同意。而且不管同学的外号是不是我给起的,同学自己不认可不喜欢的外号,我都不会叫。”

同学B: “要是有人给我起不喜欢的外号,或者说了让我感觉受伤害的话,我就告诉老师或爸爸妈妈,让他们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向爸爸妈妈老师求助是非常正确的作法,如果是在家或学校以外,还可以向警察叔叔求助。但前题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同学B:”嗯,我应该在告诉老师和家长前先警告他,我会很严肃地告诉他,我不喜欢你这么说我,你不听的话我就会告诉老师,后果很严重,很严重!”

同学C: “老师,要是他先给我起外号,我再给他起一个,这样是不是错还在他?

老师:这种情况大家怎么想呢?”

同学D: “这样做当时好像挺出气,但没有解决问题呀,他只会叫你外号更凶,你再叫回去,那就没完没了了,麻烦死了。”

老师:”说的很有道理,咱们切不可’以牙还牙’,同学给你起外号,你也给对方起外号的这种行为并不能解决问题,可能还会使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同学的恶意外号只是对方不成熟的一种表达方式,并不代表其它。”

同学E: “经过刚才的活动,又听了*律师对校园霸凌的讲解,我才认识到原来起外号并不只是开玩笑那么简单,可能会对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我以后一定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护好自己不被霸凌,也不去欺负别人,如果有同学遇到这样不公的事情,我会站在他身边与他一起抗争,做一个正义的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到语言霸凌的危害,通过律师讲解、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让霸凌者看到自己的言行给对方带来的伤害和要承担的后果,更大程度上减少甚至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让被霸凌者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寻求帮助,让旁观者知道怎样避免自己成为霸凌者或被霸凌者,以及遇到他人被霸凌时应如何应对。

四、总结回顾,正向引导

1,教师:“是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温暖的语言如春雨,滋养心灵,给人以无限的力量;如春风,吹散心中的阴霾,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对方感到被关注,被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反之,冷漠、指责的语言甚至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摧毁一个人的心灵和勇气。让我们尊重他人,并学会用美好的语言表达感情和想法,让生活充满阳光和温暖吧!“

2.一起跳手势舞

播放歌曲《听我说谢谢你》,大家一起跟唱并做手势舞。

送给你小心心

送你花一朵

你在我生命中

太多的感动

你是我的天使

一路指引我

无论岁月变幻

爱你唱成歌

听我说谢谢你

因为有你 温暖了四季

谢谢你 感谢有你

世界更美丽

我要谢谢你 因为有你

爱常在心底

谢谢你 感谢有你

把幸福传递

送给你小心心

送你花一朵

你在我生命中

太多的感动

你是我的天使

一路指引我

无论岁月变幻

爱你唱成歌

听我说谢谢你

因为有你 温暖了四季

设计意图:语言是把双刃剑,既能带来伤害与毁灭,也能给人关爱与支持,让孩子们学会正向沟通,更好地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让每个人都能生活的更幸福更和谐。

活动反思

《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明确了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的措施,第一条就是学校加强教育,对于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情景演练,律师讲解,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多种方式,让霸凌者感受到被霸凌的痛苦,看到其霸凌行为的严重后果,最终从认识到行为上都减少甚至杜绝语言霸凌。同时让被霸凌者和旁观者学会面对霸凌时如何自处和应对。充分体现了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保护为要、法治为基的原则。引导孩子尊重同学,也不可忽视孩子遭受到的语言霸凌。给予孩子支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尽可能地化解涉事孩子的矛盾,教育孩子要讲文明、懂礼貌,学会与同学交往的正确方法,并用美好的语言积极正向地表达感情和想法,让四季因为我们更温暖,世界因为我们更美丽。

 

作者1

董铭和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在读)  河北经贸大学附属中学 心理教师

地址:050060 河北石家庄新华区学府路河北经贸大学附属中学 电话:15132196108

作者2

崔占玲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南二环东路20号  电话:13633315008

作者3

曹磊    河北经贸大学附属中学 教学校长

地址:050060 河北石家庄新华区学府路河北经贸大学附属中学 电话: 1393114992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