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开端的循环突破》 ——高中生目标管理辅导

【活动理念】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作为一种很有影响的激励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它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同样也适用于高中生的目标管理。做好目标管理可以通过设定一个清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

制定目标的“SMART”法则也被称作“聪明法则”。S指Specific,具体性。目标要具体,比如把“提高化学成绩”改成“把化学成绩从70分提高到80分”。M指Measurable,可测量性。可以测量的目标能使目标的实施变得有效。A指Achievable,可实现性。目标可以非常远大,也可以很有挑战性,但是必须具有可实现性,50%-80%最佳,否则目标会带来压力和挫败感。R指Realistic,现实性。在设定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客观现实条件设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T指Time-bound,时限性。同时设定目标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这样才会让个体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有较强的行动力。行为心理学的“21天效应”指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是从“刻意、不自然”、“顺从、自然”到“认同、内化”的过程。

“目标管理”是高中生学涯规划的重要环节。高中生因学业困扰来访时常因目标设置的不合理而出现“立Flag必倒”现象。通过本节课,旨在促使学生在新学期的开端,意识到自己可以去突破学习生活中的“负性循环”,掌握“聪明法则”,将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提升学生新学期的学习动力,推动21天实践小目标练习。

【学情分析】

高二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业突破的重要阶段,基于我校学生上学期期末的新年期望类型选择中(多选),78%的学生表示希望自己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突破自我,65%的学生希望自己在人际关系上更进一步,57%的学生希望自我成长进步。但在目标具体化栏内的填写大多“虚”和“泛”,比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身体健康,如我所想”、“学考全A”、“更多地好朋友”和“不吵架”。

2022年初的寒假热播网剧《开端》,通过心理委员调查,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都看过。恰逢学期开端,因此本课以《开端》开篇,借助“时间循环”和“突破循环”这一容易引起学生兴致和好奇的概念,带领学生对新学期可能会遇到的重复出现的“炸点问题”进行审视和分析。“时间循环”指有起点、有终点,重复的内容和相似的行为结果。“循环突破”指突破不断带来“负性效应”的重复事件。课堂将从“满意的循环”的觉察和有效经验的提取,到选择“希望突破的负性循环”,学习“聪明法则”,重置目标,寻找负性循环的突破点。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觉察到新学期的期许,重复有效经验促进满意的循环点。

情感目标:探讨学习生活中隐藏的“炸点问题”,意识到负性循环尝试突破的可能性和突破的必要性.

技能目标:练习设置合理目标的“SMART”策略,实践21天小目标挑战。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自我觉察,尝试SMART原则优化自己的新学期目标。

活动难点:将想要改变的“炸点问题”转变成新学期可突破的目标。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准备】《开端》2分钟预告片、活动单

【活动对象】高二年级

【活动过程】

一、热身阶段——视频导入《开端》预告片

播放2分钟的《开端》预告片视频,在课前循环播放2-3遍,随时间而定。

教师导语:我们刚刚循环观看了3遍视频,你们观看过程中的表现让我好奇,请问我们班看过这个网剧或者有深入了解的同学请举手示意我一下。(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老师关注在观看过程中情绪较为激动且积极向同伴分享的同学)之前没有看过的没有关系,请看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部电视剧的剧情。

在学生讲述后,PPT呈现故事概要如下,辅助学生发言。

故事概要:男女主在遭遇公交车爆炸后“死而复生”,回到公交车出事前几分钟,到爆炸之间出现了时间循环,从下车自救到努力阻止爆炸、寻找真相,突破循环救了整车人生命的故事。

老师邀请1-2位学生讲解剧情,澄清“时间循环”的概念。有起点、有终点,重复的内容和相似的行为结果。

提问:

1.请看过电视的学生来分享,如果你是车上第三个陷入循环的人,你可能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

学生回答:意外,害怕,无能为力,外界的力量让人绝望,感觉被旁观,无助,协助男女主找寻真相突破循环。

2.你在生活中,是否有遇到过类似的循环体验?感觉如何?

学生回答:每天早上起床、周末放假、考试、写作业、吃饭等,感受有满意的也有不满意的。

教师小结:时间循环,就像一个莫比乌斯环,悲观的人看来,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死循环,永远看不到头,让人绝望,失去斗志,于是陷入无限死循环中,日复一日,痛苦且悲观的活着。凡事都有两面性,当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剧中每次的循环节点以爆炸结束,以在公交车上醒来为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带领学生明晰“时间循环”的定义,联系生活,从情感体验上觉察“时间循环”带来的满意和不满意,为下文做铺垫。

 

二、开学的循环点

教师导语:虽然是重复的开端,但情境却不是之前的情境,一切都随着男女主的努力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就像每学期的开学,我们都有一定的熟悉感和期望感,熟悉的可能是见到的人和环境,自己在校生活学习的状态,一定有你喜欢的部分。现在请闭上眼睛进行冥想,“你进入校园后,看到熟悉的环境,进入寝室教室,见到熟悉的人,联系上学期,你一定会想起一些事件,有没有让你嘴角不经意间上扬的人和事,本学期是否希望再次循环一遍。如果想到了,请睁开眼睛。”

探讨环节:

1.写下你期待进入循环的一件满意事件。小组内相互分享交流3分钟。

2.进入循环需要从过去经验中提取有效的经验,你可以重复多做一些什么或者少做些什么,写下1-2点。

教师小结:我听到同学们有很多有意思的循环期待,有人际上的,有学业上的,也有自我成长方面的。过去好的体验必有好的经验可提取。“重复”这个词对于我们个人也具有重要意义。积极的方面我们可以继续保持。若我们不想重复那些不好的循环,必定需要自我突破,自我成长。就像这部剧中的主线一样,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先自救后寻找真相,救这一车人的生命。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满意循环的期待,提取积极经验带自己的帮助,调动积极情绪。

 

三、循环突破策略——“聪明原则”

教师导语:电视中引起公交车爆炸的不是油罐车碰撞也不是车上有炸弹,而是一位乘客自制的藏在高压锅内的炸弹。我们学习生活中有一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炸弹”,它们一旦发生,影响必不美好,若是循环爆炸,那画面绝不是我们所期待体验的。首先,我们从学习、人际交往、人格成长等方面自己选择一个你最不希望它在本学期循环爆炸的“炸点事件”,它给你的感觉不舒服,甚至是痛苦。

探讨环节:

1. 写下一个本学期可能出现,但对自己结果不利的“炸点事件”。

在学生思考1分钟后,在PPT上呈现一些参考的内容供选择(因拖延而失去机会、因懒惰而后悔、因随意而令人不喜、因自私而朋友梳理、因玩手机不自控和爸妈吵架、因上课不听而化学考不好……)“因果事件”格式的“炸点事件”。随后抽取1组学生“开火车”式依次报出自己的“炸点事件”。

2. 回顾并写下过去尝试突破的努力。

3. 转化视角,从“炸点事件”角度转变为“目标管理”。“因上课不听而化学考不好”举例讲解。

教师讲解:合理的目标设定是突破循环的关键,SMART原则是有利于更加明确高效地朝着目标方向达成。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目标设定要明确,达成怎样的程度;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目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可运用次数和平衡尺;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目标是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参考以往的经验,50%-80%成功率保障;

——R代表相关性(Relevant),指目标相关的其他目标联合行动;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目标完成的特定期限。

举例:“因上课不听而化学考不好”改成“我希望化学在月考中提升10分,很大的原因是我之前总觉得太简单,自己看看就懂而上课不怎么听导致知识点不扎实,这两个月我要保证每天上课认真听,请同桌监督,及时完成作业,再及时纠错,每周的限时训练要认真。”

行为心理学的“21天效应”指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是从“刻意、不自然”、“顺从、自然”到“认同、内化”的过程。我们将“21天”一个小目标挑战时长。

4.3分钟时间,基于“炸点事件”,选择一个可以21天突破的“小目标”,以“聪明法则”来优化你的目标管理,设计一个21天的方案。请同伴相互检阅。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从“炸点事件”看到自己曾经尝试的努力,讲解“聪明法则”指导学生将“炸点事件”转化为可突破的新学期目标重置。

 

四、总结

教师导语:每一次对目标的设立是我们对自己变得更好的期许,学习并运用一种新的技能期待达到好的效应,但“学了”和“学会了”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我们一定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自我检验,才知道是否真的“学到了。”

活动环节:

1.请两位同学分享,确定方案优化的掌握程度。

生A:我的目标是21天减肥10斤,每天少吃一顿。

师:笑的比较欢乐的同桌,请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B:她每天少吃一顿,零食饮料也要克制,少吃还要运动才行,10斤不太现实。饿瘦要反弹的。

师:A同学是希望期待自己形体上能有提升,同学的建议是饮食要健康,运动要跟上,快速瘦下来的影响比较大。那么怎样的修改比较靠近你的可实现性。

生A:每天每餐少吃一点,不吃零食。跑操完成,体育课多跑一圈或者仰卧起坐5分钟。21天先坚持吧。

生B:我的小目标是提升作业书写水平,这个月每天1个小时的时间里对自己的字有意识地写大写清晰一些,从语文学科开始,请朋友和老师来监督评价,挑战成功的话,奖励自己一套游戏皮肤。学生笑。

师:非常好,你的目标是每天1个小时的练字,可量化,从语文开始。好奇怎么想到监督和奖励?

生B:是以前的经验,自己一个人有时候三天信心难以持续坚持,奖励也是激励。

师:你的经验非常不错,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这些可以作为相关性的考虑,而且过去有效的经验是值得重复的。

2.课后作业,找一个小伙伴,相互提醒,完成21天小目标打卡。

教师总结:终结循环的方法是积极反思找出问题所在,看似重复的递进,实则是意义上的递进,最终从量变达到质变。看似重复,但所有的循环都是新的开端,都可能有新的故事。网剧《开端》之所以会让我们感同身受,是因为剧中的男女主角跟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不能上天入地,只能通过最平凡的手段去一次次尝试解救的方法。相信每个学期会有一个好的结局,21天来挑战一个小目标是新学期新希望的起点。相信自己,我们也有冲破循环的力量,迎接每次开端,体验不同的风景。

【设计意图】

检核学生对“聪明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并通过课后作业21天目标打卡来延申教学效果。

【总结和反思】

本课的设计环节几经修改,环节设计层层推进。视频导入从兴趣点调动学生情绪体验,看过电视的学生带动没看过的学生理解“时间循环”的界定。从“满意的循环事件”和有效经验开始,带领学生探寻自己的“炸点事件”,从“因果事件”的格式替代常规的“问题和不足”,避免学生自我否定和贴标签。紧接着“炸点事件”到“目标管理”转换,理论配合案例的讲解示范,再通过同伴交流和现场检核,保障“聪明法则”的深入人心。最后以21天目标挑战来推动学生的课外实践。

课堂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的沉浸状态,“满意的循环事件”通过简短的冥想来挖掘是非常必要的,提取可重复的有效经验是后续课堂的重要铺垫,启动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意识,以积极情绪铺垫为设立目标这一挑战积蓄心力。课堂最后现场检核的案例最好选择愿意分享的学生,并具有代表性的来做探讨。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